網頁

2025-09-15

2025 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博覽會|大學共繫 韌性創新

 

大學共繫 韌性創新-2025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博覽會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908 18:20:28)2025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博覽會(2025 USR EXPO)將於9月12日至13日在臺北花博公園爭艷館盛大登場。今年集結全國121所大專校院、257件USR計畫,以跨越世代、跨越地域的行動,展現高等教育在社會責任與永續實踐上的新能量。博覽會主題以「大學共繫 韌性創新」為核心精神,強調大專校院從校園走入社會場域,與在地社區及跨世代民眾並肩同行,呈現永續實踐的多元樣貌。

教育部自2018年起推動大學社會責(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USR)實踐計畫,今年已邁入第8年第四期(114-116年)計畫。秉持協助地方永續共好的政策理念,累積補助445校次945件計畫。除引導大學深耕在地,發揮大學價值,善盡社會責任,接軌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也鼓勵大學師生持續探討這片土地上所遇到的問題,走進真實的社會,藉由回應地方需求,培育出具新思維又接地氣的人才。

本次活動展區規劃除有166件USR計畫團隊的展示攤位及91件海報展示,並聚焦在地關懷、環境永續、產業鏈結與經濟永續、健康促進與食品安全、文化永續,以及其他社會實踐等六大議題,同時推出三大互動展示,包括「USR 點亮臺灣互動地圖」,以數位互動形式串聯 22 縣市計畫,民眾可點選縣市,立即看到各地特色行動與成果,感受大學如何一步步點亮臺灣。「USR Life4Cut 創意拍貼」,再度潮流回歸的拍貼機結合六大議題設計背景,可拍下屬於自己的「永續行動紀念照」,將社會責任化為生活中最有趣的記憶。

「USR SHOW × USR TALK 全齡舞臺」,邀集參與USR計畫的學童、青年到長者,透過表演、行動分享與對話,共同呈現跨世代共學共行的力量,讓社會責任不只在校園,更在每個世代的日常實踐中延續。

另兩天的展期中,活動首日規劃「USR X ESG Demo Day|ESG解方實驗室」,邀請10組USR計畫團隊以7分鐘快狠準簡報,拋出最真切的解方與合作邀請,是一場直接面對企業、投資人與NGO的跨界實驗,在環境、社會、治理的各種挑戰中,點燃共同解題的契機。活動次日則邀請日本與越南的青年女性行動者,分享「零廢棄設計」與「社區共創」的跨國實踐經驗,也期待透過國際對話,讓USR不僅深耕在地,更與全球永續行動接軌。

為加強各展區間的連結,以及鼓勵民眾參觀所有展區,更推出觀展互動抽獎活動,民眾只要完成指定任務即可參加,並將於9月13日的閉幕典禮現場抽出幸運民眾,贈送限量USR好禮。歡迎把握兩天的展覽活動,共同探索世代共學、社會共創的永續未來。更多資訊請見活動官網: https://2025usrexpo.org.tw/。(本活動由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主辦,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規劃執行)

2025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博覽會主視覺


文章附檔     2025 USR EXPO 活動官方網站


2025 USR EXPO

0916

雲科大USR計畫參展2025 USR EXPO 展現大學社會實踐力 | 中央社訊息平台

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412412

0915

佛光大學參與USR EXPO展 兩大計畫展現地方創生與永續新風貌 | 中央社訊息平台

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412307

中大參與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博覽會 展現跨域社會實踐力 | 中央社訊息平台

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412311

中華大學花博展出USR成果 以樹養老與茶花創生翻轉社區 | 中央社訊息平台

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412275

0913

AI、咖啡、戶外教育、永續農業─暨大四大USR計畫登場 | 中央社訊息平台

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412234

大仁科技大學參與 2025 USR EXPO 「從千禧到萬年」計畫登場 聚焦溪流教育與永續願景 | 中央社訊息平台

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412216

0912

食農教育x在地創新x文化永續 高餐大三大USR計畫亮相 | 中央社訊息平台

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412186

中興大學5計畫前進USR EXPO 展現大學社會影響力 | 中央社訊息平台

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412147

實踐大學USR計畫全國件數最多 五大計畫同步展現亮眼成果 | 中央社訊息平台

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412137

南大三大計畫亮相USR EXPO 展現教育創新社會關懷與城鄉共榮 | 中央社訊息平台

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412131

開南大學USR計畫亮相2025 EXPO博覽會 AI影像培力打造新住民多元文化新力量 | 中央社訊息平台

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412119



USR 計畫 新聞彙集

*主題網頁【建築攝取網】教育科研>人文社會

Friendly Environment Taiwan2025 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博覽會|大學共繫 韌性創新

Friendly Environment Taiwan2025 USR博覽會 參展計畫


中央社訊息平台

0912

暨大水沙連學院師生赴日交流 擴展地方創生國際合作 | 中央社訊息平台

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412161


0911

文化韌性永續簪纓 中國科大推動USR計畫深入烏來與福山部落踏查 | 中央社訊息平台

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412006


文藻USR攜手茁思科技 實踐淨零綠生活 | 中央社訊息平台

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411992


0906

長榮大學與暨南國際大學USR計畫跨校交流 共築互惠合作新契機 | 中央社訊息平台

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411553


0904

藝術結合永續 海大USR團隊帶領長輩認識家鄉海洋 | 中央社訊息平台

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411359


南臺科大跨樂尬陣USR計畫「西港共融音樂劇」培訓結訓 11月16日讀劇會登場 | 中央社訊息平台

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411374


0903

嘉藥USR團隊跨海交流 探索台日高齡照護新契機 | 中央社訊息平台

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411234


崑山科大攜手跨校USR團隊 共探大學與跨界合作夥伴永續新路徑 | 中央社訊息平台

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411257


0901

大仁科大落實USR使命 攜手瑪家鄉培育民宿專業人才-產學合作推動原鄉觀光 助力瑪家邁向慢城旅遊新里程 | 中央社訊息平台

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411101


海大USR計畫團隊為雲林宜梧國中轉型助力 導入海洋教育課程 | 中央社訊息平台

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411090


崑大創媒院USR攜手青銀體驗竹籠茨工藝 跨世代推動文化再現 | 中央社訊息平台

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411046


0829

長榮大學USR團隊攜手六龜關懷協會舉辦「殊途同龜」暑期營隊 跨系合作引導兒少探索興趣與潛能 | 中央社訊息平台

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410920


0827

「跨國共好,永續生根」 長榮大學USR團隊2025非洲移地實作 | 中央社訊息平台

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410675


0820

永續農業新典範 南華大學科技學院USR辦理KKF自然農法 | 中央社訊息平台

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410100


0819

文藻USR結合語言專業 強化在地實踐與國際視野 | 中央社訊息平台

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409950


海大X教育部啟動國際USR培力 借鏡國際--日本地方創生及跨國實踐的人才培育行動 | 中央社訊息平台

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408246

中國科大兩校區攜手USR前進烏來 服務學習促進童樂互動與銀齡健康 | 中央社訊息平台

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408234

 

讓七股孩子說自己的故事 南大USR計畫攜手篤加國小展現戶外教育成果 | 中央社訊息平台

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408222



2025-09-10

USR【南臺科技大學】青銀共創打造在地智慧自在不老力

 

南臺科大青銀共創USR團隊攜手三場域長輩與富邦人壽CSR 力推青銀共創「阿公阿嬤來交培」跨世代特色永續交流 | 中央社訊息平台


南臺青銀共創USR計畫攜手新興國中舉辦青銀共學成果發表活動 青銀合奏敲出世代共學的和諧美聲 | 中央社訊息平台


南臺科大青銀共創USR聯合社區端午節慶典活動 | 中央社訊息平台


南臺青銀USR x 鯤鯓龍崗國小舉辦魚宴昆崙教學成發 齊跳海海鯤鯓感動展現社區在地認同情感 | 中央社訊息平台


南臺科大「青銀共創打造在地智慧自在不老力」USR團隊舉行「少子高齡長照醫療缺工潮解方台日交流會」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328 16:16:28)


少子高齡長照醫療缺工潮解方台日交流會大合影。

南臺科大青銀共創USR團隊產學攜手福樂多及福生環境住易聯盟於日前舉行「少子高齡長照醫療缺工潮解方台日交流會」,主要因應2025年台灣超高齡社會的來臨,面臨社會照顧人力缺工、在職人員高齡化、服務品質不佳與人力管理的問題,此次活動特別邀請日本ナチュラルハートフルケア下元佳子代表理事及日本專業團隊、福樂多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蔡俊明總經理、びわこリハビリテーション専門職大学教授垰田和史教授、一粒麥子基金會關廟日照謝慧娟機構長、廣慈長照社團法人附設宜蘭縣私立大安綜合長照機構林添萬營運長、高知縣居家照護工作者聯絡協議會荒川泰士會長、白永恩神父社會福利基金會蘇興中主任、天主教永和耕莘醫院辦理新北市愛維養護中心陳雅倩副主任與劉偉嘉治療師、中華民國唐氏症基金會朱貽莊副執行長與黃春璘主任、高知居家照護協會福島壽道代表理事等國內外業界專家一同來分享實務經驗,活動由下元佳子代表理事開啟一系列分享交流。



下元佳子代表理事分享日本在自然照顧法推廣上組織化經驗,以解決少子化及缺工的問題。

下元佳子代表理事長在活動開始即點出日本曾在推動高齡照顧的路上,因沒有預防照顧人力職業傷害的意識,所以導致照顧人力腰傷的比率極高,進而衍伸高齡者照顧品質下降與人力出勤管理的問題,促使日本開始注重使用自然照顧零抬舉與機構照顧系統的整合規劃,以降低人力職業傷害,此推動在日本有顯著的成效,而台灣也將跟日本面臨一樣的問題,希望藉由日本的經驗讓台灣不用經歷同樣的錯誤。

此外,南臺科技大學青銀共創USR計畫主持人陳美珠主任、福樂多蔡俊明總經理與一粒麥謝慧娟機構長也一同分享USR、CSR、NPO如何三方攜手合作,推廣、實踐、研究與驗證自然照顧零抬舉用於我國照顧機構中降低照顧人力職業傷害的成效。


福樂多蔡俊明總經理示範照顧中最常見造成職業傷害的動作。

分享會後半段則由其他國內外業界專家分享於照顧場域推動的實務成果,與日本面對少子化所提出的應對策略.蔡俊明總經理表示,綜合各位業界專家分享的經驗,推行自然照顧降低照顧人力的職業傷害是台灣要及早進行的工作,且要注意不只是技術上的提升,從建築、設備道具、管理制度安排的多面向搭配整合,才能真的有效改善台灣高齡照顧的勞動環境安全,增加留任率,以減輕缺工之危機。


南臺科大青銀共創USR計畫主持人陳美珠分享計畫相關自然照顧法的應用成效與推廣組織化與宣導歷程。

青銀共創USR計畫主持人陳美珠表示,此次分享會除了讓一同參與的相關長照從業人員及早意識到預防職業傷害的重要性,也讓大家知道產官學研社可以在這個議題上如何合作與發揮彼此的專長,掌握驗證自然照顧零抬舉與相關優化方案的執行成效,讓台灣可以準備好面對少子化與缺工的趨勢,並解決社區老老照顧的困境。

期待藉此提升台灣長期照護服務品質,為超高齡社會做好準備,讓照顧者工作上更安心安全,使被照顧的長者們也才能有健康、快樂及尊嚴的幸福老年生活。


琵琶康復專業大學康復學部的垰田和史教授回應民眾針對高齡照顧勞動環境安全的提問



2025-09-09

USR【國立中興大學】綠旱雙脈.興水同心-兩河流域守護實驗室

 

興大USR計畫「綠旱雙脈」培育防災士 攜手社區共築韌性家園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909 11:45:57)  國立中興大學為實踐大學社會責任,深化在地關懷,其USR計畫「綠旱雙脈.興水同心-兩河流域守護實驗室」9月6日至7日,於校內社管大樓舉辦「114年度防災士培訓課程」。本次課程由逢甲大學營建及防災研究中心與臺中市政府消防局的實務專家擔任講師,培育校內教職員生、社福團體、鄰里民眾近35位學員學習防災知能,一同打造永續韌性社區。

興大USR「綠旱雙脈」計畫,長期關注綠川、旱溪流域的永續發展,其中包含強化綠川、旱溪生活圈的社區韌性。計畫團隊深知臺灣位處天然災害頻仍的環境,近年來氣候變遷更帶來極端天氣的挑戰,因此提升社區自主防災能力至關重要。本次防災士培訓,正是本校將學術資源轉化為社區賦權的具體行動,旨在培育第一線的防災人才,建構「自助、互助、公助」的災害防救體系。

為期兩天的培訓課程理論與實作並重,首日課程涵蓋「防災士職責與任務」、「我國災防體系運作」,並由消防局隊員親自指導「基礎急救訓練」及「急救措施實作(CPR+AED)」,學員們專注學習,反覆練習,確保在危急時刻能發揮效用。次日則聚焦於「防災計畫實作與驗證」、「個人與居家防護措施」及「社區避難收容場所開設與運作」等核心技能 。學員們透過分組討論,模擬災害情境,親手繪製社區防災地圖,將課堂所學應用於真實場域,氣氛熱烈。

參與課程的教師表示:「這次課程非常實用!以前總覺得災害離我們很遠,但經過講師說明臺灣的災害特性後,才驚覺平時準備的重要。現在學會了急救,也知道怎麼規劃家裡的避難包,感覺安心多了。」學生也分享:「這不只是坐在教室聽課,而是真的動手操作、分組規劃。繪製防災地圖的過程,讓我們更了解學校周邊的環境,也更能體會社區防災需要每個人共同參與。」而綠旱計畫的合作夥伴瑪利亞社會社會福利基金會的幹部表示防災士課程內容十分充實,並期待未來能夠帶領更多瑪利亞的學員參與培訓課程,增進學員的災害應變能力。

本次防災士課程學員皆順利完訓,中興大學USR計畫不僅落實人才培育與社區賦權,更呼應了SDG 11「永續城市與社區」的永續發展目標。本梯的防災士新血,成為散播在社區的防災種子,未來將協助計畫推動防災教育宣導、強化社區災害應變能力,落實「韌性社區、永續家園」的計畫願景,共同守護美麗家園。

「114年度防災士培訓課程」學員大合影。

興大「綠旱雙脈•興水同心」USR計畫舉辦114年度防災士培訓課程。

興大「綠旱雙脈•興水同心」USR計畫舉辦114年度防災士培訓課程。



2025-09-08

【新竹市】道路交通安全〔相關訊息輯要〕

   
交通改善小組會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02 17:41:49)  新竹市政府今(2)日召開第24次交通改善小組會議,針對包括金城一路與金城一路35巷、寶山路與高峰路95巷路口等重點瓶頸路口改善計畫進行討論。會中專家學者提供專業與實務建議,市府亦依據委員意見調整相關方案。金城一路與金城一路35巷口通過改善方案,後續將擇日實施新號誌時制改善路口交通,並觀察車流狀況續予微調,以確保改善計畫更貼近實際需求,提升市區交通安全與順暢度。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306 17:09:09)  新竹市政府今(6)日召開第23次交通改善小組會議,針對多處路口的改善計畫進行討論,包括光復路與南大路、光復路與公園路、博愛街與博愛街5巷、安康街與安康街7、9、10巷,以及金城一路與金城一路35巷等重點路段。會議中,專家學者踴躍發言,提供專業與實務建議,市府亦依據委員意見調整相關方案。後續將舉辦地方說明會,廣納民眾意見,確保改善計畫更貼近實際需求,提升市區交通安全與順暢度。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225 15:36:15)   新竹市政府昨(24)日召開114年第2次「新竹市道路交通安全聯席會報」,由代理市長邱臣遠主持,會議中陽明交通大學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榮譽退休教授暨竹市道安委員張新立向與會單位說明「我國道路交通安全問題之成因與對策」,並講解現今台灣交通事故的現況及趨勢,張委員據此分析交通事故的成因,並提出市府後續各項改善建議,以期建立未來優良的交通安全文化。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223 18:13:37)  新竹市政府年度第12次「新竹市道路交通安全聯席會報」,今(23)日由代理市長邱臣遠親自主持,會議中聽取標靶式科技執法專案報告及11月份道路交通事故分析,經統計11月份竹市交通死亡事故為0件,顯示交通改善作為持續有效。

針對每項道安問題,市府透過各局處、專家學者以及運輸業者等出席單位,共同討論集思廣益,評估審視每項作為,藉由詳細縝密討論分析,將竹市交通安全逐步改善,為竹市民眾打造安全好行的宜居環境。

邱臣遠代理市長表示,市府持續落實市長高虹安提出的「交通暢行」施政策略與願,在本年度事故分析中,總結竹市交通事故改善重點,並要求市府各局處對症下藥、精準改善,針對本年度發生較多事故的對象,例如高齡者,納入明年的重點宣導及事故防制對象,並建議各局處可參考道安委員在今年各場會議的寶貴意見,不只針對高齡者本人,更可以向高齡者的家人進行教育宣導,透過家庭的協助力量,一起向高齡者宣達交通安全觀念,共創幸福友善的交安環境。

邱代理市長在會議上,誠摯感謝各位委員與市府團隊一年來的參與,每位委員在會議上踴躍提供眾多寶貴的意見,督促市府團隊並給予專業指導。並高度肯定市府團隊對道安的執行效率,透過各局處協調,針對不同交通族群給予不同的防治方式,也提醒各局處務必更精準改善交通事故發生原因,期許明年竹市交安持續進步,市府團隊與各位委員繼續努力,一起守護竹市民眾的交通與道路安全,實踐人本交通。

交通處長倪茂榮表示,市府各局處透過道安五環政策,從各種面向多管齊下,市府團隊跨局處通力合作與努力,齊心改善交通環境以降低事故發生率,共同守護市民的用路安全。

此外,交通處已於12月4日獲得內政部國土管理署核定10案,總計3.8億元經費補助,用以改善竹市市區道路環境與人行空間,市府持續加緊努力,期盼相關交通改善工程能如期如質完工,提供市民朋友更優質、安全的道路環境與人行空間。

警察局表示,竹市府從過去執法經驗持續改良精進,本年度引進6處標靶式科技執法,無論成本、機動性及便利性都較固定式科技執法更具有優勢。檢視此6處執行成效後,宣導期後較宣導期降幅約有50%,判斷能有效降低民眾違規的情形,成效相當良好。

科技執法目的不是為了增加市府收入或績效,而是希望透過執法教育,讓民眾有正確的用路行為,進而減少交通事故,守護自己與他人的人身財產安全,警局未來將持續加強向民眾宣導遵守交通規則,共同實現竹市友善行人的願景。


第12次「新竹市道路交通安全聯席會報由代理市長邱臣遠親自主持


邱代理市長感謝各位委員、市府團隊積極執行道安五環政策,逐步實踐竹市人本交通


邱代理市長感謝各位委員、市府團隊積極執行道安五環政策,逐步實踐竹市人本交通


邱代理市長感謝各位委員、市府團隊積極執行道安五環政策,逐步實踐竹市人本交通


竹市府推動「交通暢行」施政有成 邱臣遠代理市長:打通瓶頸路段 全力建構友善交通城市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218 16:54:44)  新竹市政府積極落實市長高虹安提出的「交通暢行」施政策略與願景,成立交通改善小組,邀請專家共同商議,推動通學步道建置、危險路口改善及安心路平計畫等多項措施,持續優化交通環境,迄今已逐步展現具體成果。

交通處表示,市府近2年來成功爭取中央補助,通學步道計畫案件數全國第一,成為縣市典範,今年再獲國土署6案補助約3億元,改善光復路一段、慈雲路、介壽路等路段行人及道路安全,更透過延長號誌運作時間、增設阻隔設施、強化路口照明等措施,有效提升道路安全並降低事故率,展現打造「駕駛放心、行人安心」城市的承諾。

代理市長邱臣遠表示,市府每月定期召開交通改善小組會議,針對易肇事路口及交通瓶頸路段提出具體改善策略。例如「西大路地下道汽車禁止左右轉林森路(車流紓解率汽車增加13%、機車增加20%)」、「慈雲路上午尖峰號誌調整(埔頂路、埔頂二路等候時間減少60秒)」、「民生路步行環境改善計畫」短期內以標線改善北大路與民生路口行人穿越的安全性,中長期則推動騎樓順平計畫,改善全線步行環境。

北大路與民生路口的交通改善已於113年7月完成,成為交通優化的里程碑。此外,學府路與東光路口的改善方案也於11月實施,開放機車於東光路直接左轉進入光復路,有效解決待轉格溢流與壅塞問題。

交通處表示,交通改善小組至今已通過多數改善方案,包含「慈雲路廊交通改善案」、「西大路與南大路、食品路口交通改善案」、「介壽路沿線交通改善案」、「光復路一段交通改善案」、「武陵路與大雅路口」、「東光路與食品路口」、「中華路三段(中山路至育英路)」、「天府路與延平路口」等,均已完成設計,目前正積極向中央爭取補助並加速辦理工程設計及發包。

市府將持續針對市區交通瓶頸及危險路口進行改善評估,並採滾動式檢討,確保改善成效,為市民提供更友善的交通環境,實現交通安全與順暢的目標。


代理市長邱臣遠視察。


代理市長邱臣遠視察。


全市路口交通號誌延長5至22時運作。


東光路取消機車兩段式左轉。


慈雲路、光復路一段及園區一路。



Friendly Environment Taiwan:行人交通安全設施條例


Friendly Environment Taiwan: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內政部〕

Friendly Environment Taiwan:人本道路資訊網

Friendly Environment Taiwan:2023馬路好行評選

Friendly Environment Taiwan:2020馬路好行評選

Friendly Environment Taiwan:【內政部】無障礙道路考評計畫


Friendly Environment Taiwan:國家道路交通安全綱要計畫

Friendly Environment Taiwan:中央道路交通安全會報

Friendly Environment Taiwan:交通部道路交通安全督導委員會

Friendly Environment Taiwan:行人優先交通安全行動綱領


Friendly Environment Taiwan:院會議案【行政院】交通部「行人交通安全政策綱領(2023-2027)」報告(112年8月17日)

Friendly Environment Taiwan:部會報告【立法院】台灣適合步行嗎?從弱勢角度看公共通行權公聽會(106年3月30日)

Friendly Environment Taiwan:院會議案【行政院】交通部「無障礙交通環境推動成果」報告(104年5月7日)


新青安‧貸的到

 

新青安‧貸的到-配合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精進方案之調整院會議案

https://www.ey.gov.tw/Page/448DE008087A1971/c8a3b8c3-b444-4bf5-9898-efe9a02cea0c


卓揆:9月1日起新青安貸款撥款不計入銀行法第72條之2規定比率限額 優先滿足民眾購屋自住、健全整體房市發展

https://www.ey.gov.tw/Page/9277F759E41CCD91/0619410a-2475-42ff-a5f1-d9ae96c4e3c4



報一 新青安.貸的到-配合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精進方案之調整_金管會 新聞稿
PDF





2025-09-03

114年交通安全月

 

114年交通安全月      https://roadsafetymonth.yam.com/


114年全國交通安全月 持續推動「人本交通 停讓文化」

為推動人本交通、落實停讓文化,交通部部長陳世凱今(29)日偕同中央部會、縣市政府、民間企業及公益團體,共同啟動「114年交通安全月」。今年活動持續以「車輛慢看停、行人安全行」為核心訴求,期望透過公私協力、貼近生活的多元宣導方式,將交通安全理念深植國人心中,讓良好的用路習慣成為全民共識。

今年交通安全月將結合陸海空運輸場站、各類活動場館、加油站、金融機構ATM、科學園區科技產業、幸福巴士幸福小黃、外送及郵務士包…等等由點到線至面串連起來,遍地開花進行宣導,此外,也特別結合職棒賽事進行異業合作行銷,擴大宣導的效益。

交通部部長陳世凱表示,道安關係到每一個國民每天在道路上,不管是行人或開車、騎車在路上的安全,這關係到所有國人的生命,是需要所有的夥伴一起努力。絕對不是靠交通部單打獨鬥,可以做得到,可以做得好的,感謝大家在這段時間一直努力。

過去臺灣交通,所思考的是效率,現在我們在乎的是安全,強調的是「人本交通」,人本交通就是以安全為主,但改革從來不會是太容易的,除了地方政府夥伴、各部會一起在工程面、監理面、法治面努力外,更重要的是國人對於交通安全的觀念,透過交通安全月更聚焦及集中火力,大家一起來做宣導,民眾把安全的觀念深植腦海中,讓安全成為習慣,停讓形成全民的文化。 

陳部長進一步指出,道路安全、交通安全改革成功是所有國人的期盼,也是我一直努力在做的,改革不但要認真做,更要加快腳步,因這關係到每一個人民的生命安全。目前努力漸漸有看到成果,今年1到5月較112年同期少死亡155位國人,這是代表著155個家庭,但還不到滿意程度,陳部長更拜託大家,未來大家一起努力,把安全放在效率的前面,讓道路安全交通改革能夠成功,守護每一位國人。

交通部呼籲,交通安全推動是一條長遠且亟需耐心的路,正因大家一步一腳印的努力,才能聚沙成塔,累積改變的力量。交通部誠摯邀請大家持續同行,從每一次停讓做起,讓行動匯聚共識,共同邁向「零死亡願景」,打造安全、友善、以人為本的交通環境。



2025-09-02

USR【南臺科技大學】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深耕型計畫


南臺科大USR深耕府城文化底蘊!攜手臺南文化協會,連續四年活化傳統工藝 | 中央社訊息平台


南臺科大文化底蘊USR計畫月津文化生活館的導覽培訓 讓社區長者在文化景點講古憶當年開創新型態旅遊導覽模式 | 中央社訊息平台


南臺科大文化底蘊USR計畫以音樂發揚五條港文化 續辦第二屆原創流行音樂比賽點燃2025夏季音樂會的序幕 | 中央社訊息平台


南臺科大文化底蘊USR計畫持續推動扎根幼苗 與海龍故事館合作帶領協進幼兒園幼童認識端午節 | 中央社訊息平台


南臺科大文化底蘊USR計畫神農街博物館 再度以全新玩轉大富翁參與南市博物館節 | 中央社訊息平台


南臺科大文化底蘊usr計畫邀請神農街收藏職人 分享如何在百年老屋打造文創空間創出亮眼業績 | 中央社訊息平台


南臺科大文化底蘊USR計畫三度慶祝世界遺產日 以MR科技融合街區遊戲,讓民眾跟著官員走進清代的國境之門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17 09:16:06)  南臺科大教育部的「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團隊,自詡經營的五條港場域為世界遺產,因此從2023年開始推出「港井出發吧!」活動,以數位科技重現遺產場景,響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訂定的4月18日「世界遺產日」,藉此提升大眾對重要文化古蹟與遺址的認識,並倡導五條港文化遺產保存的重要性。計畫團隊日前借助MR擴增實境科技並導入闖關遊戲,在清代接官亭與風神廟的歷史場域,引領民眾穿越時空來到250年前跟著清代官員登岸踏入國境之門,了解當時接官亭官員們送往迎來的情景。

MR體驗透過手機對準接官亭前的圖板(右圖),出現吉祥物小井兒,跟著小井兒移動到接官亭,便能穿越時空與登岸的官員相遇(左圖)。

今年的「港井出發吧3:迎官接影」一樣是由多樂系謝承勳老師的人培室學生團隊,繼去年「港井出發吧! 2:尋街歷巷MR體驗遊戲」的研發經驗下,改善重現南勢港(北勢港)港道貨運情景畫面氛圍不夠擬真問題,經一整年的研發加強貼近現場景物,以及場景的美術再現,此次推出的「迎官接影」讓民眾能融入清代官員角色中,不再是「港井出發吧! 1與2」,只能當旁觀的觀賞者。此外,為讓活動能更符合世界遺產日的認識文化資產進而保存文化的宗旨,文化底蘊團隊首次將MR科技結合以1777年蔣元樞古地圖為主軸的穿越旅圖街區遊戲,讓民眾跟著官員從南河港登岸穿越接官亭來到風神廟稍作休息後,還能透過穿越旅圖街區遊戲強化接官亭歷史場域的文化認識,獲得參與民眾的好評連連。

民眾開心體驗穿越旅圖闖關遊戲的情景。

本次「迎官接影」活動的亮點除了MR科技與闖關遊戲外,計畫團隊對於活動氛圍的營造以及精緻的美術設計,都是讓活動成功的主因。民眾前來先參與認識世界遺產日介紹後,隨即抽取本次活動的詩人、工匠、旅人、畫師的扮演角色,拿著遊戲DM便開始以該角色踏上穿越時空的旅程。活動進行中還得以自己扮演的角色,在接官亭周遭的歷史場景尋找該角色相關的實物景象,最後闖關成功才能與自己扮演角色的人形立牌合影,讓每人都留下難忘的文化穿越之旅。

親子學員闖關情景。

南臺科大黃能富校長表示,文化底蘊團隊選定的「接官亭」為清代官員來臺登陸的重要地標,被譽為臺灣的「國境之門」,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活動吸引親子與年輕族群報名參與,上架日即秒殺完售,還有許多民眾留言敲碗希望再開名額。對於活動的回饋民眾表示MR互動體驗與知識闖關的環節,讓接觸歷史不再遙遠,而是能親身探索體驗。期許計畫團隊未來能在數字與AI科技下再現更多歷史文化場景,並拓展更多年齡層與族群來參與文化活動,共同保存文化,落實南臺科大文化永續的社會責任。

民眾闖關前,先於神農街博物館服務中心聽取認識世界遺產日的介紹情景。

民眾闖關成功後與自己扮演角色的人形立牌合影。


南臺科大文化底蘊USR計畫點亮神農街 元宵燈展圓滿落幕 十五萬人次共賞璀璨花燈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310 14:25:04) 


閉幕式大合照,展現閉幕式盛況,學生與貴賓齊聚一堂,共同見證花燈展的完美落幕,象徵社群的共同參與。

南臺科大教育部的「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團隊,經營神農街元宵花燈展有成,今年粗估吸引十五萬以上的人潮來此朝聖,感受全台最有年味氛圍的燈展。

日前舉辦閉幕式,在200位參與燈展自主學習課程學生的見證下,揮灑彩帶與高空煙火中與燈展的花燈再見,並啟動路燈模式,讓盞盞花燈轉換成路燈,繼續在神農街閃耀。


「超級比一比」活動,捕捉民眾對比老屋今昔的瞬間,生動呈現神農街25年來的歲月變遷,吸引眾人的目光。

細數蛇年燈展,民眾來神農街除了賞花燈感受濃濃年味外,也熱情的參與燈展推出的相關活動,其中猜燈謎活動早在一週內獎品就兌換一空,店家紛紛貼上「燈謎獎品發放完畢」字樣,許多遲來的民眾只好嘆息晚來一步。

今年新推出的超級比一比活動,讓民眾拿著25年前老屋的照片,站在現今老屋前比比看,25年來神農街與老屋變化情景,頗受民眾的喜愛。拍下燈展最美場景兌換金華府的愛心祈福卡,寫上滿滿對今年期許與祝福,許多民眾掛在金華府的許願架上,祈願獲得金華府神明的祝福。

因應神農街住民感受到國際遊客造訪的頻率有越來越多的趨勢,蛇年首次推出外國人畫花燈的活動,獲得國際遊客支持,有來自德國、英國、加拿大、艾沙尼亞、芬蘭與馬來西亞等國的遊客參與,除了讓遠道而來的外國朋友認識燈展外,也讓傳統年味多了國際的氛圍。


外國遊客彩繪花燈,展示國際遊客的創作成果,強調燈展的國際化特色,突顯文化交流的火花。

閉幕式沿襲開幕以燈展第八年的數字8為主題,在南臺科大通識中心蔡蕙如主任、台南市文化協會鄭道聰創會會長以及中西區公所蔡佳甫區長的致辭勉勵下展開,隨即進行「圈圈無限大永續神農街燈展」活動,讓在場學生以螢光條與星星扣環組成雙環後,再由與會貴賓幫學生將雙環打開成8字,獲得貴們無限的祝福,學生再以彩帶回送祝福給貴賓。最後在無限的祝福下,送走燈展的花燈,迎來未來十個多月繼續綻放光芒的路燈。


學生彩帶回禮,呈現學生以彩帶向貴賓致意的溫馨畫面,傳達彼此間的祝福與感謝,讓人感受現場的熱情。

南臺科大黃能富校長表示,文化底蘊USR計畫團隊創造了神農街路燈的傳奇,讓老街在燈展後仍繼續的亮燈,贏得台南最美夜景的稱號。期待團隊能如今年燈展主題無限大,永續300歲老街的燈展,落實南臺科大的社會責任與永續老街文化的承諾。


彩帶交織的完美句點,著重呈現學生回禮彩帶的情景,使人能夠更深的感受到,蛇年神農街元宵花燈展,那完美的結束畫面。


南臺科大文化底蘊USR團隊攜手鹽水鎮南宮 蜂炮文化體驗小旅行秒殺爆滿!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221 16:24:00)  南臺科大教育部「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鹽水團隊,日前與鹽水鎮南宮攜手合作舉辦「蛇年蜂炮小旅行─鹽水蜂炮文化體驗之旅」。在鹽水區公所的支持下,活動資訊於公所官網釋出後,報名情況超乎預期,瞬間秒殺爆滿,獲得各地遊客熱烈支持與喜愛,給予鹽水團隊莫大的肯定與鼓舞。

鹽水團隊每年規劃的蜂迷小旅行,其中與鹽水鎮南宮攜手合作的「鹽水蜂炮文化體驗之旅」,一直是熱門活動之一。今年為將蜂炮文化推廣至全台,首度採取網路報名方式,讓有興趣深入了解蜂炮文化的民眾,能更進一步認識其文化底蘊與意義。

令人驚喜的是,不僅外地民眾爭相報名,連鹽水在地居民也加入搶名額的行列,可見這項備受國際推崇的蜂炮文化,極需推廣讓民眾認識與學習。

鹽水蜂炮的歷史,可追溯至清朝光緒年間,當時鹽水地區爆發瘟疫,居民向關聖帝君祈求庇佑,迎請神轎遶境,沿途燃放爆竹驅逐瘟神,瘟疫因此消除。此後,燃放鞭炮的習俗便流傳下來,演變成今日元宵節的重頭戲。

2025年鹽水蜂炮文化體驗課程,鹽水區公所陳文琪區長到場支持,在開場致詞後,由文化底蘊鹽水團隊邱瀅儒老師介紹活動意義與小旅行內容,接著由鎮南宮陳嘉隆總幹事解說蜂炮由來,以及參加鹽水蜂炮慶典的注意事項,並讓學員親自體驗穿著蜂炮衣的正確配備。

透過蜂炮架介紹蜂炮施放前的製作程序,包含炮城的整理、清潔、曝曬、組裝、架設、蜂炮裝填、淨香爐除穢等重要儀式,以及架設炮台的傳統禁忌,並教育宣導蜂炮施放的安全觀念,使參與學員對蜂炮有全面而完整的認識與了解。

在炮城組裝體驗部分,鹽水團隊首次分組進行,分為成年組與親子組。成年組由鎮南宮陳嘉隆總幹事與第二、三代管理人楊竣雄、楊佳軒父子共同指導學員,學習如何在砲架上綁上蜂炮,並讓學員親手將蜂炮綁在鎮南宮預計施放的炮架上,使學員們充滿臨場感,小心翼翼地虔誠綁上蜂炮。

親子組則考量孩童身高因素,特別使用計畫團隊為鹽水地區國小學生研發的「認識傳統竹砲架」課程,以縮小比例的竹砲架,讓親子組孩童能輕鬆綁上蜂炮。親子組指導講師則由鎮南宮第四代、國小四年級的楊昀達同學擔任,在年齡相仿的楊昀達同學指導下,親子組孩童皆充滿信心完成任務。

南臺科大黃能富校長表示,文化底蘊鹽水團隊舉辦蜂炮文化體驗小旅行已有多年的經驗,致力於鹽水蜂炮的文化傳播,不遺餘力,值得嘉許。

今年首度分為成年組與親子組,並安排作為蜂炮繞境開路先鋒的鎮南宮,由第二代至第四代管理人親自指導民眾,彰顯蜂炮文化的傳承,也展現南臺科大學社會實踐的量能與落實文化永續理念的行動力。

資料來源:Southern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www.stust.edu.tw/


鹽水蜂炮文化體驗之旅活動大合照


鹽水區公所陳文琪區長致辭並介紹活動


鎮南宮陳嘉隆總幹事解說蜂炮衣的正確穿法


鎮南宮第二代管理人楊竣雄先生教導學員認識蜂炮


鎮南宮管理人第四代楊昀達同學(左二),指導親子組綁蜂炮的情景


【嘉義市】道路交通安全〔相關訊息輯要〕 


交通安全嘉年華 嘉市府邀您一起來+1 | 中央社訊息平台 


嘉市府再強化4處大型路口夜間照明 照亮回家路 守護夜歸人 | 中央社訊息平台


嘉義市政府提報「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7案計畫爭取行人改善 盼中央全部支持 | 中央社訊息平台


嘉市府推行道安 善用「孫子兵法」 助道路交通安全向下扎根 | 中央社訊息平台


大雅路一段與北園國中小通學步道工程將完工! 打造東區門戶迎賓大道、安心通學人本環境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222 18:07:46)  嘉義市長黃敏惠日前率市府團隊視察重大市政工程-「大雅路一段人行道改善」、「北園國小及北園國中通學步道」2項工程,聽取施工團隊工程進度說明及簡報,並邀集里長與會,聆聽居民反饋。

黃敏惠市長感謝施工團隊的辛勞,解決大雅路一段長期困擾民眾之路樹竄根造成人行道破損不平影響通行安全問題,營造嘉義市東區門戶迎賓大道;建置串聯北園國中小兩校的步行環境,透過校園周邊植栽綠美化重塑景觀,以完善的人行空間「再造」景觀及人本環境,保護民眾及學生上下學安全。

黃敏惠市長表示,大雅路一段過去種植逾120棵黑板樹,樹齡達30年,近年因樹木嚴重竄根造成人行道及水溝損壞,腐朽黑板樹亦曾發生倒塌意外,所幸沒有傷及民眾。市府為解決民眾長期安全危害問題,於110年向國土管理署提案獲核定總經費5,000萬元,經與民眾充份溝通後,移除黑板樹改植烏心石及魚木等可淨化空氣兼具景觀之優良樹種,改善人行道鋪面、建置無障礙人本空間。此外,劃設路外停車格,沿路段增設可與環市自行車道串連的1.5米自行車道,並建置便利的公共運輸路線,跨局處合作提升軟硬體建設,營造嘉義市東區門戶迎賓大道。

黃敏惠市長也說明,大雅路一段在人行道整體改善後,獲鄰里居民正面回饋,目前仍在施工中、串聯北園國中小的通學步道也獲師生及家長的肯定。北園國小及北園國中原本並無通學步道,為提升學生通學安全,市府經與二校校方協調後,將校園既有圍牆退縮,聽取學校對於學童安全的實際需求,推動友善校園通學環境。工程內容包含新設家長接送區、電力桿(纜)線下地工程,同時整合路口人行道外推及交通處行穿線退縮、調整車道寬度配置、採雙色溫路燈來提高行車安全,工程一併為北園國中形塑新校名牌,並將花磚特色融入圍牆,結合校園意象打造如稻浪形圍籬,兼顧景觀形塑與安全,打造「學童安心、家長放心及民眾散心」的優質環境。
黃敏惠市長表示,大雅路一段人行道與北園國中小通學步道建設不易,感謝眾人共同努力,議員、里長及當地居民的全力支持,為城市再造平坦好行,友善全齡,具人本理念的人行空間。

工務處說明,大雅路一段雙側改善總長度為2,380公尺,工程改善既有人行道鋪面及無障礙設施改善,增設1.5公尺自行車道,並於民權東路及文雅街口增設左轉專用車道,全段二側新增停車帶。

兩處人行道皆兼具永續理念,大雅路一段工程與林業試驗所嘉義研究中心及嘉義大學植物醫學系團隊合作,連續3年進行樹木健檢後,逐步移除有安全隱患的黑板樹;北園國中小通學步道工程則與林業試驗所嘉義研究中心合作,採用台灣杉邊皮材作為步道間隙地鋪面,於北社尾路166巷採雙階式人行道設計,保留既有樹根生長空間。汲取外地考察經驗,將路燈基座下地,美化燈桿,也避免路面突起、友善行人。此外,兩處工程的人行道鋪面皆採用透水性鋪面及植栽改善優化,提升城市涼感及防洪韌性。

工務處提到,大雅路一段人行道改善工程將於3月中旬前完工;北園國小及北園國中通學步道工程總經費達3600萬元,工程範圍含括北園街、北社尾路、北社尾166巷及雙園街,全長約550公尺,新設步道寬度為1.5公尺~3公尺,目前整體工程進度已達83%以上,預計於114年4月完工。


北園國中重新形塑校名牌,並將花磚特色融入圍牆


Friendly Environment Taiwan行人交通安全設施條例


Friendly Environment Taiwan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內政部〕

Friendly Environment Taiwan人本道路資訊網

Friendly Environment Taiwan2023馬路好行評選

Friendly Environment Taiwan2020馬路好行評選

Friendly Environment Taiwan【內政部】無障礙道路考評計畫

 

Friendly Environment Taiwan國家道路交通安全綱要計畫

Friendly Environment Taiwan中央道路交通安全會報

Friendly Environment Taiwan交通部道路交通安全督導委員會

Friendly Environment Taiwan行人優先交通安全行動綱領

 

Friendly Environment Taiwan院會議案【行政院】交通部「行人交通安全政策綱領(2023-2027)」報告(112817日)

Friendly Environment Taiwan部會報告【立法院】台灣適合步行嗎?從弱勢角度看公共通行權公聽會(106330日)

Friendly Environment Taiwan院會議案【行政院】交通部「無障礙交通環境推動成果」報告(10457日)



2025-09-01

USR【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雲林四口,里海漁鄉


「雲林四口-里海漁鄉」USR計畫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15 11:32:56)


海大團隊於4月14日下午於雲林縣口湖鄉金湖國民小學辦理「海洋教育—海洋綠能發電與手作風機課程」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雲林四口-里海漁鄉」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長期深耕雲林沿海地區,致力結合海洋教育與在地產業,推動永續發展。海大團隊於4月14日下午於雲林縣口湖鄉金湖國民小學,辦理「海洋教育—海洋綠能發電與手作風機課程」,帶領全校共31位學生,透過實作體驗,認識再生能源,將離岸風電等海洋綠能及環境永續概念向下紮根。


教案由海大學生親自設計並擔任講師

本次課程由海洋大學李明安副校長及環漁系曾煥昇副教授共同規劃指導,並由USR團隊的大學生設計教案並擔任講師,以「大手牽小手」方式推動課程,將艱澀的能源知識化為具體而有趣的體驗學習。課程以「製作風機3D紙模」為主軸,讓小學生透過摺紙與簡易的組裝過程,親手打造屬於自己的風機模型。

在實作過程中,大學生一邊講解風力發電的原理與雲林在地應用場域,一邊引導小學生一步一步完成風機所需的各部件,最後將基座、塔柱、渦輪與葉片組裝成完整的一座風機。從過程中理解風能如何轉換為電力,並連結離岸風力發電的實際情境,讓小學生對綠能有更具體的認識與想像。


小學生們踴躍的與海大生互動、了解再生能源

現場氣氛熱烈,小學生們不僅積極投入製作風機的每個步驟,也踴躍與USR團隊大學生互動,了解再生能源的相關知識。許多學生表示,這是他們第一次製作風機模型,也驚訝於風除了帶來涼爽之外,還能用來發電,覺得非常有趣。


金湖國小的小朋友認真組裝風機

金湖國小校方對本次活動表示肯定,金湖國小校長陳亮喨校長並在課程前特別致贈USR團隊感謝狀,感謝團隊將海洋與能源知識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帶入課堂,不僅提升學生學習動機,也將海洋永續、環保綠能的觀念種入孩子心中。期望未來能有更多類似課程,深化學生對家鄉與自然環境的理解與關懷。


金湖國小的小朋友認真組裝風機

海洋大學「雲林四口-里海漁鄉」USR團隊表示,未來將持續與雲林沿海地區的各個學校合作,規劃更多元且富創意的教學活動,串聯海洋教育、能源教育與在地文化,透過實際行動,將海洋永續理念向下扎根,培養海洋人才,實踐大學社會責任,與地方攜手共創永續海洋與宜居環境的美好未來。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14 15:06:17)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雲林四口-里海漁鄉」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長期深耕雲林沿海地區,除積極推動海洋教育,更關注在地產業發展。雲林縣為臺灣文蛤最重要的產地,惟近年文蛤產量大幅下滑,為深入了解文蛤養殖當前面臨的挑戰,海大USR團隊於4月13日假雲林縣四湖鄉三條崙海水浴場親子公園濱海大樓舉辦文蛤養殖座談會,由李明安副校長率領環漁系曾煥昇副教授、養殖系主任黃振庭教授及朱鈺婷助理教授等人,與在地養殖戶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