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國社區營造會議
明日社造的起點 2021文化部「社區營造政策白皮書」付梓出版
2021-07-01
灣社區營造已邁入第三個十年,為梳理近30年來社造推動的脈絡,文化部於2019年啟動16個民間行動論壇、各縣市社造論壇及12場全國分區論壇、預備會議,並於2019年11月30日及12月1日召開首屆全國社區營造大會,歷經一年整理爬梳會議建言,蒐集臺灣社造現況等相關資料,全國社造會議成果於今(2021)年淬煉成冊,出版「社區營造政策白皮書」,呈現全民共同參與,擘劃明日社造的精采歷程。
「社區營造政策白皮書」匯聚了全國社造會議數千位參與者們,對社區營造發展的實務經驗與想像藍圖,同時亦包含許多第一線工作者、公部門代表及專家學者,在不斷思辨後所凝聚的共識,形塑「公共治理」、「世代前進」、「多元平權」、「社會共創」等四大政策面向。
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對二十多年來投入社造的先進及伙伴們表達深深的感謝,因為有民間長期以來自主的參與,開創了一股由下而上的公民參與力量,近年來從社區到社群,從社區行動到公民審議,社造不斷深化,也彰顯了臺灣最珍貴的在地生命力。
文化部指出,當前臺灣社會面對全球化、人口結構老化、產業結構變化、數位轉型、氣候變遷及青年世代相對剝奪感等多元挑戰。面對挑戰,未來更應該深化社造,孕育更具公民意識、行動力的文化公民,催生有利於社區營造的公共治理新模式,從參與討論,共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進而創造願景,從在地回應各式新興挑戰。
社造政策白皮書的核心即是「社會改造」,社造的主體是人民,政府的角色是要建構一套支持公民參與公共治理的責任體系,打造出全民都能參與的公共領域,讓每一位公民在這個公共領域裡,都能成為涵養這塊土地的養分,參與建構我們的社區、社群和社會。
文化部表示,社造的力量扎根於土地,茁壯於社會,綻放於世界,「社區營造政策白皮書」的付梓,是明日社造的一個起點,文化部未來將在「社區營造政策白皮書」的政策脈絡下,持續建構有利於社造發展與推動的支持體系,永續臺灣社會前進的動力。
文化部臺灣社區通網站:https://reurl.cc/bX3Qzr
摘要
為了延續社區營造30年來深化民主、由下 而上的草根精神,文化部以「NEXT 明日社造」為主軸,首次採取公民審議的議程設計, 並全程直播、文播及手播,除了兼顧文化平權,也讓更多民眾能克服距離的門檻踴躍參與。
文化部於2019年初啟動16個民間行動論壇、各縣市政府地方社造論壇,並於2019年8月至9月於全國北、中、南、東、離島 地區舉辦12場全國分區論壇,並於11月15日舉辦預備會議,於11月30日、12月1日舉辦為期兩日的全國社區營造大會。在 歷經一整年的會議,邀集產、官、學、研、社群代表及第一線的公民行動者充分討論後,據以提出社區營造政策白皮書,作為未來社造施政之重要依據。
2019 年社區營造政策白皮書的核心價值,建立於三個層次,分別為公共參與的開展、民主治理的深化及社會改造的實踐。揭櫫四大議題面向:(一)公共治理:建立有利於社區營造的公共治理支持體系;(二)世代前進:青年賦權、世代協力、共榮發展;(三) 多元平權:看見多元,尊重差異,促進平等參與;(四)社會共創:社會設計、公民科技、跨界連結。
社區營造的主體是公民,社造的本質是透過在地參與,以及多元社群的參與,促進社區 的改變,並進而促進社會改造。政府的社造 政策之目標應在於建立有利於社區營造的公 共治理支持體系,透過檢討法規、建立支持機制與中介組織、協助民間組織堅壯化,形塑公共治理的模式,促進公私協力實踐,來創造有利於社區營造實踐的環境,深化公民參與,讓社造運動自主的持續前進。而行政院已成立行政院文化會報,宣示「部部都是文化部」,各部會及各層級政府皆應積極翻轉社造政策思維,營造有利於公民參與的政策環境。
隨著社會變遷,產業結構及人口結構劇烈改變,具有不同生命經驗及價值觀的不同世代 共存於社會,並且同時居住於社區中。社區面對世代差異、傳承、需求、以及不同世代的參與,都帶來許多挑戰;但社區也可能隨著世代更迭,產生新興且多元的價值及趨勢,帶來新的可能與機會。
社造的精神,本在於社區民眾的參與、討論,並共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創造未來願景。 因此,如何促進不同世代的共同參與,並透過參與,增進世代間的對話與理解、尊重與包容彼此的差異,透過不同世代協力合作,亦可增進社區回應不同世代多元需求的能力,強化社區對世代間的凝聚力,讓世代在社區或社群中透過差異互補、資源共享、互 惠共利,攜手前行共創明日社會。
社造是奠基於日常生活、由下而上的社會改造運動,也是由「個體」群聚為「集體」的 行動過程。所以必須不斷擴大參與,尋找「多元」,讓不同階段所定義的「多元」保持流 動,時刻省思是否還有人沒有機會參與,如何促進多元群體,例如:原住民族、新住民等,皆能擁有平等的機會及多元參與的模式 來參與公共事務,並以垂直式公平概念,強 化相對弱勢者之賦權,以促進平等參與。簡言之,看見多元、尊重差異、促進友善環境, 讓多元群體都有平等參與公共事務的機會, 是下一階段社造工作重要的內容。我們相信,落實多元平權是深化社造的最佳途徑,透過多元群體的參與、發問、行動,更有助 於我們找到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創新解方。
隨著全球化時代的來臨和臺灣社會的變遷, 許多新興的公共議題,甚至是全球挑戰,都需要有與時俱進的在地回應:如人口老化、 全球暖化、能源轉型、數位轉型、食品安全和災害風險社會,也同時面臨全球化時代下的地方認同、移工移民、貧富不均、教育改革、民主深化等根本議題。
這些新興議題,是新一代社造運動不可迴避的問題。我們如何思考風險社會的社區防災體系,如何思考數位時代下的社群互動關係,如何思考臺灣社會當中不同性別、族群、 階級、性取向、世代年齡、身心條件等社會 差異所尋求的公平正義。面對這些挑戰,近年來,臺灣社會已逐步開展的社會創新能量: 社會設計、公民科技和跨界協力,都將有助於我們進一步開展社造運動的創新模式,從在地尋求因應新興挑戰的新動力。
社區營造政策白皮書是未來推動社區營造政策的指導原則,我們將結合政府與民間的力 量,積極落實推動,並定期審視,滾動式修正。社造是社會文化的基礎工程,更是社會改造及發展的關鍵力。臺灣正面臨歷史性的轉型時刻,期待藉由社區營造政策白皮書的實踐,為臺灣公民社會,立下堅定厚實的基礎,一起為壯大臺灣而努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