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4日 星期二

2030雙語政策〔雙語國家政策〕

 

國際語言與國家語言並重,營造多語台灣 英語加值

112-03-14

對於外界誤解雙語政策的推動方式,國家發展委員會今(14)日再次說明,政府推動雙語政策,係為使國人具備通行國際之英語能力,進而提升台灣人才及產業國際競爭力,並不會因此影響母語(國家語言)推動。行政院已於2022年成立「國家語言推動會報」,由行政院院長擔任召集人,並核定「推動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將於2022年起,5年內投入3百餘億元經費,並無偏重英語或英語優先之情況。各地方政府對於雙語政策之推動亦高度支持。

台灣近年因民主自由、防疫表現、產業競爭力等層面表現亮眼,屢屢受到國際矚目,國際供應鏈重組及地緣政治因素皆強化台灣與國際接軌的能力。雙語政策為中央及縣市政府共同推動支持之政策,對於全民英語力提升實有助益,考量雙語政策具有普遍性、持續性、公益性及專業性,將設置行政法人確保長期穩定推動。

國發會強調,雙語政策推出後,受到各縣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直轄市尤其加碼推動,如台北市於2022年宣布雙語政策白皮書,目標2026年前210間北市國中小全雙語;新北市於2020年宣布「2030新北雙語城」,目標2030年全市學校皆有雙語課程;桃園市今(2023)年宣布教育政策納入「數位科技、雙語國際」;台中市及台南市成立雙語教育資源中心,提供各校雙語教育所需資源及教材;台南市宣布2024年預計達到「校校皆為雙語試行學校」;高雄市宣布推動「校校有雙語」,且與AIT合作打造「雙語教育培訓基地」。而其他縣市政府,包含基隆市、新竹縣市、苗栗縣、彰化縣、雲林縣、南投縣、嘉義縣市、宜蘭縣、屏東縣等都將雙語教育納入教育政策積極推動。期待中央地方齊合作,推動雙語政策。(縣市政府雙語政策整理請見附表)
 
有關媒體報導對於雙語政策多所誤解,國發會特此說明:

一、雙語政策「不會」將英語作為國家語言或官方語言

政府推動雙語政策,係為提升台灣競爭力,使國人具備通行國際之英語能力、提升台灣人才及產業國際競爭力,強化台灣與國際鏈結與交流之能力,與國家語言政策為促進國家語言之傳承、復振及發展之意義不同,更無將英語列為國家語言或是優先語言之意。

二、學習外語「不」排擠學習母語的資源

政府持續推動母語(國家語言),2019年立法院通過《國家語言發展法》,行政院2022年成立「國家語言推動會報」,由行政院院長擔任召集人,並核定「推動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將於2022年起,5年內投入3百餘億元經費,繼續充實台語、客語、原住民族語等語言的師資及學生多元學習的機會,且自111學年度開始,相關國家語言已列入中小學的必修課程;此外,在學校之外,更要創造生活化的國家語言環境,讓下一代在生活中學習母語,傳承國家語言。

三、推動雙語政策「不」影響學生學習其他課程權益及資源

針對高中以下國教,政府並未因推動雙語政策而修改108課綱,僅在「課綱之外」增加學生學英語的機會,並增加英語的學習助理協助教學現場,絕非要全面用英語講授課程。雙語政策經費全數由「前瞻特別預算」支應,額外加碼協助各縣市政府及大專院校推動,並無排擠原有國教或高教預算的情況。

四、設立雙語法人「不」疊床架屋、具有高度專業性

目前教育部與各雙語政策具有普遍性、持續性、公益性及專業性,設置行政法人可長期穩定推動。

此雙語法人未來將會有六大任務:協助外籍英語教學助理(ELTA)政策的媒合及調度、雙語教育的教材設計與師資培育、數位雙語教育的資源整合及開發、專業領域英語培力及檢定的設計與推廣、提升公務人員英語力及強化國際交流。

未來不論是地方政府或機構,可透過機制與此雙語法人協力合作,共同創造更好的雙語學習環境;而此法人也將會與各界合作,協助提升台灣民眾專業領域英語力。

五、已規劃多元管道減輕教育現場負擔

教育部已採取多管齊下的方法來強化師資能量,包含於培育本國師資之過程強化英語訓練,並對有意願進修之現任教師提供免費英語培訓課程、協助減輕雙語教師的行政負擔;針對能量不足之英語教師缺額,採招聘國外合格師資以因應,並引進教學助理來協助教學現場的英語培力。

六、加碼推動弭平偏鄉資源落差

針對偏鄉資源落差,教育部將補助偏遠地區學校購置平板電腦、媒合國內大學生遠距陪伴偏遠地區國小學生學習、穩定偏鄉師資來源與精進教師知能,進而改善過去因家庭資歷而缺乏英語學習機會之現象,藉由政府推動雙語教育,使資源不足區域獲得更多英語學習資源。

以前瞻特別預算雙語政策(110年至今)撥給地方政府之經費為例,從每人均獲配預算數排名前十之縣市分布,確實有達到扶助資源較少縣市,促進區域均衡之政策目的。

排序縣市排序縣市
1連江縣6南投縣
2澎湖縣7嘉義縣
3台東縣8雲林縣
4花蓮縣9嘉義市
5金門縣10屏東縣

表︰各縣市獲得前瞻經費人均排名

七、積極導正推動雙語導致各地教甄偏重英語現象

教育部針對部分學校採取較為激進的方式,已發函各級學校,要求政府政策須有一致性;教育部長也親自多次向各學校進行說明,以抑制甄選刻意偏重英語之現象。


附表︰各地方政府雙語政策推動情形

縣市雙語推動學校數高中雙語實驗班縣市雙語政策
台北市7952022.1.10柯文哲市長宣布雙語教育白皮書,2026年前210間北市國中小全雙語將全部轉型為雙語課程學校
新北市10562020.8.21侯友宜市長宣布打造「2030新北雙語城」,2030年全市學校皆有雙語課程
桃園市8152023.2.23張善政市長與教育局長劉仲成宣布桃園教育政策方向為「數位科技、雙語國際、創新永續、人文友善」
台中市15272021年成立「雙語教育資源中心」與「英語教學資源中心」、2022年台中市教育局舉辦雙語教育成果博覽會,宣布台中參與雙語教學學校數及外師數全台第一
台南市8352021.10黃偉哲市長宣布台南率先成立「雙語暨英語教育資源中心」及「雙語輔導團」(協助各校開發課程包)
2022.11宣布預計2024年達到200多所中小學「校校皆為雙語試行學校」目標
高雄市34872021.5陳其邁市長宣布推動「校校有雙語」,打造348所學校口說環境,並與教育部、AIT、中山大學及文藻大學成立「雙語教育培訓基地」,提供全英語教育訓練資源
基隆市2032022林右昌市長宣布推動「區區有雙語學校」、「校校推行沉浸式英語教學」,營造浸潤式雙語教學環境
新竹縣市71312022.12高虹安市長與新竹縣市教育界人士交流,雙語教育推展上,將降低師資負擔與教案準備及師資培育,盼協助在地大學與國中小師資配合。
2022.11楊文科縣長競選提出「雙語培育邁向國際」,辦理雙語教學師資培力課程、認證及引進外師,預計2024年前完成全縣在職教師通過初階認證比率達100%。
苗栗縣18-2023.3.13鍾東錦縣長率團赴新加坡考察雙語教育,並表示要讓苗栗學子從小培養與世界做朋友的能力,從文化、產業等不同層面,營造雙語學習環境,學生在強化英語能力後,能在生活及職場中持續運用,進而走向世界、邁向國際。
彰化縣922022.11湖北國小成立彰化第一所「科技暨雙語教室湖北探索館」。並成立兩間英語AI智慧學習中心,舉辦英語AI智慧冬令營活動
南投縣151許淑華縣長2023年新春團拜表示,上任前提出「領投發展」、「全齡宜居」、「創新永續」3大主軸政見,內含10大施政重點,無論是垃圾去化、交通建設、農業發展及雙語教育等措施,她與縣府團隊都會加緊腳步落實推動。
雲林縣812022.10張麗善縣長宣布競選「十大教育願景」政見,要推動雙語教學,培養國際競爭力
嘉義市2712021.11黃敏惠市長宣布110年是嘉義市雙語教育元年,並舉辦「全市英語日」活動。
嘉義縣1722021.09縣府與傅爾布萊特學術交流基金會合作,引進8名美籍英語協同教學助理,讓各國中都有外師資源。
屏東縣8932020.11潘孟安縣長宣布選定48所示範學校外師巡迴教學,2021年達到全線國中小有英語外師教學目標。
成立屏東縣國際教育暨英語教學資源中心
宜蘭縣223雙語教育列為宜蘭縣重要教育政策之一,縣內推出雙語教育學校星級認證,肯定學校營造雙語情境的努力。
花蓮縣322花蓮縣以2030年為目標,逐年逐校提升雙語比例,且每年編列400萬元補助40校,開設低年級口說英語課程。
台東縣2-台東縣推動建置英語情境教室巡迴車及融入生活化英語混齡教學課程,盼讓台東縣成為雙語城市。
澎湖縣3-2022.3澎湖致力於發展成為國際島嶼、海上明珠,英語會話能力相當重要,近2年澎湖外師人數成長近4倍,獲教育部補助外師人數全國最多,並成立10所雙語學校,澎湖連續3年國中英語會考成績逐年提升,並與AIT/ Fulbright 合作。
金門縣4-於110年與托福(TOEFL Primary)台灣區總代理公司簽約,替縣內全國小5年級學生施測托福,建立英語學習成就資料庫,為全國首例全縣市學生均參加托福檢測的縣市。
連江縣5-辦理走出馬祖-推動與台灣教學交流計畫,全縣五年級學生於每年 7月,至新北市英速魔法學院,進行為期一週的全美語學習。


雙語政策與國家語言並重,給下一代更好的未來

111-03-28

有關媒體報導對於雙語政策多所誤解,特此說明:

  政府推動雙語政策與國家語言政策並重;雙語政策的核心價值是多元與包容的,與國家語言發展法第一條尊重國家多元文化之精神的價值具一致性;政府以多元發展方向規劃上開兩政策,與台灣語文學會呼籲之「多語臺灣,英語友善」之精神一致!政策之目的、推動作法及預算編列並無獨厚雙語政策之情事。

  臺灣經貿立國,在全球供應鏈佔有關鍵性地位,近年來越來越多跨國企業來臺投資,對我國本土雙語專業人才的聘用需求亦隨之大幅增加。同時,我國企業因應供應鏈全球佈局,也需要大量兼具專業,尤其具有英文溝通能力,以及國際移動競爭力的人才。因此,政府期盼基於臺灣已掌握華語使用的優勢,透過政策的長期推動,用雙語力加值專業力,強化臺灣年輕世代的競爭力,讓下一代有能力獲得更好的就業機會與薪資所得。Yahoo曾經自發做過一份民調,調查民眾對雙語政策之態度,結果有高達近77%的民眾支持雙語政策。

  雙語政策有二大願景:第一是培育臺灣人才接軌國際,透過強化人才的雙語能力,提升我國人才在國際舞臺的競爭力以及國際化思維。第二則是呼應國際企業來臺投資設點,讓具備雙語能力的臺灣企業連結全球,拓展國際商機,進而打造國人優質的就業機會,俾提供下一代更富足的未來。

  目前政府推動的語言政策有國際語言及國家語言政策,國家語言政策部分,行政院已成立「國家語言推動會報」,由行政院院長擔任召集人,以鼓勵推動各種語言保存工作;並由林萬億政委督導推動相關政策,投入更多預算,繼續充實台語、客語、族語等語言的師資及學生多元學習的機會,且自111學年度開始,相關國家語言已列入中小學的必修課程;此外,在學校之外,更要創造生活化的國家語言環境,讓下一代在生活中學習母語,傳承國家語言。國際語言政策即為「2030雙語政策」,為避免原「2030雙語國家政策」名稱造成誤解,已更名為「2030雙語政策」。兩種語言政策同時推動,將同步兼顧國家語言文化發展,不會減少國家語言的學習時數及現有資源。因此,並非報載所稱將英文上綱為國家級語言,亦非自我矮化國格,純屬誤解。


國家發展委員會-雙語政策

臺灣經貿立國,在全球供應鏈佔有關鍵性地位,近年來越來越多跨國企業來台投資,對我國本土雙語專業人才的聘用需求亦隨之大幅增加。同時,我國企業因應供應鏈全球佈局,亦需大量兼具專業,尤其具有英文溝通能力,以及國際移動競爭力的人才。為強化台灣年輕世代的競爭力,讓下一代有能力獲得更好的就業機會與薪資所得,政府推動2030雙語政策,期基於臺灣已掌握華語使用的優勢,在專業知識之上,進一步強化我國人,尤其年輕世代的英文溝通能力,增強全球競爭力。


雙語政策二大願景為「培育臺灣人才接軌國際」及「呼應國際企業來臺深耕,讓臺灣產業連結全球,打造優質就業機會」。為此,國發會及教育部遵照總統及院長指示,統合協調各部會相關資源,積極推動2030雙語政策,以加速推動高等教育雙語化、均衡完善高中以下教育階段雙語化條件、數位學習、英檢量能擴充、提升公務人員英語力、及成立行政法人專責推動等六大主軸來推行政策,以提升雙語政策之整體成效,用雙語力加值專業力,讓臺灣的下一代有更好的競爭力。


2030雙語政策PDF


2030雙語政策(懶人包)









原〔雙語國家政策〕
懶人包








雙語資料庫學習資源網


行政院院會通過「雙語國家發展中心設置條例」草案


立法院 -雙語國家發展中心設置條例草案


立法院法制局法案評估報告


2030雙語國家政策(110至113年)─ 前瞻基礎建設人才培育促進就業建設




2023年3月7日 星期二

臺中市政府及所屬各機關學校建築物附設廁所設置及管理維護基準

 

守護溫暖女性 盧市長提高新建築男女公廁比1:4

2023-03-07

實踐性別平等及促進女性權益為台中市政府重要施政方向,38婦女節將至,市長盧秀燕今(7)日主持市政會議表示,除祝福女性朋友佳節愉快,也向市民報告市府努力照顧女性權益的成果,除新建建築男女廁間的比例符合1:4,讓女廁不必大排長龍,蹲式與坐式馬桶也適當配比3:2,友善長輩及孩童,讓市民感受到市府的守護與溫暖。

盧市長表示,她身為女性,擔任立法委員時就已注意到女廁大排長龍問題,也感謝當時內政部長李逸洋的重視,據以要求營建署一個月內修改「建築技術規則」,將新建公共建築物的男性與女性馬桶比例定為1:3,為提升女性權益打下良好基礎。

盧市長說明,修改男性與女性馬桶比例為1:3後,經觀察後發現還是不夠,許多女性同袍都還有排隊上廁所的情形,所以市府都發局在110年6月發布《台中市政府及所屬各機關學校建築物附設廁所設置及管理維護基準》加以規定,男女廁間的比例應符合1:4,以及蹲式與坐式馬桶也應該要有適當的配比,讓女廁外面不必大排長龍,也讓有關節問題的長輩及孩童可以選擇坐式馬桶,如廁時更安全。

盧市長指出,在110年6月法規發布之後規劃新建的公廁,都依照男女廁間比例1:4的要求進行規劃,包括東勢客家文化園區、烏日區功德二堂、14公墓公廁、大甲溪畔生態公園、后里動物之家等,希望逐步改善。

盧市長進一步指出,有些場域人潮較多,男女廁間比例甚至已高達1:5,例如台中捷運綠線沿線、鰲峰山公園、崇德殯儀館景福廳、大墩文化中心、台中客家樂活園區(樂活學習館)、正心立體停車場等;此外,在婦女館設方面,總數量為11處,包含新增的台中市婦女及新住民培力中心及山海屯女孩服務平台等,也感謝各局處推動性平,市府也屢屢獲得中央肯定,包含各縣市政府性別平等績效評比,市府獲得金馨獎,培力地方政府推動婦女活動創新也獲得績效卓越獎等。


臺中市政府及所屬各機關學校建築物附設廁所設置及管理維護基準

https://lawsearch.taichung.gov.tw/GLRSout/LawContent.aspx?id=GL004045


臺中市政府及所屬各機關學校建築物附設廁所設置及管理維護基準總說明

    建築物設置廁所之相關規定,目前建築技術規則除設置、通風及衛生設備數量外,其餘環境品質與管理維護尚無較為完整之法令可循;建築物設置廁所以蹲式廁間居多,其有不利老年人或膝蓋損傷者使用之虞,適當配置坐式及蹲式廁間比例有其必要性;又基於不同性別如廁時間差異性,為落實性別平權,保障女性友善如廁環境,應明文規範男女廁間比例以及設立性別友善廁所使用,落實性別多元化。

爰此,臺中市政府為落實臺中市政府及所屬各機關學校(以下簡稱管理機關)積極管理廁所及整體環境之改善,提供市民良好衛生環境,爰訂定「臺中市政府及所屬各機關學校建築物附設廁所設置及管理維護基準」計十一點,其重點如下:

一、 訂定目的。(第一點)

二、 適用範圍。(第二點)

三、 設置廁所之基本設備及設計。(第三點)

四、 男女廁間及坐蹲廁間設置比例。(第四點)

五、 性別友善廁所之廁間計算方式。(第五點)

六、 於本基準實施之日前,管理機關既有廁所之改善方式。(第六點)

七、管理機關之維護管理義務。(第七點)

八、 臺中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得不定期進行環境衛生檢查。(第八點)

九、管理機關應適度以智慧雲端、即時通報與管理資訊揭露方式維護所轄廁所。(第九點)

十、 管理機關得訂定相關認養方案。(第十點)

十一、臺中市政府所屬公營事業準用規定。(第十一點)

 

臺中市政府及所屬各機關學校建築物附設廁所設置及管理維護基準

名稱

說明

臺中市政府及所屬各機關學校建築物附設廁所設置及管理維護基準

行政規則名稱。

規定

說明

一、臺中市政府(以下簡稱本府)為提升民眾使用本府及所屬各機關學校(以下簡稱管理機關)建築物附設廁所(以下簡稱附設廁所)乾淨、明亮、舒適、方便之優良環境及保障性別平等之使用權利,訂定本基準。

訂定目的。

二、本基準所規定廁所,係指依建築技術規則規定應設置且供民眾使用之廁所,其場所、類別、管理機關及使用性質等規範如附表一。

適用範圍以建築技術規則設備編規定應設置且供民眾使用之廁所,其餘自行設置或非供民眾使用者,不在此規範範疇。

三、管理機關應參照內政部訂定之公共建築物衛生設備設計手冊設置(新建)廁所,並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設置建築技術規則設計施工編第四章之一規定之各項安全維護裝置。

(二)設置與戶外空氣直接流通之窗戶或開口,或自然通風設備,其有效通風面積,不得小於該廁所樓地板面積百分之五。

(三)設置明顯位置標示及引導標誌。

設置廁所之基本設備及設計。

四、具集中時間使用性質之新建廁所,其數量應符合每設置一男性廁間須同時設置五間以上女性廁間之比例;不具集中時間使用性質之新建廁所,應符合每設置一男性廁間須同時設置四間以上女性廁間之比例。

前項廁所坐式及蹲式廁間設置比例應大於二比三以上,並以優先設置坐式廁間為原則。

參考內政部九十九年訂定之公共建築物衛生設備設計手冊,坐式廁間及蹲式廁間設置比例應達二比三以上,並以優先設置坐式廁間數為原則。另第一項及第二項之規定均優於現行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備編針對集中時間使用建築物男女廁所便器設置比例訂為一比五之規定,其餘不具集中時間使用性者應達一比四。

五、管理機關設置無性別使用限制之性別友善廁所,其廁間數量得計入第四點第一項女性廁間數。

性別友善廁所之廁間計算方式。

六、本基準實施前之既有廁所,依建築技術規則規定男女廁間比例達一比四之設置規模者,其未符合第三點第一款、第二款或第四點規定者,管理機關應訂改善方案,逐年執行改善。

既有廁所具集中時間使用性質者,於依前項規定改善前,得以引導或調撥方式辦理。

既有廁所之改善方式。

七、管理機關應依下列規定維護管理廁所:

(一)指定專責人員負責管理廁所,並指派清潔人員進行每日清理作業。

(二)硬體設備維持正常使用狀態。故障或損壞者應於三十日內完成修復;無法依限完成修復者,應採取其他替代措施。

(三)水電供應充足。

(四)保持良好通風照明。

前項第一款專責人員應每週進行一次廁所硬體設備及清潔維護情形檢查作業,並填具廁所自主環境整潔檢查紀錄表(如附表二)

管理機關之維護管理義務。

八、臺中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得不定期檢查廁所之環境整潔。廁所有環境髒亂或惡臭等污染情形者,臺中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得命管理機關限期改善,屆期仍未完成改善者,依廢棄物清理法相關規定辦理。

臺中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得不定期進行環境衛生檢查。

九、管理機關應於所轄廁所導入智慧科技,管理維護廁所之環境品質及建立滿意度調查機制。

管理單位應適度以智慧雲端、即時通報與管理資訊揭露方式維護所轄廁所,使其得即時掌握場所環境品質,進而維護廁所軟硬體設備及消耗用品,並建立滿意度調查機制。

十、 管理機關得結合社會資源,訂定廁所之認養方案。

管理機關得訂定相關認養方案。

十一、本府獨資或投資持股比例達百分之五十以上之公營事業,除附表一所列場所外,其管理之廁所,準用本基準之規定。

臺中市政府所屬公營事業準用規定。


臺中市政府及所屬各機關學校建築物附設廁所設置及管理維護基準

一、臺中市政府(以下簡稱本府)為提升民眾使用本府及所屬各機關學校(以下簡稱管理機關)建築物附設廁所(以下簡稱附設廁所)乾淨、明亮、舒適、方便之優良環境及保障性別平等之使用權利,訂定本基準。

二、本基準所規定廁所,係指依建築技術規則規定應設置且供民眾使用之廁所,其場所、類別、管理機關及使用性質等規範如附表一。

三、管理機關應參照內政部訂定之公共建築物衛生設備設計手冊設置(新建)廁所,並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設置建築技術規則設計施工編第四章之一規定之各項安全維護裝置。

(二)設置與戶外空氣直接流通之窗戶或開口,或自然通風設備,其有效通風面積,不得小於該廁所樓地板面積百分之五。

(三)設置明顯位置標示及引導標誌。

四、具集中時間使用性質之新建廁所,其數量應符合每設置一男性廁間須同時設置五間以上女性廁間之比例;不具集中時間使用性質之新建廁所,應符合每設置一男性廁間須同時設置四間以上女性廁間之比例。

前項廁所坐式及蹲式廁間設置比例應大於二比三以上,並以優先設置坐式廁間為原則。

五、管理機關設置無性別使用限制之性別友善廁所,其廁間數量得計入第四點第一項女性廁間數。

六、本基準實施前之既有廁所,依建築技術規則規定男女廁間比例達一比四之設置規模者,其未符合第三點第一款、第二款或第四點規定者,管理機關應訂改善方案,逐年執行改善。

既有廁所具集中時間使用性質者,於依前項規定改善前,得以引導或調撥方式辦理。

七、管理機關應依下列規定維護管理廁所:

()指定專責人員負責管理廁所,並指派清潔人員進行每日清理作業。

()硬體設備維持正常使用狀態。故障或損壞者應於三十日內完成修復;無法依限完成修復者,應採取其他替代措施。

()水電供應充足。

()保持良好通風照明。

前項第一款專責人員應每週進行一次廁所硬體設備及清潔維護情形檢查作業,並填具廁所自主環境整潔檢查紀錄表(如附表二)

八、臺中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得不定期檢查廁所之環境整潔。廁所有環境髒亂或惡臭等污染情形者,臺中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得命管理機關限期改善,屆期仍未完成改善者,依廢棄物清理法相關規定辦理。

九、管理機關應於所轄廁所導入智慧科技,管理維護廁所之環境品質及建立滿意度調查機制。

十、管理機關得結合社會資源,訂定廁所之認養方案。

十一、本府獨資或投資持股比例達百分之五十以上之公營事業,除附表一所列場所外,其管理之廁所,準用本基準之規定。

附表一

類別

場所

管理機關

使用性質

集中時間使用(註)

非集中時間使用

交通、公共集會類

交通設施

捷運站

臺中捷運股份有限公司

ü

 

轉運站

臺中市政府交通局

ü

 

藝文展演

圖書館、展演館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ü

ü

活動中心

文化中心、文化館、文學館、紀念館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臺中市政府社會局

ü

ü

活動中心

臺中市各區公所

停車場

立體停車場

臺中市政府交通局

 

ü

商業類

市場

市場

臺中市政府經濟發展局

 

ü

休閒、文教類

學校

市立學校

臺中市市立各級學校

ü

 

觀光遊憩

運動中心、棒球場、運動()

臺中市政府運動局

ü

ü

遊客服務中心

臺中市政府觀光旅遊局

辦公、廳舍類

公務

本府各級機關辦公處所

臺中市政府各級機關

 

ü

註:如附設會議廳、觀眾席或位於交通樞杻之場所。

   

附表二:自主環境整潔檢查紀錄表

管理機關:臺中市政府○○局(處、會)

專責人員:○○○

填表日期:

項次

檢查項目

檢查結果

備註

1

清潔人員每日進行清理作業

符合不符合

 

2

硬體設備正常使用

符合不符合

 

3

水電供應充足

符合不符合

 

4

保持良好通風照明

符合不符合

 

 

 

 

 

 

 

 

 

【備註】管理機關得視業務需求增加檢查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