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山科大USR推動「台江生活學堂」 走訪廟口認識民間信仰文化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18 15:06:36) 崑山科大創意媒體學院執行USR計畫「開江.破竹—台江地方創生與文化再現計畫」,今年由空間設計系為主要實踐單位,繼3月30日「大道公生」遊學行路活動後,空設系師生於3月31日再前往陳卿寮保山宮,參與「台江廟口文化沙龍」活動,由總幹事王錦德主講,帶領眾人走讀陳卿寮信仰故事與歷史現場。創意媒體學院USR計畫「開江.破竹—台江地方創生與文化再現計畫」首年聚焦於文化技能的傳承與轉化,並著重推動「台江生活學堂」特色課程,串聯地方職人、社群與學術資源,開展跨域學習平台。台江作為計畫的主要場域,擁有豐富的濕地文化與信仰傳統,是學生實作與地方共學的重要基地。
空設系作為計畫第一年之重要實踐者,在郭一勤老師長期耕耘地方經驗下,持續協助台南安南老社區進行空間改造與規劃。該次也聯同系上師生參與「台江廟口文化沙龍」活動,認識更多在地文化。
台江陳卿寮保山宮王錦德總幹事王錦德提到,台江地區自西元1823年曾文溪改道後,形成「台江十六寮」的濕地聚落社會,其中「不肯去觀音佛祖」的信仰故事尤具代表性。傳說中,觀音佛祖神像隨洪水漂至草湖港道,村人因緣際會發現後迎請奉祀,自此庇佑地方,信仰深植民心。這段口述歷史映照出台江人與自然、水域與宗教共構的在地文化風貌。活動當晚,王錦德總幹事以廟宇歷史、觀音信仰與村落變遷為軸,細緻講述保山宮的發展脈絡,引領學生從信仰與空間交織的觀點理解台江的文化基底。
活動結束後,師生立即展開討論,希望透過參與地方沙龍,不僅加深對台江文化的理解,也啟發他們對空間敘事與文化創作的興趣與責任。郭一勤老師表示,空設系參與USR計畫,是長年與安南區社區協作的延續,期望學生不只擁有專業技能,更能將設計轉化為溝通與連結的媒介,文化傳承的關鍵,在於如何與現代生活共構新形式,而這正是「台江生活學堂」課程設計的核心精神,也透過協助USR計畫順利執行,讓台江場域成為文化創新與跨域共學的典範基地。「開江.破竹」計畫將持續深耕台江場域,透過設計、教育與行動,連結地方文化與青年參與,讓歷史空間在新世代中重新發聲。
Kun Shan University:https://www.ksu.edu.tw/focusNews/detail/15200

台江陳卿寮保山宮王錦德總幹事王錦德提到,台江地區自西元1823年曾文溪改道後,形成「台江十六寮」的濕地聚落社會,其中「不肯去觀音佛祖」的信仰故事尤具代表性。傳說中,觀音佛祖神像隨洪水漂至草湖港道,村人因緣際會發現後迎請奉祀,自此庇佑地方,信仰深植民心。這段口述歷史映照出台江人與自然、水域與宗教共構的在地文化風貌。活動當晚,王錦德總幹事以廟宇歷史、觀音信仰與村落變遷為軸,細緻講述保山宮的發展脈絡,引領學生從信仰與空間交織的觀點理解台江的文化基底。
活動結束後,師生立即展開討論,希望透過參與地方沙龍,不僅加深對台江文化的理解,也啟發他們對空間敘事與文化創作的興趣與責任。郭一勤老師表示,空設系參與USR計畫,是長年與安南區社區協作的延續,期望學生不只擁有專業技能,更能將設計轉化為溝通與連結的媒介,文化傳承的關鍵,在於如何與現代生活共構新形式,而這正是「台江生活學堂」課程設計的核心精神,也透過協助USR計畫順利執行,讓台江場域成為文化創新與跨域共學的典範基地。「開江.破竹」計畫將持續深耕台江場域,透過設計、教育與行動,連結地方文化與青年參與,讓歷史空間在新世代中重新發聲。
Kun Shan University:https://www.ksu.edu.tw/focusNews/detail/15200

崑大空設系師生因應USR計畫參與「台江廟口文化沙龍」活動,全體合影


台江陳卿寮保山宮王錦德總幹事介紹廟宇文化


王錦德先生以圖說明歷史現場


空設系師生進行議題討論
該次USR計畫「開江.破竹—台江地方創生與文化再現計畫」由創媒學院執行,計畫為期三年,依序由空間設計系、視訊傳播設計系、視覺傳達設計系為主要實踐單位。當日「大道公生」遊學行路活動便有空設系與視傳系師生參與,全體參與者於海尾朝皇宮集合,台南市副市長葉澤山親臨主持啟程儀式,本屆活動以「台江十六寮朝聖之路」為主題,從海尾朝皇宮出發,行經十六寮拓墾古道、百年上學路,踏查沿途村廟、老樹、老茨與古厝聚落等文化路徑。徒步行程搭配部分車程延伸,最終回到朝皇宮,參加傳統「卜平安龜」祈福儀式,向大道公乞求一整年平安順利。
「大道公生」作為台江地區長期推動的文化教育活動,特別強調本土教育從小扎根,鼓勵在地學校、社團、家庭以班級或社區為單位參與,其中以國小中高年級以上學童為主要參與對象,參與者完成全程遊學後,將獲頒「台江本土教育學習證書」,鼓勵青年與學童認識文化、回應土地。崑大師生在當日也攜手安慶國小孩童共同撿拾家鄉植物,進行自然觀察,並以植物敲染手作體驗,促成跨校共學交流,實踐在地素材的文化應用。
本次活動除了創媒學院師生外,也特別邀請到機械工程系的國際生,透過親身走訪與文化互動,感受台灣地方文化的深度與溫度。活動中,一同參與廟埕儀式與祈福活動,展現文化交流的活力,也讓USR計畫走向多元共融與實踐國際視野。
創媒學院院長邱國峻表示,USR計畫「開江.破竹」致力推廣在地文化,此次「大道公生」遊學行路活動與計畫之核心目標相契合,雙方皆以文化走讀、信仰理解、世代共學與地方連結為實踐重點。活動透過實地踏查、跨齡共學、紀錄與創作等多元形式,不僅深化學生對台江地方文化的理解,也展現計畫中推動「文化再現」、「在地參與」、「世代連結」的行動策略。藉由實踐場域的共學與合作,期望在社會溝通中提升公眾對台江歷史的認識與認同,共同實踐地方文化的永續發展。
Kun Shan University:https://www.ksu.edu.tw/focusNews/detail/15194
創媒學院執行USR計畫,帶領師生參與 「大道公生」了解台江文化,全體合影
創媒學院院長邱國峻(左4)與師生於代天府合照
崑大師生攜手安慶國小孩童進行植物敲染體驗
視傳系曾薰誼老師撿拾植物
學童撿拾及觀察植物
崑大創媒學院USR計畫實踐走讀台江 「大道公生」共踏百年文化路徑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17 13:59:32) 為落實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崑山科大創意媒體學院今年起執行USR計畫「開江.破竹—台江地方創生與文化再現計畫」,以教育深耕與文化推廣為核心,保存並再現台江文化記憶,3月30日由創媒學院院長邱國峻親自率領校內師生前往台南市安南區,參與第十八屆「大道公生」遊學行路,促進對台江文化的了解。該次USR計畫「開江.破竹—台江地方創生與文化再現計畫」由創媒學院執行,計畫為期三年,依序由空間設計系、視訊傳播設計系、視覺傳達設計系為主要實踐單位。當日「大道公生」遊學行路活動便有空設系與視傳系師生參與,全體參與者於海尾朝皇宮集合,台南市副市長葉澤山親臨主持啟程儀式,本屆活動以「台江十六寮朝聖之路」為主題,從海尾朝皇宮出發,行經十六寮拓墾古道、百年上學路,踏查沿途村廟、老樹、老茨與古厝聚落等文化路徑。徒步行程搭配部分車程延伸,最終回到朝皇宮,參加傳統「卜平安龜」祈福儀式,向大道公乞求一整年平安順利。
「大道公生」作為台江地區長期推動的文化教育活動,特別強調本土教育從小扎根,鼓勵在地學校、社團、家庭以班級或社區為單位參與,其中以國小中高年級以上學童為主要參與對象,參與者完成全程遊學後,將獲頒「台江本土教育學習證書」,鼓勵青年與學童認識文化、回應土地。崑大師生在當日也攜手安慶國小孩童共同撿拾家鄉植物,進行自然觀察,並以植物敲染手作體驗,促成跨校共學交流,實踐在地素材的文化應用。
本次活動除了創媒學院師生外,也特別邀請到機械工程系的國際生,透過親身走訪與文化互動,感受台灣地方文化的深度與溫度。活動中,一同參與廟埕儀式與祈福活動,展現文化交流的活力,也讓USR計畫走向多元共融與實踐國際視野。
創媒學院院長邱國峻表示,USR計畫「開江.破竹」致力推廣在地文化,此次「大道公生」遊學行路活動與計畫之核心目標相契合,雙方皆以文化走讀、信仰理解、世代共學與地方連結為實踐重點。活動透過實地踏查、跨齡共學、紀錄與創作等多元形式,不僅深化學生對台江地方文化的理解,也展現計畫中推動「文化再現」、「在地參與」、「世代連結」的行動策略。藉由實踐場域的共學與合作,期望在社會溝通中提升公眾對台江歷史的認識與認同,共同實踐地方文化的永續發展。
Kun Shan University:https://www.ksu.edu.tw/focusNews/detail/1519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