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網頁【建築攝取網】學門網>人文社會
FORMOSARACE:【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
南臺科技大學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 https://cusr.stust.edu.tw/
南臺科技大學|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 https://sites.google.com/stust.edu.tw/usr-hub/

燈展開幕大合影。
八年傳承 蛇來運轉 南臺與社區攜手打造光影盛宴
八年傳承 蛇來運轉 南臺與社區攜手打造光影盛宴
南臺科技大學文化底蘊USR團隊今年再度與台南市文化協會攜手,於神農街舉辦第八屆元宵花燈展。以「蛇來運轉、無限光彩」為主題,結合數字「8」的大發與無限意涵,期盼燈展能持續發光發熱。

開幕遊街的情景。
規模空前 參與人數創新高
規模空前 參與人數創新高
燈展日前開幕,南臺科王振乾副校長、大台南市文化協會鄭道聰創會會長、成功國中鄭文鵬校長、龍崗國小李啟榮校長與中西區公所蔡佳甫區長都到場力挺。開幕當天除遊街外,還邀請去年夏季音樂會的五條港原創流行音樂得獎者,回歸表演。此外為了讓民眾認識燈展的各燈區,巧妙的搭配第八年的數字8,以「尋找○○」為主題的遊戲,配合燈區的介紹設計成八關的闖關開幕遊戲,也意味神農街元宵燈展從狗年開辦持續至蛇年邁入第八年,最後大家將八關所獲得的碎片拼組而成一顆巨大的麻將「發」字,也藉由發字預祝蛇年神農街燈展發發發!
本屆燈展規模空前,共吸引200位學生參與,並與多所學校、社區共同創作。除了神農街店家與住戶門前的花燈,更在神農街口打造了華麗的迎賓燈區,以及以府城建城300年為主題的成功燈牆。此外,今年更首度將燈展範圍擴展至海安宮,讓更多民眾能一同感受節慶氛圍。

龍崗國小與成功國中應援的遊街團隊。
社區共創 傳承在地文化
社區共創 傳承在地文化
南臺科大黃能富校長表示,文化底蘊USR計畫團隊持續八年舉辦燈展,每年媒體好評不斷,已成為神農街的金字招牌。今年燈展再度擴及海安宮,除了南臺科大的彩繪自主課程與國際生外,邀請協進國小與其幼兒園小朋友、喜樹樂齡美術教室,共同創作煤輪美奐的蛇年海安燈會,都是南臺科大社會實踐量能的展現。兩處燈展已經開展,歡迎民眾闔家過年來全國最有年味燈展走春、賞燈、提燈與猜燈謎,重溫兒時暖暖的新年氛圍。歡迎大家來神農街與海安宮欣賞這場璀璨的燈光盛宴。

八關闖關 寓教於樂
為讓民眾更深入了解神農街的歷史文化,主辦單位特別設計了八關闖關遊戲,讓大家在欣賞燈展的同時,也能學習到相關知識。最後,大家共同拼組成一個巨大的「發」字,象徵燈展的圓滿成功。

開幕遊戲最後組合碎片為麻將發字,象徵燈展大發。
歡迎大家來神農街與海安宮欣賞這場璀璨的燈光盛宴。
展出期間: 1/24(五)-3/2(日)
展出地點: 神農街、海安宮
活動官網/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FivePortCulturalCenter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120 09:54:51)

計畫團隊特別規劃USR課程,讓南臺附設幼兒園學童參與攀樹與衝浪課程,在遊戲中學習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此外,透過海洋教育闖關遊戲與海廢DIY手作課程,讓學童從小培養海洋保育意識。

成果展中舉辦的「漁光講座」,邀請在地業者分享漁光社區發展現況,促進學界與業界的交流,並鼓勵學生提出創新想法。透過與在地居民的互動,深化了計畫的在地連結,也為漁光島的未來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成果展亮點豐富多元,展現了計畫的深度與廣度。透過廢棄蚵棚再利用及蚵農攝影展,成功重現漁光島獨特的蚵產業文化;並透過攀樹、衝浪課程以及海洋教育闖關遊戲,深耕海洋環境教育,讓參與者從小建立海洋保育的觀念。
歡迎大家來神農街與海安宮欣賞這場璀璨的燈光盛宴。
展出期間: 1/24(五)-3/2(日)
展出地點: 神農街、海安宮
活動官網/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FivePortCulturalCenter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120 09:54:51)

113年度漁光再造USR計畫成果展大合影。
南臺科技大學「漁光再造」USR計畫成果豐碩,日前舉辦成果展,以創新方式重現漁光島的蚵產業文化,並推動海洋環境教育。此次成果展,展現了休閒事業管理系結合院系專長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努力,體現了學校在產業創新及社區服務方面的成果。
南臺科技大學「漁光再造」USR計畫成果豐碩,日前舉辦成果展,以創新方式重現漁光島的蚵產業文化,並推動海洋環境教育。此次成果展,展現了休閒事業管理系結合院系專長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努力,體現了學校在產業創新及社區服務方面的成果。
計畫聚焦漁光島的產業特色與海洋生態保育,從環境、社會、經濟多方面彰顯大學社會責任的價值。透過廢棄蚵棚搭建傳統蚵架、舉辦蚵農攝影展、開設攀樹與衝浪課程、設計海洋教育闖關遊戲等多元活動,成功將大學的學術能量與在地產業結合,共同為漁光島的永續發展貢獻心力。


團隊教育學童如何分類海洋廢棄物和保護海洋。
USR課程亮點:理論與實務並重
USR課程亮點:理論與實務並重
計畫團隊特別規劃USR課程,讓南臺附設幼兒園學童參與攀樹與衝浪課程,在遊戲中學習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此外,透過海洋教育闖關遊戲與海廢DIY手作課程,讓學童從小培養海洋保育意識。

漁光講座。
在地共創,共築永續未來
在地共創,共築永續未來
成果展中舉辦的「漁光講座」,邀請在地業者分享漁光社區發展現況,促進學界與業界的交流,並鼓勵學生提出創新想法。透過與在地居民的互動,深化了計畫的在地連結,也為漁光島的未來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成果展亮點豐富多元,展現了計畫的深度與廣度。透過廢棄蚵棚再利用及蚵農攝影展,成功重現漁光島獨特的蚵產業文化;並透過攀樹、衝浪課程以及海洋教育闖關遊戲,深耕海洋環境教育,讓參與者從小建立海洋保育的觀念。
此外,計畫更積極邀請在地業者分享經驗,鼓勵學生提出創新想法,促成產學合作,共同為漁光島的永續發展貢獻心力。整個計畫緊扣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充分展現了大學社會責任,為地方帶來正向的影響。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107 09:45:35) 南臺科技大學在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計畫)第四期中,再度展現亮眼成績,五件計畫全數通過,並獲得校務發展規劃中長期成效評估經費補助50萬元。這不僅展現了該校多年來深耕在地的成果,更彰顯了學校在社會責任實踐上的積極投入。

本期計畫聚焦「在地關懷」、「永續環境」、「文化永續」與「健康促進與食品安全」四大面向,透過產官學合作,共同解決在地問題。其中,「青銀共創打造在地智慧自在不老力」計畫,以科技輔助高齡照護,已成功開發出智慧居家照護系統,並在台南市X區的社區進行試行,透過感測器監測長者的生理數據,並結合AI分析,提供即時健康警示,提升長者的生活品質。
「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計畫,則透過文化保存與創新,活化在地經濟。該計畫已成功串聯起台南市安平區與鹽水區的文化資源,並舉辦多場文化交流活動,吸引超過5,000人次參與,成功帶動地方觀光。

南臺科大積極與在地企業、政府單位合作,共同推動USR計畫。例如,「青銀共創」計畫與在地醫療院所合作,共同開發智慧健康照護系統;「文化底蘊」計畫與在地文史工作者合作,共同挖掘在地文化資產;「左曜山生」計畫與在地農民合作,共同開發文創商品。透過在地深耕,不僅能加速計畫成果的落地,也能培育更多具備社會責任感的學生。

USR計畫不僅是學校的責任,更是學生的學習機會。南臺科大鼓勵學生參與USR計畫,透過實作學習,將課堂所學應用於實際情境,提升學生的實務能力。同時,也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其成為具有社會關懷的公民。


南臺科技大學《青銀共創打造在地智慧自在不老力》計畫學生社群成員向民眾分享高齡友善社區概念與具體作法。
深耕在地 多元發展
深耕在地 多元發展
本期計畫聚焦「在地關懷」、「永續環境」、「文化永續」與「健康促進與食品安全」四大面向,透過產官學合作,共同解決在地問題。其中,「青銀共創打造在地智慧自在不老力」計畫,以科技輔助高齡照護,已成功開發出智慧居家照護系統,並在台南市X區的社區進行試行,透過感測器監測長者的生理數據,並結合AI分析,提供即時健康警示,提升長者的生活品質。
「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計畫,則透過文化保存與創新,活化在地經濟。該計畫已成功串聯起台南市安平區與鹽水區的文化資源,並舉辦多場文化交流活動,吸引超過5,000人次參與,成功帶動地方觀光。

南臺科技大學《文化底蕴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計畫打造「神農街博物館」,創造可遊、可玩、可賞、可學、可感的街區博物館。
此外,「左曜山生─創意生活加值計畫2.0」透過文創設計,將左鎮區的化石資源轉化為文創商品,成功提升當地農產品的附加價值,並帶動青年返鄉創業。「跨樂尬陣:南流西起共融藝起來」計畫,則以音樂為媒介,連結西港區的在地文化,成功培育出一支在地樂團,並舉辦多場音樂會,促進社區凝聚力。「藏碳蘊漁:古都漁鄉之綠電創能與數智雙生跨界整合淨零永續行動計畫」計畫,則透過導入太陽能發電系統與智慧養殖技術,協助漁民降低生產成本,並提升產品品質。

此外,「左曜山生─創意生活加值計畫2.0」透過文創設計,將左鎮區的化石資源轉化為文創商品,成功提升當地農產品的附加價值,並帶動青年返鄉創業。「跨樂尬陣:南流西起共融藝起來」計畫,則以音樂為媒介,連結西港區的在地文化,成功培育出一支在地樂團,並舉辦多場音樂會,促進社區凝聚力。「藏碳蘊漁:古都漁鄉之綠電創能與數智雙生跨界整合淨零永續行動計畫」計畫,則透過導入太陽能發電系統與智慧養殖技術,協助漁民降低生產成本,並提升產品品質。

南臺科技大學《左曜山生─創意生活加值計畫2.0》計畫學生社群成員帶領民眾藉自製化石教具箱體驗左鎮地區風土文化。
在地深耕 共創雙贏
在地深耕 共創雙贏
南臺科大積極與在地企業、政府單位合作,共同推動USR計畫。例如,「青銀共創」計畫與在地醫療院所合作,共同開發智慧健康照護系統;「文化底蘊」計畫與在地文史工作者合作,共同挖掘在地文化資產;「左曜山生」計畫與在地農民合作,共同開發文創商品。透過在地深耕,不僅能加速計畫成果的落地,也能培育更多具備社會責任感的學生。

南臺科技大學《跨樂尬陣:南流西起共融藝起來》計畫團隊以音樂勾勒在地文化共融的力量,帶領年輕世代認識西港這片土地。
學生參與 多元學習
學生參與 多元學習
USR計畫不僅是學校的責任,更是學生的學習機會。南臺科大鼓勵學生參與USR計畫,透過實作學習,將課堂所學應用於實際情境,提升學生的實務能力。同時,也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其成為具有社會關懷的公民。

南臺科技大學《藏碳蘊漁:古都漁鄉之綠電創能與數智雙生跨界整合淨零永續行動計畫》計畫團隊帶領學生實地走訪土城仔魚塭為真實議題尋求解方。
校長黃能富表示,該校USR計畫的成功,離不開師生的共同努力,以及與在地社區的緊密合作。未來將持續深耕在地,將學術研究與社會實踐結合,為社會帶來更多的正向影響。我們也期待能與更多夥伴共同努力,為台南地區乃至全國的永續發展貢獻心力。
校長黃能富表示,該校USR計畫的成功,離不開師生的共同努力,以及與在地社區的緊密合作。未來將持續深耕在地,將學術研究與社會實踐結合,為社會帶來更多的正向影響。我們也期待能與更多夥伴共同努力,為台南地區乃至全國的永續發展貢獻心力。
南臺科技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日前舉辦111學年度「{南臺人佇遮}USR × SDGs學生社群博覽會」,吸引400多位教職員生駐足參加,此次活動由7個USR計畫學生社群團隊自主策劃執行,透過精彩有趣的互動式遊戲與介紹,宣傳社會實踐行動方案及成果、USR議題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邀約更多南臺人加入USR的行列。
近年南臺科大USR計畫積極對接108課綱,以SDG議題發想教案與教具,用大學專業能量協助培育基層教師的實作力與創造力,致力接軌國教端素養導向的創新教學需求,各USR計畫團隊透過與國中小之課程教學協作、共創在地文化校本課程與教具教案、辦理跨領域師資培力工作坊、舉辦在地關懷與素養導向之暑期營隊等,將大學專業知識、技術與資源分享到國高中小等教育階段,促進創新知識的運用與擴散,帶動地方成長動能,此次活動相關的教具教案獲得廣大迴響。
南臺科大USR學生社群博覽會已邁入第三屆,此次學生自發設計的宣傳活動均能鏈結專業與在地實踐,以促進社會共好為目標。「左鎮地方創生」學生社群透過課程製作的教具箱與文創商品,生動地介紹左鎮地區西拉雅文化;「識礙就是愛」學生社群透過「藝卡共融」桌遊互動傳達障礙意識;「Sesame寫蝦米」學生社群藉由實作「芝麻油雞」英文食譜小書,宣傳英語跨域課程方案及佳里區芝麻產業文化。
「自造教育社」同學利用酒精墨水染畫實作體驗,推廣自造教育理念及團隊師生歷年共同開發的教具成果;「花現西港」學生社群透過西港區金砂里在地故事問答遊戲傳遞當地產業特色與文化魅力;「通識USR課程課群」同學藉由「猜猜五條港」桌遊介紹五條港文化園區及宣傳兔年彩繪花燈實作先修課程;「高齡囝仔」學生社群則透過展示輔具圖卡、防潮藥品盒及各式防滑物件,讓參與者了解如何協助長輩提升用藥及居家安全意識。
南臺科大USR社群的同學們表示,很高興能與校內師生分享投入社會實踐的經驗和成果,當天參與者的正面回饋與熱情讓同學們大受鼓舞,深刻體會到透過社會實踐提升自身專業能力的成就感,對USR計畫想傳達的價值與信念也更具認同感。
南臺科技大學校長盧燈茂表示,在即將展開的教育部第三期(112-113年)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中,南臺科大將擴大專業實踐力,期待在綠色能源、文化創生、健康促進與永續環境等社會實踐議題上持續前進,串聯跨領域專業與課程資源,培育具有影響力的未來人才,走出有感的大學社會責任之路。
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
https://usr.moe.gov.tw
南臺科技大學> https://www.stust.edu.tw
107-108年
文化底蕴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
南臺科技大學
萌芽
青銀共創攜手在地共築智慧高齡友善社區
南臺科技大學
深耕
106年
年度
|
學校名稱
|
計畫名稱
|
計畫類別
|
議題類別
|
106
|
南臺科技大學
|
萌芽
|
食安與長照
|
|
106
|
南臺科技大學
|
種子
|
在地關懷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