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4日 星期二

⊙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南臺科技大學】

*主題網頁【建築攝取網】學門網>人文社會


南臺科技大學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    https://cusr.stust.edu.tw/

南臺科技大學|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    https://sites.google.com/stust.edu.tw/usr-hub/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204 14:35:10)


燈展開幕大合影。

八年傳承 蛇來運轉 南臺與社區攜手打造光影盛宴

南臺科技大學文化底蘊USR團隊今年再度與台南市文化協會攜手,於神農街舉辦第八屆元宵花燈展。以「蛇來運轉、無限光彩」為主題,結合數字「8」的大發與無限意涵,期盼燈展能持續發光發熱。


開幕遊街的情景。

規模空前 參與人數創新高

燈展日前開幕,南臺科王振乾副校長、大台南市文化協會鄭道聰創會會長、成功國中鄭文鵬校長、龍崗國小李啟榮校長與中西區公所蔡佳甫區長都到場力挺。開幕當天除遊街外,還邀請去年夏季音樂會的五條港原創流行音樂得獎者,回歸表演。此外為了讓民眾認識燈展的各燈區,巧妙的搭配第八年的數字8,以「尋找○○」為主題的遊戲,配合燈區的介紹設計成八關的闖關開幕遊戲,也意味神農街元宵燈展從狗年開辦持續至蛇年邁入第八年,最後大家將八關所獲得的碎片拼組而成一顆巨大的麻將「發」字,也藉由發字預祝蛇年神農街燈展發發發

本屆燈展規模空前,共吸引200位學生參與,並與多所學校、社區共同創作。除了神農街店家與住戶門前的花燈,更在神農街口打造了華麗的迎賓燈區,以及以府城建城300年為主題的成功燈牆。此外,今年更首度將燈展範圍擴展至海安宮,讓更多民眾能一同感受節慶氛圍。


龍崗國小與成功國中應援的遊街團隊。

社區共創 傳承在地文化

南臺科大黃能富校長表示,文化底蘊USR計畫團隊持續八年舉辦燈展,每年媒體好評不斷,已成為神農街的金字招牌。今年燈展再度擴及海安宮,除了南臺科大的彩繪自主課程與國際生外,邀請協進國小與其幼兒園小朋友、喜樹樂齡美術教室,共同創作煤輪美奐的蛇年海安燈會,都是南臺科大社會實踐量能的展現。兩處燈展已經開展,歡迎民眾闔家過年來全國最有年味燈展走春、賞燈、提燈與猜燈謎,重溫兒時暖暖的新年氛圍。歡迎大家來神農街與海安宮欣賞這場璀璨的燈光盛宴。

入口意象揭幕,燈展正式開展。

八關闖關 寓教於樂

為讓民眾更深入了解神農街的歷史文化,主辦單位特別設計了八關闖關遊戲,讓大家在欣賞燈展的同時,也能學習到相關知識。最後,大家共同拼組成一個巨大的「發」字,象徵燈展的圓滿成功。


開幕遊戲最後組合碎片為麻將發字,象徵燈展大發。

歡迎大家來神農街與海安宮欣賞這場璀璨的燈光盛宴。
展出期間: 1/24(五)-3/2(日)
展出地點: 神農街、海安宮
活動官網/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FivePortCulturalCenter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120 09:54:51)


113年度漁光再造USR計畫成果展大合影。

南臺科技大學「漁光再造」USR計畫成果豐碩,日前舉辦成果展,以創新方式重現漁光島的蚵產業文化,並推動海洋環境教育。此次成果展,展現了休閒事業管理系結合院系專長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努力,體現了學校在產業創新及社區服務方面的成果。

計畫聚焦漁光島的產業特色與海洋生態保育,從環境、社會、經濟多方面彰顯大學社會責任的價值。透過廢棄蚵棚搭建傳統蚵架、舉辦蚵農攝影展、開設攀樹與衝浪課程、設計海洋教育闖關遊戲等多元活動,成功將大學的學術能量與在地產業結合,共同為漁光島的永續發展貢獻心力。


團隊教育學童如何分類海洋廢棄物和保護海洋。

USR課程亮點:理論與實務並重

計畫團隊特別規劃USR課程,讓南臺附設幼兒園學童參與攀樹與衝浪課程,在遊戲中學習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此外,透過海洋教育闖關遊戲與海廢DIY手作課程,讓學童從小培養海洋保育意識。


漁光講座。

在地共創,共築永續未來

成果展中舉辦的「漁光講座」,邀請在地業者分享漁光社區發展現況,促進學界與業界的交流,並鼓勵學生提出創新想法。透過與在地居民的互動,深化了計畫的在地連結,也為漁光島的未來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成果展亮點豐富多元,展現了計畫的深度與廣度。透過廢棄蚵棚再利用及蚵農攝影展,成功重現漁光島獨特的蚵產業文化;並透過攀樹、衝浪課程以及海洋教育闖關遊戲,深耕海洋環境教育,讓參與者從小建立海洋保育的觀念。

此外,計畫更積極邀請在地業者分享經驗,鼓勵學生提出創新想法,促成產學合作,共同為漁光島的永續發展貢獻心力。整個計畫緊扣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充分展現了大學社會責任,為地方帶來正向的影響。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107 09:45:35)  南臺科技大學在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計畫)第四期中,再度展現亮眼成績,五件計畫全數通過,並獲得校務發展規劃中長期成效評估經費補助50萬元。這不僅展現了該校多年來深耕在地的成果,更彰顯了學校在社會責任實踐上的積極投入。


南臺科技大學《青銀共創打造在地智慧自在不老力》計畫學生社群成員向民眾分享高齡友善社區概念與具體作法。

深耕在地 多元發展

本期計畫聚焦「在地關懷」、「永續環境」、「文化永續」與「健康促進與食品安全」四大面向,透過產官學合作,共同解決在地問題。其中,「青銀共創打造在地智慧自在不老力」計畫,以科技輔助高齡照護,已成功開發出智慧居家照護系統,並在台南市X區的社區進行試行,透過感測器監測長者的生理數據,並結合AI分析,提供即時健康警示,提升長者的生活品質。

「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計畫,則透過文化保存與創新,活化在地經濟。該計畫已成功串聯起台南市安平區與鹽水區的文化資源,並舉辦多場文化交流活動,吸引超過5,000人次參與,成功帶動地方觀光。


南臺科技大學《文化底蕴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計畫打造「神農街博物館」,創造可遊、可玩、可賞、可學、可感的街區博物館。

此外,「左曜山生─創意生活加值計畫2.0」透過文創設計,將左鎮區的化石資源轉化為文創商品,成功提升當地農產品的附加價值,並帶動青年返鄉創業。「跨樂尬陣:南流西起共融藝起來」計畫,則以音樂為媒介,連結西港區的在地文化,成功培育出一支在地樂團,並舉辦多場音樂會,促進社區凝聚力。「藏碳蘊漁:古都漁鄉之綠電創能與數智雙生跨界整合淨零永續行動計畫」計畫,則透過導入太陽能發電系統與智慧養殖技術,協助漁民降低生產成本,並提升產品品質。


南臺科技大學《左曜山生─創意生活加值計畫2.0》計畫學生社群成員帶領民眾藉自製化石教具箱體驗左鎮地區風土文化。

在地深耕 共創雙贏

南臺科大積極與在地企業、政府單位合作,共同推動USR計畫。例如,「青銀共創」計畫與在地醫療院所合作,共同開發智慧健康照護系統;「文化底蘊」計畫與在地文史工作者合作,共同挖掘在地文化資產;「左曜山生」計畫與在地農民合作,共同開發文創商品。透過在地深耕,不僅能加速計畫成果的落地,也能培育更多具備社會責任感的學生。


南臺科技大學《跨樂尬陣:南流西起共融藝起來》計畫團隊以音樂勾勒在地文化共融的力量,帶領年輕世代認識西港這片土地。

學生參與 多元學習

USR計畫不僅是學校的責任,更是學生的學習機會。南臺科大鼓勵學生參與USR計畫,透過實作學習,將課堂所學應用於實際情境,提升學生的實務能力。同時,也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其成為具有社會關懷的公民。


南臺科技大學《藏碳蘊漁:古都漁鄉之綠電創能與數智雙生跨界整合淨零永續行動計畫》計畫團隊帶領學生實地走訪土城仔魚塭為真實議題尋求解方。

校長黃能富表示,該校USR計畫的成功,離不開師生的共同努力,以及與在地社區的緊密合作。未來將持續深耕在地,將學術研究與社會實踐結合,為社會帶來更多的正向影響。我們也期待能與更多夥伴共同努力,為台南地區乃至全國的永續發展貢獻心力。



南臺科技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日前舉辦111學年度「{南臺人佇遮}USR × SDGs學生社群博覽會」,吸引400多位教職員生駐足參加,此次活動由7個USR計畫學生社群團隊自主策劃執行,透過精彩有趣的互動式遊戲與介紹,宣傳社會實踐行動方案及成果、USR議題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邀約更多南臺人加入USR的行列。

近年南臺科大USR計畫積極對接108課綱,以SDG議題發想教案與教具,用大學專業能量協助培育基層教師的實作力與創造力,致力接軌國教端素養導向的創新教學需求,各USR計畫團隊透過與國中小之課程教學協作、共創在地文化校本課程與教具教案、辦理跨領域師資培力工作坊、舉辦在地關懷與素養導向之暑期營隊等,將大學專業知識、技術與資源分享到國高中小等教育階段,促進創新知識的運用與擴散,帶動地方成長動能,此次活動相關的教具教案獲得廣大迴響。

南臺科大USR學生社群博覽會已邁入第三屆,此次學生自發設計的宣傳活動均能鏈結專業與在地實踐,以促進社會共好為目標。「左鎮地方創生」學生社群透過課程製作的教具箱與文創商品,生動地介紹左鎮地區西拉雅文化;「識礙就是愛」學生社群透過「藝卡共融」桌遊互動傳達障礙意識;「Sesame寫蝦米」學生社群藉由實作「芝麻油雞」英文食譜小書,宣傳英語跨域課程方案及佳里區芝麻產業文化。

「自造教育社」同學利用酒精墨水染畫實作體驗,推廣自造教育理念及團隊師生歷年共同開發的教具成果;「花現西港」學生社群透過西港區金砂里在地故事問答遊戲傳遞當地產業特色與文化魅力;「通識USR課程課群」同學藉由「猜猜五條港」桌遊介紹五條港文化園區及宣傳兔年彩繪花燈實作先修課程;「高齡囝仔」學生社群則透過展示輔具圖卡、防潮藥品盒及各式防滑物件,讓參與者了解如何協助長輩提升用藥及居家安全意識。

南臺科大USR社群的同學們表示,很高興能與校內師生分享投入社會實踐的經驗和成果,當天參與者的正面回饋與熱情讓同學們大受鼓舞,深刻體會到透過社會實踐提升自身專業能力的成就感,對USR計畫想傳達的價值與信念也更具認同感。

南臺科技大學校長盧燈茂表示,在即將展開的教育部第三期(112-113年)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中,南臺科大將擴大專業實踐力,期待在綠色能源、文化創生、健康促進與永續環境等社會實踐議題上持續前進,串聯跨領域專業與課程資源,培育具有影響力的未來人才,走出有感的大學社會責任之路。


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 https://usr.moe.gov.tw

南臺科技大學 https://www.stust.edu.tw


107-108年

文化底蕴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

南臺科技大學 萌芽




青銀共創攜手在地共築智慧高齡友善社區

南臺科技大學 深耕




106年

年度
學校名稱
計畫名稱
計畫類別
議題類別
106
南臺科技大學
萌芽
食安與長照
106
南臺科技大學
種子
在地關懷



⊙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文藻外語大學】

*主題網頁【建築攝取網】學門網>人文社會


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 http://usr.moe.gov.tw

文藻外語大學 http://www.wzu.edu.tw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204 09:53:43)  文藻外語大學USR計畫再傳捷報!教育部公布第四期(114-116年)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審查結果出爐,文藻共有2個計畫案通過,總計獲得525萬元補助,顯示文藻長期耕耘大學社會責任的成果備受肯定,才能於全國大專校院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

通過教育部審查的兩件USR計畫分別為國際企業管理系教師廖俊芳主持的「文藻螺絲釘.鏈結世界心-科技送暖、永續傳情計畫」以及數位內容應用與管理系教師戴莉蓁主持的「SDGs-看見需要.千手扶學-與AI藝起開創的幸福實課計畫」,兩案均屬大學特色萌芽型計畫。

其中,「文藻螺絲釘.鏈結世界心-科技送暖、永續傳情計畫」,以培育跨域人才和深化在地關懷兩大核心任務,聚焦教育無疆界、醫療無障礙及產業永續化三大關鍵目標。該計畫的在地服務場域包含區域醫院及高雄蚵仔寮鄰近中小學與資源弱勢家庭,而國際服務場域則為長期合作的柬埔寨Green Umbrella NGO 組織及其國內偏鄉中小學校。

該計畫藉由AI和科技工具,設計多元且客製化的中英語線上學習教材與活動,提升學習者的興趣與效能。另外,透過研發外籍移工健康教育資源及外籍照護員培訓教材,支持高齡長照照護需求。

「SDGs-看見需要.千手扶學-與AI藝起開創的幸福實課計畫」利用AI與創新科技教學設計,協助解決國小低年級弱勢學童的學習困境。該計畫將逐步開發注音符號扶學機器人、藝術陪伴機器人、APP、AR繪本等,推動多元創新教學。

同時,以國小和非營利幼兒園為示範場域,導入差異化學習與創新科技,建立多元扶學模式,以提升弱勢學童的語言學習和自信,同時為他們創造更多教育機會。
 
文藻外語大學擁有多種語言的學習資源,於規劃社會責任實踐時,融合創校理念與學院特色,設定「在地化+區域化」、「外語能力+社會責任」、「人文關懷+跨足國際」三大方向。

文藻外大以厚實的外語專業知能為基礎,攜手社會各領域專業人才共同努力,讓社區走出台灣,並讓世界進入社區,打造台灣專屬的地方文化與社會力量。


文藻外大日前由莊慧玲校長(前排左二)率領林淑丹副校長(前排左三)及USR計畫執行團隊北上,進行USR計畫第二階段簡報審查,


「千手扶學計畫」藉由多元扶學機器人與藝術機器人和文藻學生團隊,持續進入社會責任實踐場域,進行多元學習扶助與藝術陪伴。本期亦規劃原住民藝術與文化,傳承與永續原住民藝術與文化。


「千手扶學計畫」」結合學生社團「好態度跨域志工服務隊」設計與規劃「注音符號遊戲闖關活動」,共設計有聽、說、讀、寫四大注音符號遊戲關卡,小一生在各關卡間盡情揮灑創意,玩得不亦樂乎。


溫暖白色巨塔的小螺絲釘文藻國際志工共創就醫無障礙USR社會實踐計畫

文藻外語大學 種子





年度
學校名稱
計畫名稱
計畫類別
議題類別
106
文藻外語大學
萌芽
在地關懷
106
文藻外語大學
種子
永續環境







【新竹市】三民國中通學步道工程(2025)

 

三民國中通學步道改善將開工 邱臣遠代理市長:持續兌現高虹安市長「安心通學」承諾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204 11:12:19)  新竹市政府積極落實市長高虹安「新竹好學、安心通學」教育願景,配合內政部國土署「校園周邊暨行車安全道路改善計畫」,推動通學步道改善工程,在市府積極爭取下,「三民國中通學步道工程」成功獲得中央補助經費,並搭配自籌市款,共挹注經費823萬元,將完善孩子們的通學之路,打造長度148公尺,總面積1420平方公尺嶄新的通學步道,此工程已於今(114)年1月22日順利決標,預計將於2月中旬開工,工期約80個工作天,最快將於今年上半年完工。


代理市長邱臣遠表示,打造師生友善安全、綠意美感兼具的通學步道,更全面提升校園與社區周邊的道路安全性與便利性,是市府一直以來的目標之一。

三民國中位於市區狹窄路段,人流及車流量集中,此次中央路355巷通學步道工程,為連接三民國中周邊交通安全改善最重要的一片拼圖,展現市府持續兌現市長高虹安「安心通學」承諾的決心。

教育處表示,此工程設計兼顧安全、美觀與環保,採用透水磚鋪設,減少積水,樹穴植栽槽部分以鋼板封邊,可避免未來樹根將人行道路面隆起,維持步道平整安全性。同時,透過行人穿越道線退縮,維護行人過馬路的空間安全,避免汽車駕駛轉彎時受A柱視線死角阻擋,能讓駕駛清楚察覺行人的動向。此外,更擴大過路停等空間、建立無障礙路緣斜坡,以利無障礙空間建置。

三民國中校長丁淑觀表示,學校因人數眾多,同時緊鄰市區重要路段,上放學的汽機車及停等人數相當多,造成交通壅塞情形,藉由步道改善工程,積極宣導人車分流,孩子多走一段路上學,不僅安全且亦能欣賞校園周邊的綠廊街景。感謝市府團隊全力推動,透過斷點連接與縫補,營造市區安全的人行空間,實現宜居永續、安心通學的宜居城市。

教育處表示,目前竹市有許多所學校正在進行通學步道改善工程,預計將於115年陸續完工。改善後的步道除了提供學生安全的行走動線,同時也串聯周邊社區,整體社區步行環境將更加友善,實現社區與學校共好的目標。


三民國中通學步道工程設計圖。


此次工程預計於2月中旬開工,完善孩子們的通學之路。


2025年2月2日 星期日

人本道路資訊網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人本道路資訊網      https://myway.cpami.gov.tw/

網站導覽

主要業務


人本環境計畫             新北環快                  東西向公路

國土管理署好康報  | Facebook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 都市基礎工程組

組織職掌:
  1. 市區道路、共同管道與工程受益費徵收等法令之制(訂)定及籌劃。
  2. 市區道路規劃興建、管理制度、共同管道建設與公共設施管線資料庫建置之推動及督導。
  3. 市區道路瓶頸路段改善、生活圈道路系統與公共設施環境改善建設計畫之擬定、工程設計審查、經費審議、工程督導及養護考核。
  4. 市區道路人行環境、自行車道與公共環境無障礙設施工程規劃建置之督導及考核。
    1. 市區村里道路天然災害復建工程計畫經費之審核、進度管制及工程督導。
      1. 市區道路及共同管道規劃設計、施工技術、管理政策、創新技術研究發展及工程採購之規劃及推動。
        1. 工程管理策略之研訂與推動;都市基礎工程之進度、品質及職安衛生等工務事務管理及督導。
          1. 各區都市基礎工程分署規劃、設計、發包與施工之推動、管理及督導。
            1. 都市計畫區內公園管理及興闢督導事項。

              都市人本交通道路規劃設計手冊(第二版)   2021年01月版   下載PDF檔案


              電子書

              2022-07-22前瞻基礎建設-提升道路品質計畫-案例成果彙編

              2021-12-28市區綠道路評估系統成果報告

              2021-10-28104-111年生活圈道路交通系統建設計畫108-109年雙年刊

              2021-07-20精進市區道路整體品質2.0永續減碳策略再提升成果報告

              2020-03-24104-111年生活圈道路交通系統建設計畫106-107年雙年刊


              2019-10-172016年市區道路人本環境建設計畫案例彙編

              2019-06-272015年市區道路人本環境建設計畫案例彙編

              2018-12-12市區道路工程規劃及設計規範之研究

              2018-12-062013年市區道路人本環境建設計畫案例彙編

              2018-12-062014年市區道路人本環境建設計畫案例彙編


              2018-08-06市區道路人行道設計手冊

              2018-08-06市區道路植栽設計手冊

              2018-07-03市區道路交通島設計手冊


              2017-09-27市區道路附屬工程設計標準 (1100811修正版)

              2017-09-27市區道路附屬工程設計規範 (111 02修正版)

              2017-08-232012年度既有市區道路景觀與人本環境改善計畫案例彙編

              2017-08-012011年度既有市區道路景觀與人本環境改善計畫案例彙編


              2017-07-292009~2014年度生活圈道路交通系統建設計畫成果彙編

              2017-07-232015~2016年度生活圈道路交通系統建設計畫成果彙編




              114年度市區道路養護管理暨人行環境無障礙考評計畫

               

              10/15開放民眾共同參與無障礙環境改善提案 |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

              國土管理署為落實保障兒童、行動不便者、身心障礙者及高齡者通行權益,自10月15日起開放民眾提案,對象主要是針對全國都市計畫範圍內的市區道路及人行道,針對導盲設施、無障礙等使用率較高,但人行環境不佳的路段及路口進行提案及票選活動,促使地方政府重視市區道路服務品質及提供安全暢通的無障礙環境,並藉此提升民眾對於街道改善議題的關注度及凝聚街道永續安全意識。

              國土管理署表示,為擴大民眾參與公共政策及落實人本環境的交通思維,自112年度起開放民眾共同參與無障礙環境的提案;以113年度為例,民眾提報受評路段件數為370件,投票約21,000人次,其中如桃園市、臺中市、南投縣等,直接將民眾提報之建議受評路段納入改善計畫,並完成人行道拓寬、鋪面更新、障礙物排除等設施改善;另臺北市、臺南市、雲林縣等,則以排除佔用、淨空騎樓等加強管理方式進行改善以確保無障礙通行空間之順暢。

              國土管理署最後表示,114年度「市區道路養護管理暨人行環境無障礙考評計畫」,預計分兩階段進行(https://forms.gle/2fQm7gKnb1KfQJhdA)。第一階段自113年10月15日上午9時起至10月29日下午5時止,開放民眾透過網路表單提報建議受評路段(以具有人行道之路段為優先);第二階段自10月30日上午9時起至11月8日下午5時止,針對提報之建議受評路段進行網路公開票選,歡迎民眾踴躍投票,為建置通行無礙且安全的無障礙用路環境共同努力。



              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內政部〕

               

              提升道路通行安全 內政部持續建構以人為本交通環境 

              賴總統於10月10日在國慶演說時向國人承諾政府會打造「以人為本」的交通環境。內政部表示,為讓國人享有平整、順暢及安全的通行環境,內政部在去(112)年與交通部共同推動「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目標打造「以人為本」之交通環境,補助地方政府針對799處行人易肇事的危險路口進行改善,截至今(113)年9月30日止,屬內政部權責計601處危險路口,現已有329處完成改善,執行進度逾50%,後續會持續督導加速完成危險路口改善工程。內政部強調,改善交通安全環境是政府重要政策,以今(113)年1至8月A1類交通事故1,095件,死亡1,199人,較112年同期比較,件數減少63件(-5.44%),死亡人數減少67人(-5.65%),透過易肇事路口改善、科技執法及警察各項執法面向,A1類道路交通事故全部件數已明顯降低路口肇事率。

              為打造「以人為本」的交通環境,內政部自95年起推動「市區道路人本環境建設計畫」、「提升道路品質計畫」、「校園周邊暨行車安全道路改善計畫」,於過去18年間協助各縣市政府建構完善國內市區道路有巨大發展,由於上述3項計畫將於114年屆期,於今(113)年起接續推動「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投入400億元經費(內政部260億元、交通部140億元,其中,內政部113年度編列14.95億元、114年度編列48.37億元),截至9月中旬內政部已核定243案,核定中央補助款約45億元,針對「路口行人交通安全設施改善」、「改善人行道」、「校園周邊暨行車安全道路改善」、「行人及高齡友善示範區」、「減少路側障礙物」與「提升非號誌化路口安全」等六大行動方案,全面改善行人安全。此外,內政部也同時推出「全民參與街道改善平台」,讓民眾可以直接參與道路改善,改善經費將由「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全額挹注,並邀集專家學者組成輔導團協助及落地執行,及適時邀請提案民眾討論,共同建構人行環境示範區域,進而促進公共空間永續發展,共創以人為本街道環境。

              除工程面向的改善外,內政部推動的「行人交通安全設施條例」已於113年5月1日經總統公布,「行人交通安全設施條例施行細則」亦於113年9月27日發布,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後續將透過永續人行安全提升計畫以及行人交通安全設施條例之規定,協助及督導地方政府積極辦理改善工作,並定期追蹤改善成效,讓改善措施能夠發揮加乘效益,有效提升用路人安全保障及回應國人對於通行品質提升的期待。

              內政部補助地方 27 億經費改善國內通行環境

              內政部公布「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第一次全國性競爭型評選結果,共有175案獲得核定,補助總金額為27億元。國土管理署表示,本次經過各領域專家學者審議全國各縣市政府262案後,針對具有改善急迫性之計畫,優先給予補助,審議結果已於今(7)日正式通知地方政府,並請依計畫內容,儘速展開改善工程或補強措施,以提升通行品質及安全。

              第2次申請已開放 歡迎縣市踴躍提案

              國土署表示,第2次申請已同步開放,地方政府可在7月24日前依據轄內行人高度通行區域或重要道路節點等進行提案,以落實道路養護及人行無障礙環境暢通。

              國土管理署表示,「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為113年至116年4年期計畫,總經費400億元,由內政部及交通部分別匡列260億元及140億元,會透過「路口行人安全設施改善」、「改善人行道」、「校園周邊暨行車安全道路改善」、「行人及高齡友善示範區」、「減少路側障礙物」、「提升非號誌化路口安全」等6項行動方案,鼓勵地方政府以整體規劃的模式,系統性及計畫性的推動區域內道路、人行環境及重要據點的相互串聯,將點、線、面串接起來,讓改善措施能夠發揮效益。

              建置全民參與街道環境改善的平台

              國土管理署最後表示,近期將推出全民對話及參與的管道「全民參與街道改善平台」,推動有別於以往政府部門主導選定街道進行改善的模式,鼓勵民眾從行人實際使用的感受及需求,透過此平台及票選程序,針對用路人認為急需改善的路段優先匡列經費,由地方政府進行路段周邊整體盤點及改善規劃,以達到街道環境改善及保護行人的目標。

              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補助執行要點PDF

              內政部為執行行政院一百十二年八月二十二日院臺交字 第一一二五○一○七六一號函核定之「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暨一百十二年十一月十日第一一二一○四一五一一號函核定修正計畫內容,特訂定「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補助執行要點」



              「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補助執行要點說明會簡報【說明會後更新版本】 
              PDF


















              我國少子女化對策計畫(107年-114年)113年8月修正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 Facebook


              我國少子女化對策計畫(107年-114年)   社家署  育兒津貼及托育準公共專區


              我國少子女化對策計畫(107年-114年)核定本PDF

              教育部、衛生福利部、勞動部、內政部、國防部、 財政部、經濟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交通部、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國家發展委員會 

              113年8月修正

              各部會依據相關政策方針,針對家庭不同階段不同需求,積極辦理各項教保服務、友善職場、育兒家庭支持及相關配套措施,以期營造友善育兒環境



              行政院 - 院會議案

              以下內容之著作權均屬行政院或原著作權人所有,除有合理使用情形外,應取得著作權人之同意或授權後,方得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