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國家公園署 https://www.nps.gov.tw/
2023-10-20。國家公園署研擬國家公園步道系統分級整合方案未訂定各階段具體實施期程,致部分分級作業尚未完成,審計部促請改善
審計部指出,國家公園署為落實政府山林開放政策,提供民眾一致性之步道難易度分級資訊參考,研擬國家公園步道整合方案,將國家公園步道從易至難以0至6級區分,分為3階段執行;有關第1階段之玉山、太魯閣及雪霸等高山型國家公園所轄步道分級,已於110年8月11日公告實施。
然而,審計部於111年3月查核發現,因國家公園署未訂定國家公園步道整合方案各階段具體實施期程,致第2階段應續由墾丁等6個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對所轄步道進行分級作業,於第1階段完成後已7個月餘尚未啟動。為促使該方案後續之推動,審計部遂於111年6月函請國家公園署督促檢討改善。
審計部表示,經追蹤改善情形,國家公園署已完成第2階段步道系統分級資訊訂定,並於112年4月發布全國9處國家(自然)公園共計157筆步道系統分級資訊,提升民眾進入山林的自身準備與山域活動安全,落實政府山林開放政策。
2021-11-03。善用「國家公園步道系統分級」,落實登山安全
隨著疫情逐漸趨緩穩定,疫情警戒調降,山友在疫情時代從事登山健行活動,可依據「登山健行活動防疫自主檢核表」進行自我健康檢視,落實戴口罩及酒精等防疫配備,重新回山林懷抱,享受國家公園的自然美景。
營建署提醒民眾,今(110)年8月已頒布國家公園步道系統分級,從易至難以0至6級區分,也提供個人及團體裝備檢查表等資訊。鼓勵民眾從事登山健行活動前,可先至臺灣國家公園入口網最新消息查詢分級表,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路線,並可先至鄰近郊山進行體能訓練,應確實做好體能評估、擬定行前計畫及緊急狀況應變等,並將防疫觀念融入登山活動內,提高安全意識及掌握戶外活動風險控管,才能保護自己及維護他人安全,確保登山健行活動過程一切平安、順利。
出發前擬定登山計畫,留守人安排不可忘
營建署強調,完整的登山計畫包含行程安排、團員分配、裝備、糧食、離線地圖、救災資訊及撤退計畫等,出發前請再仔細盤點是否準備妥當。此外,登山活動中留守人是不可或缺的,選擇具有登山經驗的人當作留守人,並提供留守人完整登山計畫,是確保登山活動安全的不二法門。
面對高山症,千萬別勉強,即時撤退為上策
登山過程中,遇到常見的頭痛、頭暈、噁心或嘔吐等,可能已是高山症的症狀。如果在同一高度稍作停留休息,症狀仍未緩解或持續惡化,應立即撤退及下降高度,才能避免意外發生。若要避免高山症,行前可到中海拔地方過夜,此外,行進間調整上升速度,讓身體逐漸適應。如果有長期高山攀登計畫,也可事先至特別門診評估拿藥。營建署提醒,面對登山活動過程中的突發狀況,安全下山最重要,山林一直都在,歡迎民眾準備好,隨時再探訪。
登山迷途莫驚慌,謹記STOP保命要訣
山域意外事故最常見的就是迷途,營建署表示,山友務必牢記「STOP」口訣:S(Stop)先停下行動;T(Think)回想迷途路段,如果沒有辦法回到原路,請留在原地;O(Observe)觀察身邊資源,如食物、裝備等,以及周遭環境有無石洞、樹洞等能遮風避雨,避免下切溪谷;以及P(Plan)擬定待援計畫,分配飲食水量,注意保暖防止失溫。此外,在手機還有些微訊號時,可撥打「112」緊急救難號碼求援;或以手機文字簡訊或報案APP的簡訊報案功能先按「發送」,手機會抓取基地台微弱訊號的同時發出求救訊息。
營建署最後表示,各位山友享受國家公園內的自然美景外,務必遵守相關設施使用規定,面對野生動物請記住「不接觸、不餵食、不撿拾」三大原則,共同為守護環境盡一份心力。
2021-08-11。國家公園步道系統分級
壹、 背景說明
讓大眾認識、體驗國家公園自然與人文資源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親臨現場,用雙腳行走其中,讓個人與周遭環境產生連結,進而認同及支持保護大自然。步道是聯繫國家公園各處重要據點的設施,為民眾進入國家公園了解園區最主要的媒介,但往往也是造成環境衝突的重要因素。
健全步道設施與管理一直是國家公園經營管理的重要課題之一,在硬體面,本署訂有「國家公園公共設施規劃設計規範及案例彙編(第三版)」、「國家公園步道設計準則」、「國家公園步道附屬設施設計準則」等專書,作為相關硬體設施執行規劃設計時的指南。在軟體面,玉山、陽明山、太魯閣及雪霸等國家公園管理處就其轄區步道予以分類或提供分級資訊,各別有其分類分級之目的、原則及相應經營管理措施,其中許多步道位於國家公園生態保護區內,進入者必須依法申請入園許可。
現有各國家公園步道路線分類分級方法與相關管理措施,雖尚能符合各自經營管理需求,但對於步道使用者而言,卻未能滿足對進入國家公園步道的預先了解、應有準備、難度參考等需求,甚至有民眾反映與林務局或地方政府所轄步道之分級判斷不易或容易發生混淆等情形。
爰此,本署透過與民間登山團體及相關機關共同研商,廣徵公私部門各界意見,協同檢視及討論推動方向,研提整合性的國家公園步道使用困難度分級內容,期能提供一致性的難易度分級資訊,進而有效提升大眾進入山林的自身準備與山域活動安全。
貳、 國家公園步道系統分級
國家公園步道系統分級從易至難以0至6級區分,各分級說明以使用者容易了解區別為原則,列如表1,並附建議裝備檢查表如表2,以供大眾參考。
第0級為適合全齡人口,可供輪椅及嬰幼兒車通行之步道,如:雪霸國家公園武陵路步道。第1級則是設施良好且坡度平緩的步行步道,一般行程約半天至1天內,如:太魯閣國家公園砂卡礑步道。第2級步道亦可於1天內完成,惟相較於第1級則稍有坡度起伏,或氣候變化較大,如: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遊憩區步道。
第3級以上步道均位處偏遠山區,其中第3級步道路徑尚稱清晰但部分地形或氣候變化較大,一般行程約1至3天,建議使用者應衡量自身體能、具備初步地圖判讀、負重行進、風險評估及應變能力,即使是1天行程亦應有緊急過夜準備為宜,如:玉山主峰線。第4級步道一般行程約3至5天,或約3天以內但有困難地形,建議要具備相應能力及準備,如有困難地形亦須攜帶相關技術攀登裝備,如:南湖大山線。第5級步道屬3至5天或5天以上之行程,地形及氣候變化大,事前及途中均須不斷評估自身及隊伍風險,作出適宜判斷及應變,如:雪霸聖稜線。
雪地行進及攀登所需準備及裝備與一般氣候有明顯區別,爰將第3至第5級步道積有冰雪時改列於第6級,另非屬既定步道範圍,無明確路基或路徑之原始山徑、古道遺跡、探勘或技術攀登等特殊路線亦列於第6級,並提醒應具相應技術能力、裝備等準備。
目前高山型國家公園步道系統分級統計數量如表3所示、玉山、太魯閣及雪霸國家公園步道分級分別如表4、表5及表6所列。並可於本署「臺灣登山申請一站式服務網」或分別於各國家公園管理處網站查詢。
參、 執行措施
國家公園步道系統分級執行分為三階段,第1階段,配合本署建置「臺灣登山申請一站式服務網」功能優化,更新該網站中需申請入園之登山路線使用困難度分級資訊,並請3處高山型國家公園更新各管理處網站相關資訊;第2階段,俟前階段完成後續請墾丁、陽明山、金門、台江、澎湖南方四島等國家公園與壽山國家自然公園依所訂步道分級內容,對所轄步道進行分級,函報本署備查,並請各管理處檢視網站資訊、書面解說資料及步道牌示等相關內容,逐步予以更新;第3階段,國家公園步道系統分級與林務局配合修正後之自然步道使用困難度分級施行後倘各界反應良好,可再建議國內相關場域中央主管機關及地方政府於所轄步道參酌採用,擴大共通分級資訊之應用範圍。
後續執行期間,本署及各管理處亦將持續蒐集步道使用者及相關機關團體之意見回饋,持續滾動式檢討分級資訊內容,並不定期檢視更新,讓大眾在國家公園步道從事多元化戶外活動時,能夠獲得充分資訊,進行事前規劃、行前準備及自身風險評估,作為國人面對山林更為開放、安全且自律自重的一項重要基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