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3日 星期二

【交通部觀光局】通用化旅遊

 

2022-12-13攜手社企推動通用化旅遊,觀光局四度榮獲社會創新採購獎

交通部觀光局攜手众社會企業推動「通用化旅遊」於今日(111年12月13日)四度獲得Buying Power社會創新產品及服務採購獎,不僅展現公部門推動社會創新的豐碩成果,更是因應疫情後臺灣旅遊產業升級、超高齡社會觀光遊憩需求,以及平權社會發展趨勢的超前部署。

有鑑於疫情後各國旅遊產業復甦,無障礙旅遊和樂齡旅遊尤其是國內外旅客關注的焦點。交通部觀光局自106年度起即以「和樂榮融」為願景營造各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景點通用化旅遊環境的營造,更提供便利的無障礙景點、設施和交通資訊,迄今臺灣觀光資訊網(「主題推薦/無障礙旅遊、樂齡好好玩」目錄)上已有無障礙主題旅遊40條遊程和174個景點、樂齡旅遊28條遊程和103景點可提供國內外民眾查詢利用。

另為推動國內身心障礙民眾近用無障礙觀光資源,交通部觀光局更邀請無障礙導遊黃欣儀、輪椅舞者鄭自強、幸福歌手林政緯,以及部落客林欣蓓分別以親水、運動、家人和文青為主題拍攝臺灣通用化旅遊影片,透過他們第一線的精彩旅遊紀錄和經驗分享,鼓勵更多行動不便的身心障礙朋友,還有照顧與陪伴他們的家人,多走出家門享受臺灣國家風景區的美景,更提高生活及生命品質。

交通部觀光局表示,觀光局長期推動通用化旅遊環境營造目的就是希望能讓每一個不同需求的旅客,都能夠一起共享臺灣觀光的友善及優質的服務。未來觀光局將持續深化瞭解不同類別服務使用者的需求並持續改善國家風景區設施和露營區的無障礙服務,期讓臺灣成為高齡平權世界趨勢下國際間友善無障礙旅遊的最佳目的地,更推動我國成為符合國際人權兩公約期許之旅遊平權國家。



2022年12月6日 星期二

111年臺灣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高齡友善城市   


台灣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獎項評選資源網    https://dpprms.hpa.gov.tw/thafc




為鼓勵各縣市地方政府運用跨局處的合作模式與在地資源的結合,推動具特色及永續發展之計畫,國民健康署持續辦理「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獎項評選」活動,透過各縣市永續推動的成果,相互觀摩與學習,今(111)年共有361件投稿,經三階段評選後,評選出43個績優單位,頒發獎項,以資鼓勵。此外,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表示,呼應世界衛生組織「One Health」(健康一體)之倡議,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天然災害及新興傳染病肆虐,「人-動物-生態」三者之間存有「共榮共損」的關係,今(111)年以「從健康一體邁向城市永續」為主軸,希望用更寬廣角度思考環境、生物多樣性與人類健康間的相互關係,藉此展現各地方政府擘劃城市永續發展的相關政策及推動成效。

全面推動—政府與民間團體攜手合作,打造在地化且多面向的健康城市

雲林縣政府榮獲「卓越獎縣市組」,運用手機、電腦的科技與縣內的鄉親進行連結,共同參與縣府推行的政策,從8大面向收集民眾問題與需求,再由首長帶領相關局處橫向聯繫來制定政策,透過一站式數位縣民平台,提供健康運動及跨局處服務,例如科技監測汙染源、長照關懷包(關雲長App)、智慧托育、醫療救護、智能居家、復康巴士等資訊,還搭配群組競賽與「雲林幣」回饋的活動,激勵全縣民眾共同參與,以提升健康i運動率及服務使用率;再者,縣府更以「幸福雲林 永續上場」作為2030年永續發展目標,成立地方創生專案辦公室,吸引青年人回鄉多元創業,以實現「低碳永續、智慧創生、健康友善、共容共融、整合創新、服務效率」之永續6大核心價值。

屏東縣政府同樣獲得「卓越獎縣市組」,以「幸福屏東、在地老化、安居大社區」為願景,透過部落之間的合作,建置100%文健站,發展符合在地文化的照護模式,並舉辦「老玩童合奏比賽」、「青銀尬舞old my尬街舞比賽」等活動,落實「文化平權」;此外,以原鄉幸福巴士及小黃公車,提供「村里端隨招隨停」服務,更是100%滿足原鄉民眾需求;再者,以「綠場域、綠飲食、綠療育、綠陪伴」之社會支持網絡,讓高齡化的農村文化技術得以永續傳承;更以融入客家文化與失智友善設計概念,建構「安居大社區」之健康城市。

苗栗縣後龍鎮榮獲「卓越獎鄉鎮市區組」,其特色是整合鎮內多項政府提供的資源,跨部門及大學USR計畫,執行聯合社區1+5模式,讓據點與小學彼臨而立,長者入校傳承文化,在據點擔任小小老師-「老幼共學」,其中,也有利用海洋廢棄物,老幼共同製作布袋戲及體健器材,透過多元課程,傳遞健康識能並促進長者肌力訓練及延緩失能失智;此外,企業贊助之據點且直營的「阿嬤ㄟ胖烘培坊」,運用在地食材,教導長者烘焙麵包,除照顧弱勢家庭外,烘培坊的盈餘,則全數投入社區共餐及送餐,建立標竿典範社區,並向其他社區推廣,共同建構永續樂融城鎮。

生態共融—合力實現生態、歷史與文化共融的綠色城市

新北市政府城鄉發展局主動與地方溝通,建立網頁讓資訊透明化,並爭取工會與民眾支持,同時輔導商家合法、產業納管、違章拆除及廣納民意並導入大專院校公共藝術創作等策略,成功將垃圾山打造為「夏綠地」,翻轉市容,建構美麗的城市。

臺南市政府水利局秉持著傳承嘉南大圳歷史文化的使命,以公民參與方式,從烏山頭到台江公園長達45公里圳道,攜手社區、民間團體及學術單位,導入漢族、西拉雅族及鄒族不同的歷史及文化元素,成功打造出一條富含生態、歷史、文化與觀光休閒的國家級水岸自行車道,不僅提供沿途村鄰民眾運動與散步的好去處,更吸引外地民眾前來遊憩與觀光休閒等,帶動周邊的經濟發展,同時傳承大圳的歷史與文化。

多元共融-延續幸福,邁向公平正義與文化平權的城市

臺中市政府交通局結合企業及大學實現社會責任力量,共同推動「梨山1路」幸福巴士上路,由企業捐贈小車及當地民眾私家車權,作為「公車」掛上綠牌,填補山區交通缺口,規劃彈性路線及班次,另可透過Line、撥打專線電話進行預約,以在地人服務在地人,嘉惠行動不便長者及學童出入村里,落實偏鄉「行」的正義。

臺東縣政府文化處以發展「全齡藝文」為目標,將過去只能在展演廳觀賞的音樂藝文活動推廣至村民日常生活,與在地社區共同推動「藝起來我家」計畫,透過藝術下鄉在家門口開演,傳唱當地老一輩故事,創造代間共好情境舞台,充分展現文化平權精神。

持續擴散-健康融入所有政策(Health in All Policies)

「健康」是基本人權,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國民健康署將持續與各地方政府、學界及民間團體建立夥伴關係,共同推動「以人為本」的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落實health in all policies,共創全齡共享、世代宜居的永續城市。

2022年11月30日 星期三

⊙【臺東縣】公園。兒童遊戲場

*主題網頁【建築攝取網】公園網>公園綠地


   臺東縣政府積極推動兒童友善環境營造,縣內首座大型兒童遊戲場域將登場,今(14)日辦理縣立兒童運動公園動土開工典禮。縣長饒慶鈴表示,希望把舊站特區最核心的區域留給國家未來主人翁,因此縣府串連縣立體育場及臺東大學臺東校區周邊,融入在地特色興建兒童運動公園,為了興建一座專為臺東兒童量身打造的特色遊戲場,縣府採用參與式設計,透過工作坊讓設計者第一線聆聽觀察孩子,從孩子的視角了解問題與需求,也培養兒童公民參與意識。現場饒慶鈴也宣布再加碼356萬元,總計達4,556萬元,預計明年上半年完工;另外,東海運動公園的溜滑梯和攀爬網於6月6日複驗通過,目前已開放民眾使用。


   饒慶鈴表示,此工程為統包案,採用分段設計分段施工,現階段將針對基地進行基礎工程施工。體育場既有的遊樂設施為套裝遊具,對於當地兒童健全的成長環境並未提供一處足夠良好的活動場所,所以這次興建計畫採用參與式設計,透過舉辦工作坊,讓設計者第一線聆聽觀察孩子,從孩子的視角,發現他們面對的問題與需求,嘗試提供幫助與解決的方法,也培養兒童公民參與之意識,期待能有更多民眾投入公眾事務。


  饒慶鈴也提及,3年多來縣府致力營造兒童友善環境,持續打造全縣兒童公園,除了現已開放的東海公園,另有預計10月完工的康樂巨石公園、設計中的卑南泰安、鹿野、金峰等,全縣將有13座兒童公園。今日動工的兒童運動公園位於臺東縣立體育場、臺東大學臺東校區及臺東舊鐵道路廊交集的閒置空地,面積約0.58公頃,經交通部鐵路局、國立臺東大學及臺東市公所同意土地使用,並感謝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偕同縣府推展計畫。


   建設處說明,專屬兒童的運動公園應該讓孩子們一同參與,聆聽孩子們真正的需求,在這獨一無二的設計過程,加入兒童天馬行空的創意,經由專業設計轉化為臺東款的遊戲場,為體育場周邊帶來更多活力,成為適合兒童能好好玩、好好長大的兒童運動公園,並將歷史遺跡透過場域設計傳達,也讓在地民眾產生共鳴,讓外地民眾亦能了解在地文化特色,期望能打造一處為臺東兒童量身打造的特色遊戲場。


   臺東縣立兒童運動公園工程原計畫經費為4,200萬元,縣長饒慶鈴再加碼356萬元,一併整建體育場既有的兒童遊戲場,面積約0.58公頃,經交通部鐵路局、國立臺東大學及臺東市公所同意土地使用,由縣府興建兒童運動公園,並與社團法人台灣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共同參與推展計畫,採納更多元的意見。公園位於臺東縣立體育場、臺東大學臺東校區及臺東舊鐵道路廊交集之閒置空地,面積約0.58公頃,範圍內有過去作為臺東舊站所留下的鐵軌,歷史的痕跡不僅連結了此地過去乘載著臺東往返各地的記憶,也同時連結了現今的居民、旅人、學生、兒童等的活動場域,有別於其他縣市之鐵道歷史,極具獨特性及故事性,預計明年完工啟用。

























⊙【花蓮縣】公園。兒童遊戲場

*主題網頁【建築攝取網】公園網>公園綠地



2019-07-30

縣長徐榛蔚昨(29)日與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 (特公盟) 理事長張雅琳、議員魏嘉彥、吳東昇、市民代表會副主席李振瑋、代表楊哲灃、國裕里里長杜曉炬及國防里里長黃強一同關心共融式公園的推廣,打造花蓮成為「孩子的樂園,銀髮族的天堂」。


針對共融式公園之設計建置,特公盟理事長張雅琳表示,遊戲場是孩子們的健身房,孩子們聚在一起,他們自由奔跑、跳躍、創造、想像並建立人際互動,在遊戲、玩樂的過程中,孩子們相互學習模仿、發展各種感官與認知能力,一個好的共融式遊戲場應具有「分齡適能」,能讓孩子透過肢體與感官活動,使孩子的大腦各區域整合效率提高、思慮反應速度提升的腦力發展設施。

理事長也提出各項措施,例如:選擇大型共地作為分齡適能政策示範點、邀請兒童遊戲專家擔任評選委員、舉辦公園改建說明會,邀請在地親子參與、採用自然素材,增加遮蔭等訴求,打造適合孩子遊戲玩耍的樂園,不論是老大人、家長或小孩的需求都能滿足,期待建構出一個無障礙且「分齡適能」的遊憩空間。

縣長徐榛蔚表示,目前縣府建設處已找好據點由北、中、南區同時規劃執行,未來串聯綠色廊道、黃金東海岸、城市花園及親山親水步道等,對於其中法規與經費部分,縣府會努力爭取,以期未來法規放寬,縣府堅持對的事情,戮力去做去執行,讓共融式公園能成為一個無障礙且「分齡適能」的遊憩空間。

共融式公園的設計除了滿足各年齡層以及特殊需求孩子的身心發展外,親子共遊、老幼同樂的可行性將會納入考量,在戮力推動共融式公園的同時,會保留大面積綠地,讓鄉親隨時都能親近大自然。

最後縣長徐榛蔚也特別強調,在孩子遊戲的過程中,家長應適時擔任引導者與陪伴者,從旁觀察孩子,指導孩子選擇適合自己的遊戲方式,不僅能滿足孩子的「遊戲權」和「參與權」,更是增進親子關係的好方法,家長在參與的同時,也能喚醒赤子之心,重溫童年快樂時光。



2019-04-03


兒童節連續假期即將到來,美崙山公園親子遊樂場啟用囉!縣長徐榛蔚表示,縣府推動花蓮成為友善城市不遺餘力,對於銀髮長者、婦幼、及青少年的身心靈,皆非常重視,希望透過美崙山公園運動遊憩區整體營造,增設或修繕運動器材、籃球場、親子遊樂場等,讓在地鄉親及前來花蓮遊玩的旅客,都能享受大自然的青山綠水與運動強身空間。






美崙山生態公園蘊藏豐富的自然保育資源,並保留有碉堡及忠烈祠等具歷史文化價值之建築,不僅為花蓮知名的觀光旅遊景點,更是深受在地民眾喜愛的運動休閒場所。

為提供民眾優質的公園環境,縣府農業處長期以來戮力於公園環境維護及設施品質提升工作,並積極爭取中央經費挹注,104年內政部營建署「城鎮風貌形塑整體計畫」核定1,500萬元辦理公園環境綠化以及設施鋪面、步道照明、閒置空間活化等改善工程,106年再度成功爭取「城鎮之心工程計畫」800萬元補助,將新興路與瑞美路交叉路口一帶區域(花蓮看守所對面)打造成各個年齡層都能使用的運動休憩空間,除辦理舊有籃球場修繕、步道動線調整、環境綠美化外,並增設景觀照明、廁所以及1座共融式親子遊樂場。


其中親子遊樂場考量不同孩子的遊戲需求,規劃多項遊具設施,從幼齡孩童適用之磨石子溜滑梯、攀岩牆、攀爬網,到具挑戰性、適合大齡孩童使用的大型菱形爬網,以及行動不便的孩童也可以一起同樂的轉轉杯、天旋地轉和鳥巢鞦韆,是個能包容所有孩童盡情玩耍、學習成長的遊戲空間。









⊙【澎湖縣】公園。兒童遊戲場

*主題網頁【建築攝取網】公園網>公園綠地


2022-10-27澎湖第7座共融公園山水啟用 賴峰偉推51市普設共融遊戲場

澎湖第7座共融公園27日在山水落成啟用,澎湖縣長賴峰偉出席剪綵儀式表示,孩子歡樂笑容是父母最大幸福,縣府持續打造澎湖成為宜居幸福城市,推動5鄉1市普設親子共融遊戲場,提供親子、銀髮族共享天倫之樂場所,讓孩童在快樂環境成長茁壯。

賴峰偉表示,縣府在山水完成三○高地公園藝術設置燈光造景、修復三○高地70公尺的地下坑道與軍事碉堡等設施、建造「船景廣場」、「水上活動基地」、推動馬公山水濱海綠廊商圈,打造山水觀光新亮點。


賴峰偉表示,縣府陸續完成國際廣場、觀音亭、澎湖休憩園區、案山船公園、鎖港公1公園、白沙加由公園及山水共融式遊戲場,預計明年初千禧公園共融式遊具可正式啟用,未來也評估規劃在光華社區公園、鼎灣文創園區依序建置,朝向5鄉1市普設共融式公園的目標。

澎湖縣政府林務公園管理所表示,山水共融式公園為縣內第7座共融式遊戲場,經議員陳海山建議改造山水社區公園設施,並由林務公園管理所規劃執行,山水共融式兒童遊具配合周邊環境,設計出具在地特性的風格。

林務所表示,此次遊具以軍艦造型為主,含有「螺旋隧道滑梯」、「景觀泡泡鏡」、「左彎滑梯」、「直滑梯」等,另有雙人式鳥巢鞦韆、跳格子地墊、傳聲筒遊具等設施,均經第三方專業遊戲場檢驗機構通過,不僅安全,更納入趣味性及挑戰性,賦予遊戲場專屬特色,且遊具鄰近山水濱海商圈,提供縣民及遊客觀光休憩新選擇。


















⊙【金門縣】公園。兒童遊戲場

*主題網頁【建築攝取網】公園網>公園綠地










⊙【連江縣】公園。兒童遊戲場

*主題網頁【建築攝取網】公園網>公園綠地








馬祖國家風景區全球資訊網







2022年11月29日 星期二

⊙【彰化縣】公園。兒童遊戲場

*主題網頁【建築攝取網】公園網>公園綠地


彰化縣公園資訊 - 【彰化縣政府城市暨觀光發展處】


彰化縣公園資訊表 111.03.03PDF











⊙【嘉義市】公園。兒童遊戲場

*主題網頁【建築攝取網】公園網>公園綠地



為了讓小朋友能有更好的遊戲空間,中正公園兒童遊戲場化身百科全書遊戲場,本次設計融入孩童啟蒙的體驗及都市維基百科等概念,從感覺統合到感官設計,共設計了不同的12感官體驗區,讓孩子們在遊玩期間彷彿在一本百科全書當中學習。嘉義市政府於今(21)日舉辦啟用典禮,由嘉義市長黃敏惠、景觀總顧問許晉誌老師、身心障礙兒童福利發展協會理事長周淑菁、特公盟秘書長張雅琳等貴賓參與啟用典禮,黃敏惠市長邀請父母一起帶著孩子來中正公園體驗嘉義市首座以百科全書為主題的特色遊戲場,讓孩子有更多不同的選擇

 

黃敏惠市長表示,公園是都市之肺,為了讓所有的市民擁有更好的生活環境,嘉義市在推動公園2.0,由於中正公園下方是停車場,所以無法放置太重的設施,但我們克服了這些劣勢,這裡場地雖然不大卻有許多巧思。嘉義市從點線面不斷地在改造公園,就是希望家長和孩子們能在公園創造美好的回憶,讓嘉義市成為「全齡共享,世代宜居」的幸福城市。黃敏惠市長也貼心提醒各位父母,帶孩子過來玩耍之前,先看告示牌上的設施說明再進去使用,相信會有更不一樣的收穫。

 

惇陽工程顧問有限公司設計經理李旭峰表示,這座遊戲場結合了12感官的體驗,例如在觸覺區的部份,孩子們可以觸摸砂石或草皮去體驗不同的觸感;在花鐘彩繪區可以體驗四季植栽不同的色彩變化;在迷宮區我們做了一些突破,讓坐輪椅的孩子也可以進去玩,希望藉由這些巧思能讓嘉義市的小朋友體驗到一座宛如百科全書的遊戲場域。

 

中華景觀學會理事長許晉誌表示,我們希望公園有主題性和區域性,中正公園和中央廣場屬於同一個生活圈,希望這兩個遊戲場能滿足各個年齡層小朋友遊樂的需求,未來也會繼續努力讓嘉義市的公園設施更完善。

 

台灣身心障礙兒童權利促進會理事長周淑菁表示,要改造一座公園並不容易,感謝嘉義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傾聽身心障礙孩子的需求和心聲,讓他們也能在公園遊玩。

 

建設處表示,中正公園的遊戲空間計了不同的12感官體驗區,像是由鐘音、音樂球、鐵琴、雙擊鼓等音樂設施組成的音樂演奏區讓孩童徜徉在音符之中,地板遊戲結合觸覺體驗的遊戲區則是可以讓孩子們在動態遊樂中喚醒觸覺感官,此外還有復古型遊樂區,提供刺激的翹翹板、旋轉設施、獨木橋與攀爬架,讓每個孩子們都流連忘返!

 

本次設計的遊戲類型皆採用遊戲結合感官,讓身體能透過遊戲來訓練自身統籌、敏捷性、協調性、專注力、情緒穩定度、抗壓力、空間認知等能力。並設有安全告示牌,告示牌上方還設有使用說明影片的QRCODE,讓前來遊玩的孩童及家長能更快速便利地去了解遊戲使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