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2日 星期一

屏東縣多層級樂活照顧服務園區

 

屏東縣政府多層級樂活照顧服務園區

https://www.dementiacare-pt.ablh.com.tw/

屏東縣多層級樂活照顧服務園區-委託佳恩長照社團法人經營管理 | Facebook


113-07-22視察屏東多層級樂活照顧服務園區 卓揆肯定實踐在地老化、在宅醫療、幸福樂齡願景 落實「健康臺灣」理念

關心屏東推動長照服務情形,行政院長卓榮泰今(22)日視察屏東縣政府多層級樂活照顧服務園區時表示,該園區設備新穎、建築設計配色非常鮮明,加以採用結合AI運算技術的「iSAFE安全照護系統」,以智慧裝置即時感應、辨識及通報長輩狀況,運用科技來帶動服務創新,實踐在地老化、在宅醫療、幸福樂齡的願景,充分落實賴清德總統所提「健康臺灣」理念。卓院長肯定屏東縣周春米縣長積極打造屏東縣成為一座希望城市,期許持續引領臺灣在整體長照服務繼續向前進步。

卓院長指出,屏東縣「多層級樂活照顧服務園區」於今(2024)年4月啟用,設備新穎、建築設計配色非常鮮明、充滿歡樂氣氛,他一踏入園區,彷彿置身兒童樂園般;此外,該園區進出管制系統導入智慧化科技,並引進非接觸式電梯按鈕,減少感染風險;同時,透過結合AI運算技術的「iSAFE安全照護系統」,以智慧裝置即時感應、辨識及通報長輩狀況,運用科技來帶動服務創新,打造在地老化、在宅醫療、幸福樂齡的園區,而園區員工也充滿高度服務熱忱,積極維護園區整體環境,讓民眾感受到這是一處充滿進步與科技化的地方,至盼佳恩長照社團法人趙禹涵執行長未來持續妥善經營,讓該園區成為長照服務機構的典範之一。

卓院長表示,根據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臺灣高齡人口已超過439萬人,占全國18.76%;另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推估,我國將在2026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對國家人口政策構成巨大挑戰。卓院長強調,不論是高齡化或少子女化,都是政府未來在提供各種公共服務上,必須正視的問題。賴總統常說,他所提出的「健康臺灣」理念,是希望國人健康、國家更強,進而讓世界擁抱臺灣。而屏東縣率全國之先成立「長期照護處」,期盼「健康臺灣」理念落實於屏東,讓長輩健康、社區更強,引領臺灣在整體長照服務上持續向前邁進與進步。

卓院長指出,屏東縣位處臺灣最南端,而臺灣是大型城市國家,各縣市的發展理應沒有分別,因此賴清德總統一直強調「均衡臺灣」理念,希望透過最前瞻的眼光與最實際的服務,提升各縣市整體建設水準。卓院長肯定周春米縣長率領堅強縣府團隊,積極打造屏東縣成為一座希望城市,服務更多縣民,讓全國看到屏東的未來充滿希望。卓院長強調,只要地方政府願意做、做得好、效率高,中央的補助將會適時到來,至盼屏東縣在周春米縣長領導下,輔以中央預算支持,能將中央的資源落實到各地方,照顧所有民眾。

卓院長提到,今年臺灣經濟成長率預估將達3.94%,這是全民共同努力的成果,因此政府應將經濟成長果實與全民共享,期能在國家經濟成長、社會繁榮發展之際,打造更文明的社會。因此,他已宣布明(2025)年度軍公教員工待遇將調薪3%,希望帶頭起示範作用,鼓勵全國各民間企業一起為員工調薪,達成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的終極目標。

此行,卓院長到場後,首先聽取屏東縣政府長期照護處陳桂敏處長說明「多層級樂活照顧服務園區簡介」簡報,瞭解全國首座結合服務、教育、研究三位一體服務,以照顧失智者為主軸的示範園區營運現況。陳處長於簡報時表示,多層級樂活照顧服務園區工程經費總計約4億1,500萬元,衛生福利部補助1億5,460萬元,屏東縣公彩基金補助5,000萬元與縣府自籌2億1,027萬元,在多方協助下,讓縣政府得以推動屏東縣第一處具複合式照護及社區共融的服務園區。陳處長進一步指出,園區預計在開放營運後住宿收案數陸續將達到第1年25人、第2年60人、第3年76人,並規劃提供開放床位數10%配合公費或短期緊急安置,以及提供70%開放床位數予設籍屏東的縣民優先使用。

致詞結束後,卓院長偕同行政院陳世凱發言人、衛福部林靜儀次長、長期照顧司祝健芳司長、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陳文亮副執行長、徐富癸立法委員、莊瑞雄立法委員、屏東縣周春米縣長、佳恩長照社團法人趙禹涵執行長等人視察園區B棟的「高齡照護區」。高齡照護區不僅提供多項長照服務項目,亦規劃診療復能中心、共享食堂等多層級服務,滿足高齡者需求。接續,一行人前往A棟「樂齡學習區」,1樓運動休閒區運用智慧科技運動器材及相關數據偵測,為使用對象客製化運動課程;2樓設置教研與實訓中心;3樓則規劃輕旅住宿空間,邀請園區宿友家人、朋友共同體驗樂齡學習。在視察時,卓院長特別與園區長者們閒話家常,離去前並特別感謝佳恩長照社團法人同仁們的辛勞付出。


全台首座失智照顧教學示範園區 屏東多層級樂活照顧服務園區今啟用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411 17:43:29)繼全國率先成立長照處後,屏東縣再打造全國第一座照顧失智者的「多層級樂活照顧服務園區」,今(11)日在屏東市海豐啟用,結合研究、教育與社區共融三位一體的服務,縣長周春米說,總經費達4.1億元的園區還設置教研中心,針對不同程度或類型的個案,結合智慧科技做照護研究,未來將是國內失智照顧的教學示範園區。

今日的啟用儀式由周縣長、衛福部長照司長祝健芳、承接此促參案的佳恩長照社團法人董事長蘇秀鑾及各級民代均到場參與,園區內設有運動休閒區、共融遊戲場、失智照護教研中心等,結合科技的相關設施,希望提供失智者最好的照顧。

周縣長表示,因應高齡化社會的到來,她一上任就宣佈成立長照處,現啟用多層級樂活照顧服務園區,則是採取OT促參方式,工程總經費近4億1,500萬元,她感謝潘孟安前縣長的先期規劃與努力,更期許團隊未來提供更多專業溫暖的長照服務。

她指出,屏東縣目前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率已突破20%,邁入超高齡社會,縣府團隊致力打造全國第一處「屏東縣多層級樂活照顧服務園區」,透由互動與學習轉化為屬於屏東在地的服務模式,達到精準長照的目標,未來教研中心研究成果將與中央主管機關、其他縣市政府共享,發展出更適切且有溫度的長照照顧政策,落實在地安老的友善城市。

有趣的是,周縣長在巡視過程中,「巧遇」86歲的母親周林秀鶯,母女間俏皮對話,也讓現場掌聲與笑聲不斷。

縣府長照處表示,這座園區的基地面積約為1.3公頃,總樓地板面積約7,800平方公尺,主要分為「高齡照護區」及「樂齡學習區」兩大區域,其中「高齡照護區」在空間設計上營造出「家」的氛圍,提供多項長照的服務,同時規劃失智門診、共享餐廳等,打造具複合式的照顧模式。至於「樂齡學習區」則是透過1樓運動休閒區的建置,搭配兒童共融遊戲場,邀請社區民眾一起走入園區,並打造失智照護教研中心、長照實體教室教育培訓、家屬暨學員住宿等功能空間,作為全齡共融的處所。

又說,未來將依照失智者或併有失能情形長輩需求,提供不同型態的照顧服務,包括全日型機構、小家庭式的團體家屋、日間照顧中心、居家服務等,更因為社區中的失智症長輩仍有個別差異,因此設立「屏東縣失智照護教研中心」,以實證研究為基礎,針對不同程度或類型的失智個案進行照護模組研究發展或導入智慧科技,提供更精準的失智照護服務。

承接此促參案的佳恩長照社團法人董事長蘇秀鑾表示,屏東縣是她所遇過在長照體系上最有遠見、建置系統化的縣市政府,因此在規劃設計上特別用心,園區透過「iSAFE安全照護系統」及採用「TOF飛時測距感測」設備偵測長者的動作,打造園區「尊重隱私、預先防範、主動照護」的安全照護環境,園區內外也建置「生物(人臉)辨識系統」、電子圍籬及「非接觸式按鈕」的電梯,運用智慧科技提升長者的安全照護也降低病菌傳染風險,一同在屏東為迎接超高齡社會來臨做好準備。屏東縣政府在屏東市海豐打造全國第一處「屏東縣多層級樂活照顧服務園區」

屏東縣政府在屏東市海豐打造全國第一處「屏東縣多層級樂活照顧服務園區」
縣長周春米參觀各樓層環境介紹
縣長周春米參觀各樓層環境介紹縣長周春米逐層參觀各樓層環境及新科技介紹
縣長周春米逐層參觀各樓層環境及新科技介紹縣長周春米結合產官學各界力量,落實在地安老的友善城市
縣長周春米結合產官學各界力量,落實在地安老的友善城市縣長周春米與現場長輩互動
縣長周春米與現場長輩互動


2024年7月11日 星期四

【高雄市】交通部「行人安全環境總健檢及行動改善方案」輔導會議(第20站)

 

交通部「行人安全環境總健檢及行動改善方案」輔導會議

0711高雄市】輔導會議(第20站)

交通部輔導高雄市行人環境健檢 共同推動人本環境建置作業

交通部今(7/11)日於高雄市政府展開「行人安全環境總健檢及行動改善方案」輔導會議第20站,就人行空間改善、校園周邊暨行車安全道路改善、行人及高齡友善示範區等行人安全環境設施建置事項聽取簡報及商討精進作為。

高雄市因合併過往高雄縣轄管範圍,行政區域幅員廣大,除須以聚落、商圈及產業需求為核心建立生活步道系統外,近年來大眾運輸快速擴張發展,行人環境與各轉運站點之連結及建置刻不容緩。今日市府由林欽榮副市長及交通局張淑娟局長帶領團隊並統籌分工,透過簡報說明目前推動人行設施之進度及未來推動構想與建置方案,透過盤點人行設施需求積極辦理各項安全改善計畫、推動校園周邊暨行車安全改善及危險路口/路段改善及新型標線改善複雜路口交通行為等事項,後續將結合各局處及公所的力量,化阻力為助力,中央與地方團結合作專業分工,共同維護行人安全。

交通部及輔導委員聽取簡報後提供更細緻的做法與建議,包括積極向中央爭取整體規劃經費並加速盤點基礎建設資料,制定分年分期改善計畫;與交通部公路局共同合作,並加強府內各局處橫向聯繫與專業分工,針對境內省道及地方轄管道路進行改善;提高交通設施(路口停、讓標誌,行人號誌燈)普及率,檢討車道配置及停車空間,強化改善既有人行道功能,提供市民更完善的移動體驗;主動盤點高風險、路側障礙物檢討調整改善,運用拼圖概念強化區域人行路網串聯與道路空間重分配、醫療院所、生活聚落及校園周邊道路人行動線串聯成網;增加行人專用號誌或觸動式號誌、整併無號誌路口附近的行穿線,以鼓勵行人在安全適當地點穿越馬路,建立安全舒適宜居漫遊的城市,因應微型電動車普及化,建議道安宣導年齡層擴大至14到18歲,推動勞動安全教育納入人本交通概念,另路老師宣導課程應與時俱進持續更新。亦請市府研擬完整健檢報告,於113年底前完成並於官網公開閱覽及圖資化,以利民眾瞭解地方人行環境建置改善之推動構想。

為提升行人安全,交通部先前於112年4月10日函送「人行空間改善原則及作法」予各地方政府參考並推動人行環境健檢作業。為持續瞭解縣、市政府辦理情形,提供改善建議及相關單位可直接面對面交流的機會,交通部113年度再度推動「行人安全環境總健檢及行動改善方案」輔導計畫,邀集專家學者至各地方政府聽取辦理情形與地方縣市首長或副首長綜合座談,請地方政府本於權責加速推動盤點規劃改善方案,並促請其於113年底完成「行人安全環境總健檢及行動改善方案」報告,除將相關改善方案納入各地方政府依「行人交通安全設施條例」規定擬訂之行人交通安全設施改善計畫外,並要求於地方政府官網公開閱覽,提供民眾了解相關政策推動作為。

交通環境的建置改善攸關民眾通行行為的調整改變,每個人下了車都是行人,政府應提供行人安全的交通環境及一條順、平、通暢之人行通道,兼顧在地居民生活及觀光發展並重。行政院已核定「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4年400億元之經費,並推動「行人交通安全設施條例」之立法作業,該條例於113年5月1日奉總統令公布在案,未來將由上位法規及實質資源積極協助地方推動人行環境建置作業,透過中央地方互相合作,並藉由地方首長與團隊積極規劃及強化執行能量,共同推動人行環境改善。


2024年7月5日 星期五

公路公共運輸永續及交通平權計畫(114-117年)

 

公路公共運輸永續及交通平權計畫(114-117年)院會議案

一、交通部自99年開始辦理公路公共運輸計畫(簡稱公運計畫),迄今辦理四期計畫,在中央與地方政府及公車業者之努力合作下,已顯著改善公車之軟硬體設備及服務品質;尤其是資源較不充足的縣市,藉由公運計畫之補助經費,在增加路線、車輛、候車亭、智慧站牌等方面都有相當成果。疫情前公車載客量從98年至108年間成長20%,成功扭轉運量下跌趨勢;惟109年起受疫情影響運量大幅下滑,至111年下半年起疫情對公共運輸之直接衝擊方才逐漸淡去,然而民眾旅運習性已產生明顯改變,加上疫情期間公車駕駛員流失問題尚未完全消除,使得公車載客量回升速度較緩慢,以最新一期運量113年4月為例,市區公車運量相較疫情前108年同期仍有19%跌幅,公路客運則仍有38.3%跌幅。

疫情發生後交通部藉由防疫紓困措施及辦理公運計畫得以將公車路線停駛、減班及不續營等棘手問題控制在小範圍內,不至於出現骨牌效應全面發酵,軟硬體設備亦持續有所精進;考量公車業者剛從疫情帶來之嚴重衝擊中脫離,經營體質仍顯孱弱,致營運態度傾向保守,拓展業務能力不若以往,因此交通部期望在第四期公運計畫屆期後,能持續投入資源協助公車業者加速經營體質之復原及健全,俾利永續維運,同時能在既有基礎下持續提升服務品質與競爭力並擴充服務量能,以利促進低碳與綠色運輸推廣以及落實人本與交通平權理念等重要政策,並帶動產業升級,爰提出第五期公運計畫「公路公共運輸永續及交通平權計畫(114-117年)」。


二、本計畫採取下列11項推動策略,包含34項行動方案,經費需求4年合計新臺幣200億元:

(一)健全公車票價結構與補貼機制
1.檢討公車補貼機制及基本運價結構
2.辦理市區及公路客運營運虧損補貼
3.辦理公車運價票差補貼

(二)改善公車業者缺工困境
1.滾動檢討車站發展、車隊管理、運輸服務等相關法規制度
2.進行公車路網及車型調整
3.駕駛培訓及穩定就業補助

(三)引導民眾改變運具選擇行為
1.補助無合適電巴可用路線新購或汰換車輛
2.推動公共運輸票證整合及轉乘優惠
3.闢駛高潛力通勤通學及觀光公車路線
4.發展通用、多元且可負擔之副大眾運輸服務
5.辦理營運績效獎勵及行銷推廣活動

(四)推動偏鄉及超高齡地區多元運輸服務
1.提升偏鄉及超高齡地區交通服務量能
2.實施偏鄉及超高齡地區創新服務方案
3.升級幸福巴士服務及加強資源整合

(五)完善公共運輸候車環境與設施

1.規劃及興建公共運輸導向發展之各層級轉運站
2.完善各類候車設施及相關資訊揭露
3.建構公共運輸場站人本環境

(六)加強公車安全管理
1.培育公路公共運輸安全管理人才
2.加強公車駕駛運輸安全教育訓練
3.推動公路公共運輸安全管理制度

(七)提供便捷的交通行動服務
1.依地方特性規劃導入交通行動服務
2.推動創新與智慧化公共運輸服務
3.建置MaaS平臺
4.更新新一代驗票機

(八)應用先進駕駛輔助技術與數據分析
1.推動駕駛行為數據分析
2.建置公路公共運輸安全管理平臺
3.裝設先進駕駛輔助系統

(九)增加綠色公共運輸服務多元性
1.推廣綠色觀光旅遊公車路線
2.以綠色運具強化大型活動疏運

(十)減少私人運具使用
1.減少科學園區與工業區員工使用私人運具
2.強化汽機車停車管理

(十一)配套措施
1.成立專案辦公室
2.推動區域運輸發展研究中心
3.執行公路公共運輸相關調查、規劃及研究

三、本計畫設定下列7項績效指標:

(一)6歲以上人口每萬人搭乘公路公共運輸次數:117年達580,314人次/萬人,較111年增加54.4%,較疫情前108年增加4.25%。

(二)偏鄉地區公路公共運輸空間服務涵蓋率:117年97%偏鄉地區住戶可在500公尺範圍內搭乘公車,較111年增加6.61%住戶。

(三)無障礙公車比率:117年市區客運無障礙公車比率提高至89%,較111年提升16.8%;公路客運無障礙公車比率提高至18.8%,較111年提升4.1%。

(四)公車近三年每百萬延車公里涉入事故死傷人數:117年死亡人數降至0.041人/百萬公里,受傷人數降至2.71人/百萬公里,符合「行人交通安全政策綱領」之政策目標-道路事故死亡人數2030年前減少30%。

(五)發展公路公共運輸之碳排減量值:117年達20.93萬公噸,減碳貢獻約占運輸部門減碳量6.3%。

(六)公共汽車客運業員工數:117年男性員工數較111年增加20.8%,女性員工數較111年增加22.1%,合計增加4,104個員工。

(七)小汽車及機車路邊停車格收費比率:117年達27.6%,增加1.2%。
















【花蓮縣】交通部「行人安全環境總健檢及行動改善方案」輔導會議(第18站)

 

0704花蓮縣】輔導會議(第18站)

交通部輔導花蓮縣行人環境健檢 共同推動人本環境建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