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31

⊙【臺中市】社區營造

*主題網頁【建築攝取網】愛鄉網>社區營造






臺中市社造基地【粉絲專頁】




臺中市社區營造諮詢推動辦公室


2022-12-12打造台中青年力 中市府首創社造媒合平台「青社年代」

返鄉青年看過來!台中市政府文化局推出「青社年代」青年社群營造媒合平台,透過LINE社群、Podcast、FaceBook粉絲專頁,集合中央及各局處青年資源於一體,為返鄉青年提供資源豐富的整合性平台;此外也透過建置雲端「台中青年力地圖」、舉辦青年社造交流會方式,邀請資深青年分享台中市多項可用資源及計畫,打造台中青年力!


文化局表示,青年返鄉已成當代顯學,為讓返鄉青年力量能單點連成線、線匯聚成面,讓社區營造也跟著「世代前進」,市府透過跨局處推動委員會決議通過,成立青年專屬資源媒合平台「青社年代」,連結文化局、勞工局、農業局、教育局、社會局、市府原民會、市府客委會、各區公所等資源,並彙整中央及台中市和民間可供青年參與的相關計畫,成立「青社年代」資訊平台,幫助想投入台中市社區營造、社群營造、地方創生的青年,都能輕鬆獲取所需資訊。

文化局指出,除推出即時回應的LINE社群、FaceBook粉絲專頁入口網站外,文化局也輔導、媒合青年參與社造點計畫,更透過當代盛行Podcast頻道進行內容推播,由「資深青年」分享返鄉後所遇挫折、經驗、成果,更邀請公部門的計畫主持人及學者專家上節目,以輕鬆對談介紹各項補助計畫,提供有志回鄉青年更多元的資訊管道。

此外,文化局也透過辦理青年社造交流會,邀請資深青年帶領現役青年集思廣益,分享台中市的青年據點、青年提案成果、青年工作站、在地青農、複合式空間等可用資源,並建置雲端「台中青年力地圖」,網羅許多台中特色青年計畫,讓全台灣看見台中青年力!

文化局提到,成立「客庄等路」基地的返鄉青年王文宏,憑藉想為家鄉打拚的心,以食農教育理念辦理小旅行、建置友善農地的猛禽棲架等,逐步活化清水客庄周邊社區;后里青年吳家淇則突破自身疾病不便,於109年提案獲后里區公所補助拍攝紀錄片《緝毒毛先鋒》,今年更透過《聽,后里的美》,記錄、保存后里這片土地的聲音,讓民眾認識后里不同面向的美。

文化局說明,市府各局處皆針對青年提供多元的社造資源,協助有志返鄉的青年跨出第一步,「青年社區營造媒合平台—青社年代」透過LINE社群、Podcast與FaceBook粉絲專頁,打造一個專屬青年的線上資源媒合平台,歡迎民眾透過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chungyouth98 / )或收聽青社年代Podcast頻道,掌握相關資訊。


2022-11-12中市社區文化季 逾100單位展社區營造豐富成果

「2022台中市社區文化季」今(12)日在葫蘆墩文化中心廣場盛大登場,今年以「社造大聯盟」為主題,引領台中市社區營造點、區公所、博物館、地方文化館、社區大學等逾100個單位,豐富有趣的展區呈現台中市社區營造豐碩成果,還有藝文表演、DIY手作體驗、跑壘闖關拿好禮等活動,市府文化局副局長曾能汀出席表示,感謝各團隊協力合作,持續帶來熱情豐沛的社區活力。

曾副局長表示,社區營造的推動除了各局處、區公所和在地社造團隊攜手合作,更進一步結合社區營造點、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文化局也積極輔導傳統社區、公寓轉型,培力在地青年參與社造;感謝各團隊讓台中社造成果不斷成長,近年台中市在文化部社區營造競爭型補助計畫中,獲得補助經費連年高居全國之冠,成績有目共睹。

今日開幕活動由台中市各社區居民組成山、海、屯、城四支隊伍高呼特色啦啦隊口號,並揮動五彩繽紛的加油棒,隨後由來賓擊出棒球,揮出社造全壘打。文化局指出,社區營造如分工精細的棒球競賽,需要社區中的幹部、志工、居民各司其職,運用所長,從議題討論、環境美化、長輩照顧、守望相助、文化傳承等多元面向,形塑共同的生活願景,通力合作朝著目標揮出漂亮的全壘打,博得喝采!

文化局指出,活動現場呼應「社造大聯盟」主題,展區以棒球競賽分區展覽,位在「投手丘」的主舞台由社區輪番帶來精采活力秀;「內野區」則是社造點、地文館、社區大學的多元成果攤位;「牛棚」展示青年投入社區營造成果;「本壘區」規劃有DIY體驗,提供社區與地文館多樣且免費的手作活動,包含漆藝圓鏡蒔繪、中藥防疫包、手工泰雅編織、馬賽克杯墊、木質童玩、版印老建築書籤及明信片、便當巾絹印、越南竹蜻蜓上色、各種植物染拓印體驗等,滿足大小朋友手作體驗的樂趣。

文化局說明,今年成立20個區公所社造中心,陪伴在地社區推展社區營造,從山線到海線、城區到屯區,區區無不卯足全力輔導展現各區文化特色,令人驚豔,民眾除可看到台中市豐富的年度社造成果,也能透過藝文表演、參與DIY手作和跑壘闖關拿好禮等體驗多采多姿的社區文化。歡迎民眾透過「台中市社區文化季」活動官網( http://community.culture.taichung.gov.tw/culture/ )和「台中社造基地」臉書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chung.community/ ),欣賞台中各社區豐富的社造成果。

今日活動文化局副局長曾能汀、文化部專門委員連丁幼、市政顧問陳炳輝、豐原區長洪峰明、梧棲區長溫國宏、新社區長林淑惠及多位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里長與台中市各文化館舍代表參與,市議員張瀞分、陳本添也派代表共襄盛舉。




【公告】臺中市110年社區營造點入選名單

110年社造點甄審結果-總名單0804公告
















0




⊙【高雄市】社區營造

*主題網頁【建築攝取網】愛鄉網>社區營造


高雄市文化局 高雄社區王    https://community.khcc.gov.tw/
高雄市政府利用多元補助方案協助社區自力參與環境改善及營造在地特色,期能引導社區民眾自主關心生活環境與永續發展。111年度新增加20個社區參加社區營造,其成果評比由都發局與社區規劃師團隊—高雄市綠色協會共同舉辦,經評審委員實地走訪評比後,共有5社區獲金獎、10社區獲銀獎、5社區獲銅獎。

都發局表示,111年度的社區營造成果競爭激烈,最主要的特色為大專院校年輕學子與社區共同投入社造工作,由社區主動勘選在地的閒置髒亂空間,年輕學子運用所學及創意參與提案,共同完成10餘處社造點改造,讓社區顯現活力新氣象。

社區規劃師團隊總召黃景南建築師表示,金山社區發展協會之千秋寮之露計畫結合大學生根計畫,整合在地產業多元合作,發展具食農教育之露營活動,帶動地方創生;路竹區鴨寮社區發展協會之遊鴨趣計畫,將一處毀損古厝的雜亂院埕,社區共同協力打造出聚落第三處居民休憩場所;湖庄社區之四季香草園計畫是以將一處堆放雜物空地,居民共同整理並導入長者照顧計畫以香草植物打造四季香草園;溪寮社區之Meet溪寮計畫則是投入自籌款,打造社區學習教室。大田社區之竹蔬溪計畫則是以青銀共創打造一處結合地方創生及產業特色的休憩空間。

都發局說,去(111)年適逢疫情期間,社區居民不畏困難,在經費有限情況下,跨域合作共同協力完成營造點工作,辦理成果評比,即是為鼓勵每個社區的投入與期望持續維護環境,各得獎社區可領獎金分為金獎5萬元、銀獎3萬元、銅獎2萬元。相關金銀銅獎及維護獎之得獎資訊公布在都發局的官網與臉書,以及高雄社區酷事粉絲頁。



為讓社區營造能更符合地方需求,並展現地方特色,今年3月起,都發局將舉辦社區培力系列講座,邀請擁有豐富實務經驗的教授以及深耕在地的社區工作者,來到燕巢橫山共創基地與大家進行經驗分享與交流,誠摯歡迎關心地方社區發展的市民朋友們踴躍報名參加。

都發局說,社區營造是藉由社區居民、或對社區關注的市民,發起「由下而上」改造社區的參與機制,如何協助社區,與社區共同盤點地方特色,進而由社區自主動手作,共同改善閒置、環境不佳的場域,創造優質公共共享社區空間,都發局特別安排五場社區培力系列講座,從不同的面向,講師們將以在社區的實務經驗,分享與社區共同營造的經驗與成果。

3月12日(六)的首場講座,由水牛設計部落團隊的呂耀中主持人,分享與在地工作者和農家媽媽們交流互動,讓參加的民眾都能品味純粹的在地風味與生活。4月2日(六)第二場講座邀請到澄田整合規劃有限公司的許維哲總經理,與各位分享如何結合在地文化,發展群聚創新。4月23日(六)第三場講座邀請到雲林科技大學的鍾松晉教授,鍾教授以自身經驗分享從當地歷史及地方需求來進行的社區改造。5月14日(六)第四場講座由崑山科大的張曦勻助理教授,將從傳統產業的角度為我們帶來不一樣的公共討論。6月11日(六)是系列講座的最後一場,邀請到常期參與社造工作的高苑科大黃士賓副教授,黃副教授將跟我們分享面對高齡社會,我們如何有效翻轉地方產業,甚至找出地方魅力以推動地方創生。

社區培力講座已開始接受報名,希望透過講師們在社區的實務經驗,喚起市民朋友們對地方的關心,也讓社區夥伴們能更關心自己的社區,主動參與推動社區發展工作,一同創造出屬於他們的社區特色。5場講座皆為免費參加,可以掃描海報上的QRcode進行報名或是透過網址報名 https://reurl.cc/44QDyV,更多活動訊息,可上「社造教學實驗所」臉書查詢,亦可電洽都發局委託社區規劃師輔導團隊 盧小姐07-6155026。









110年度高雄市社區營造實施計畫公布囉!
補助方案提供綠美化、大學生根、創生及維護等4類補助,最高補助30萬元!
1月26日起將分別在旗山、燕巢、路竹及鳳山舉辦4場說明會,想了解更多補助細節的市民朋友們,快動動你的手指填下報名表吧!

110年度高雄市社區營造實施計畫 (20201229140329-7.docx)  

高雄市政府為改善社區生活環境品質,提升社區活力及引導發展創生事業,都發局110年度社區營造補助方案將於明年元月開跑,提供綠美化、大學生根、創生及維護等4類補助,最高補助30萬元, 1月26日起將在旗山、燕巢、路竹及鳳山舉辦4場說明會,欲提案之社區不要錯過良機,準備動起來!

都發局長楊欽富指出,市府推動社區營造即將邁入十一個年頭,希望社區以雇工購料方式動員整理閒置空間,讓社區每個角落都是志工的作品。楊局長說,社造的過程就是一種社區共識的凝聚,是社區樂活的重要元素,也是都市計畫末梢神經的活絡。新的實施計畫除一般綠美化類補助外,並將透過輔導機制逐步引導有社造經驗之社區進階申請大學生根及創生案,以解決社區營造人力老化的結構性問題,促使社區邁向永續營造的未來。

都發局表示社造補助開辦以來,每年申請均相當踴躍,明年持續推出4類補助,其中綠美化最高補助20萬元,大學生根及創生類最高補助30萬元,另維護經費補助最高4萬元,讓用心營造社區的志工沒煩惱,也希望滿足社區打造清淨、宜居及活化創生等多元需求。「大學生根類」補助配合招募學生以結合更多大學院校師生創意發想,協助社區發揮在地優勢,提升社區環境品質;「創生類」補助每處社造點最高補助30萬,社區以3年發展為思考基點,將既有及潛力營造點整合串連,發展創生事業,並鼓勵社區組織結盟互動,建立共同發展願景,帶動地方的經濟發展,達到發展雙贏的目標。

欲了解各類補助方案申請規定的社區,歡迎就近蒞臨各說明會場聆聽,屆時會有在地社區分享營造經驗,無論社區老化需要幫手,或想串聯社造點發想創生事業, 都歡迎即刻找尋適合社區營造地點,提案申請。相關規定將公布於都發局網站(http://urban-web.kcg.gov.tw/),或查詢高雄社區酷事臉書粉絲頁及都發局臉書粉絲頁追蹤最新消息,亦可洽市府分於都發局社區營造科及橫山共創基地設立諮詢窗口




108-10-07

位於燕巢的橫山營區,閒置荒廢十多年,高雄市都發局為推動社區營造,今年首先完成第一期整建工程,成功將營區戶外空間及部分荒廢營舍,加以整建翻新,成立「橫山共創基地」。都發局說,整建之戶外空間,可提供社區居民休閒活動使用;另外,基地已修繕完成數十間室內空間,可供年輕學子及社區居民集會活動、教學、討論交流、成果展示場地。

都發局今(7)日宣布,基地內各項空間場地,即日起,全部免費開放提供學校、社區及團體公益活動使用,歡迎多加利用!

高市都發局長林裕益表示,燕巢橫山共創基地,原為荒廢多年的橫山軍營,影響當地環境衛生,市府都發局接管後納入社區營造進行規劃。今年首先將荒廢營區環境加以改善美化,第一期整建先打造具有特色的社區營造發展基地,供作社區及學校師生探討社區營造的交流基地,以凝聚社區營造向心力,增進社區居民感情互動,同時也鼓勵鄰近大學院校師生進駐,引進青年人的創意與活力,提升社區營造動能。

都發局社區營造科長施旭原說,「橫山共創基地」位在燕巢區橫山里興龍路7171號,戶外開放區面積6,780平方公尺(2,050),區內包括中央草坪、標準籃球場、徒步廣場及簡易健身器材,已於9月開放提供在地橫山里居民平時休憩運動的健身場地。

都發局說,改造橫山營區成為共創基地的初衷,係為社區營造,發展城鄉特色,以及為引入青年創意與活力,讓青年走入社區,與居民共同激發社區營造創意解決方案。計畫每年為地方社區培訓「百位青年志工」,投入社區營造行列。

施旭原科長說,橫山共創基地內的開放區域,目前規劃有社區小學堂、草坪休憩區、籃球場、體健區及廣場等優質運動休憩場地,非常受到在地居民的喜歡,是社區居民最佳互動空間。此外,「橫山小學堂」內,備有環境教育書籍,很適合親子前來享受閱讀樂趣。

都發局表示,橫山共創基地開放時間,除了國定假日以外,每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8點至下午5點半,中午12時至下午1點半休息。基地規劃有6080人集會活動、3040人的大、小會議室、以及68人的討論室,全部免費提供借用。很適合社區講堂、健康照護宣導、社區微型產業教學等公益活動使用,歡迎附近大學、國中小及社區團體前來申請借用。

申請借用書表,可至社造教學實驗所FB粉絲專頁下載,或電洽橫山共創基地管理中心許小姐,服務專線(07615-6827



108-09-22

為培育社區營造青年志工,高市府都發局創全國之先,今(22)日上午於燕巢區橫山營區,成立「社區營造教學實驗所」,啟用儀式由都發局長林裕益主持,並邀請燕巢區地方人士、在地里長、附近大學生及指導老師,以及今年投入高雄社區營造志工近百位人共同見證揭牌啟用,為燕巢橫山社區發展,帶來新契機。

都發局長林裕益表示,截至目前,高雄有超過40社區300位志工,長年投入社區環境綠美化工作,無私奉獻的精神,令人感佩。這群志工50歲以上,超過80%,對於投入社區心力負荷相對較重,所以我們嘗試利用廢棄營區改造空間,成立社造教學試驗所,計畫每年培訓約100位青年志工,以注入社區新創意新活力。

林裕益又說,「社區營造教學實驗所」創設的目的,是希望每年協助社區培育100位青年志工,其任務將不再侷限於社區綠美化工作。期待未來試驗所成立運作之後,能為社區引進青年志工的新創意及活力,營造社區特色與生命力。

都發局舉例說,阿蓮的崙港社區,多年來以「鴨」主題推動環境綠美化,但總覺得似乎少些創意及新鮮感,相信社造教學實驗所成立以後,將更能提供多元、具創意的社區營造工法。

都發局表示,如何匯聚社區能量,吸引青年返鄉,在家鄉就業,是老街再生成功的關鍵,年輕人很需要在地有個交流平台,各種不同領域的還鄉青年,能齊聚一堂,彼此分享創業經驗,創造留鄉發展的機會。

都發局說,今年「大學生根」社造活動,共選出9組學生團隊蹲點社區,非常感謝學校指導老師與學生走入社區。正修科技大學學生陳柏睿表示,社造教學實驗室不僅提供實作所需空間、機具及指導師資,更是學生與社區間的溝通平台空間。

都發局表示,未來教學實驗所,將肩負提升社區營造技術、引進青年創意、激發社區營造創意解決方案潛力,預計每年可為鄉間社區,培訓約100位青年志工,為高雄的社區營造增添生力軍。

都發局社區營造科長施旭原說,社造教學實驗所將委由社區規劃師團隊營運,教學實驗所成立之後,將特別重視社造實作教學,利用橫山共創基地戶外空間,定期舉辦植草、修植樹、砌磚等一般性營造技術實作課程。此外,也因應進階社區,邀請社區內具專門技術志工,傳授木工、鐵工焊接教學,部分課程也規劃親子體驗,開放一定名額給市民報名參加。

社區規劃團隊主持人黃文景說,「社造教學實驗所」FB粉絲頁即日啟用,9月課程也已上線,並規劃每年舉辦1015場課程,社區志工、大學生及一般市民皆可參加,歡迎線上報名參加。另團隊也在線上招募20人社造青年工班,先期規劃投入5處社區亮點營造,歡迎在學大學生報名參加,教學實驗所內提供各類社造工具、3D列印機、雷射雕刻機等,大學生可利用基地內設施發想、實驗、創作,再到社區具體實踐創作作品。

施旭原科長說,教學實驗所是橫山共創基地首個進駐單元,樹德科技大學「橫山 USR 綠色內涵整體實踐行動計畫」團隊,亦預計10月進駐基地,橫山共創基地提供集會活動場地、教學教室、成果作品展示、討論等各類空間,免費提供大學生、社區及學校團體公益使用,未來橫山共創基地將成為各校大學生彙聚交流天地,歡迎高雄市各校大學生走出校園,到基地「創夢」。

都發局表示,橫山共創基地場地的借用,歡迎電洽都發局社區營造科詢問,或利用「橫山共創基地」粉絲頁查詢。 



108-09-18

高雄市都發局表示,為落實韓國瑜市長「發展城鄉特色」政策,創全國之先,即將於本月22日燕巢橫山共創基地,成立「社區營造教學實驗所」,吸引年輕人進駐,可望為燕巢老舊社區注入新活力。

都發局長林裕益說,「社區營造教學實驗所」啟用當天,將邀請今年報名加入的社區志工、大學生、學校及區公所共同見證。他說,未來教學實驗所,將肩負提升社區營造技術、引進青年創意、激發社區營造創意解決方案潛力,預計每年可為鄉間社區,培訓百位青年志工,投入城鄉環境改善的行列。

林裕益局長指出,目前高雄已有超過40社區300位志工,長年投入社區環境的綠美化工作,無私貢獻心力。初估目前志工核心年齡50歲以上,佔有80%以上,多偏屬老人化社區。

林局長又說,原高雄縣的鄉間社區,人口外移及老齡化,造成社區逐漸沒落。為改造社區,營造在地特色,從社區資源盤點、規劃設計,到空間翻修與整理,都需要有年輕人的熱忱與創意加入,市府都發局今年初舉辦「大學生根」活動,已選出9組學生團隊,一起參與鄉間社區再造的發想,提出創意方案。過程中,青年學子一起動手整理逐漸被遺忘的社區,讓社區活了起來,同時也讓年輕人認識高雄鄉土民情。

林局長表示,為凝聚社區居民共識,除了推動「大學生根」活動,實在有必要打造一處社區營造的發展平台,促進社區交流,活絡彼此感情,並使社區營造技術能分享與交流。此外,也提供青年聚集創意場所,為社區引進創意與活力。

阿蓮「崙港社區發展協會」理事謝植芳說,社區多年累積環境綠美化成果,但總是感覺少了一些創意與新鮮感,幸好今年8月有都發局的協助,結合東方設計大學師生,進行崙港社區總體營造。

謝植芳舉例說,透過街道傢俱藝術裝置,增加廊道造型、色彩變化,逐漸從點狀串聯,發展至帶狀環境美化,不但形塑愉悅,且具活力的鄉村街道生活環境,更同時提供「崙港市~文創市集」地方創生發展基礎。他說,相信社造教學實驗所成立以後,將更能提供多元、具創意的社區營造工法。

另外,燕巢區「捆牛湖社區」王傑民,是在地社區營造匠師,他說,汽修科畢業回到社區開設披薩店,對於鐵工技術有濃厚的興趣,回到社區來創業之餘,也曾連續兩年參加大學生根活動。他相信社造教學實驗所,將成為社區與大學及國中小學師生的交流基地,互相學習實作工法,為社區帶來年輕活力。

都發局社區營造科長施旭原說,社造教學實驗所將委由社區規劃師團隊營運,教學實驗所成立之後,將特別重視社造實作教學,利用橫山共創基地戶外空間,定期舉辦植草、修植樹、砌磚等一般性營造技術實作課程。此外,也因應進階社區,邀請社區內具專門技術志工,傳授木工、鐵工焊接教學,部分課程也規劃親子體驗,開放一定名額給市民報名參加。

社區規劃師團隊主持人黃文景說,「社造教學實驗所」FB粉絲頁即日啟用,9月課程已上線,規劃每年舉辦1015場課程,社區志工、大學生及一般市民皆可參加,歡迎線上報名參加。另團隊也在線上招募20人社造青年工班,先期規劃投入5處社區亮點營造,歡迎在學大學生報名參加,教學實驗所內提供各類社造工具、3D列印機、雷射雕刻機等,大學生可利用基地內設施發想、實驗、創作,再到社區具體實踐創作作品。

參與第三屆大學生根的正修科技大學陳柏睿同學,認同社造教學實驗所提供學生在學校之外的實作場域,校園內只能夠將創意付諸圖形設計及模型製作,在社造教學實驗所,不但提供實作所需場域、機具及師資,更是學生與社區間的溝通橋樑,讓我們在學生階段就可以扎實完成一個實際的設計與實作方案。

施旭原科長說,教學實驗所是橫山共創基地首個進駐單元,樹德科技大學「橫山 USR 綠色內涵整體實踐行動計畫」團隊,亦預計10月進駐基地,橫山共創基地提供集會活動場地、教學教室、成果作品展示、討論等各類空間,免費提供大學生、社區及學校團體公益使用,未來橫山共創基地將成為各校大學生彙聚交流天地,歡迎高雄市各校大學生走出校園,到基地「創夢」。

都發局表示,橫山共創基地場地的借用,歡迎電洽都發局社區營造科詢問,或利用「橫山共創基地」粉絲頁查詢。











⊙【新北市】社區營造

*主題網頁【建築攝取網】愛鄉網>社區營造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110 16:17:31)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114年「社區營造獎補助計畫」徵件起跑,即日起至3月10日止,只要年滿18歲即可參加,也歡迎立案團體或企業行號申請,通過複審後就有機會獲得實踐青年社造獎勵金或營造點補助款,實現自己的社區營造創意。

新北市文化局表示,社區營造不僅是提升在地居民凝聚力的重要途徑,更是培養公民意識與在地永續發展的基礎。從在地知識盤點累積、產業技藝傳承、文化體驗、多元平權到地域振興等,都可以作為申請計畫的方向,面對超高齡化社會及淨零減少碳排等趨勢,新興議題的世代前進與環境永續議題,也非常歡迎創意提案的加入。為了鼓勵更多人參與,文化局規劃一系列免費的人才培力課程,將自1月18日起開課,課程內容由淺入深,幫助學員全面掌握社造技巧,為夢想找到合適的資源與支持。


文化局規劃一系列免費的人才培力課程,將自114年1月18日起開課,課程內容由淺入深,幫助學員全面掌握社造技巧

114年度「青年參與社造行動獎勵計畫」收件至3月5日,「社區營造點補助計畫」收件至3月10日,詳情請參閱獎補助須知相關規定;有興趣進一步提升專業社造知能的朋友,則歡迎報名參與1月18日起「人才培力課程」,以上資訊皆可在文化局官網-社區營造-獎補助計畫專區(https://reurl.cc/Egbr7K)查詢,或鎖定「新北市社造中心」臉書專頁,邀請大家一起共同打造活力滿滿的新北市社區文化。


新北社區營造人才培力課程開辦工作坊一起腦力激盪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012 15:28:02)  兼負著社區再生與地方文化振興使命,社區營造在臺灣走過三十個年頭,已成大家關心生活與環境的代名詞,今(12)日在新北市政府大樓,由市府團隊與台灣社區營造學會合作辦理「社造30世代進行式」,邀請亞太地區專家學者出席「2024FAPCE 亞太社造論壇暨學術研討會」,同時透過「從鄰到一」新北社造展呈現社區營造多元樣貌,以及在地實際案例分享,激發大家想像下個世代的美好願景。

新北市侯友宜市長在「2024FAPCE 亞太社造論壇暨學術研討會」開幕致詞時表示,社造是造人的工程,靠的是不斷累積,從零到一、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從鄰居變成社區,乃至於從現在到未來,社造還有無限的發展潛力;作為全臺人口最多的城市,新北市面對未知的變化,具有勇氣與改變的決心,近年責成局處成立「工作圈」,串聯區公所、社造團隊等公私部門整合與協調,推動永續經濟,利用大數據監測及規劃減災應變,努力深化在地社群連結;面對下一世代的臺灣,下一個社造的30年,希望能建立彼此跨領、跨世代共作、學習和分享的平臺,促進對話與合作。

新北市侯友宜市長參觀市府一樓大廳展出的「從鄰到一」新北社造展

新北市文化局長張䕒育說,在市府一樓大廳同步展出的「從鄰到一」新北社造展,以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SDGs)的架構,打造「社造交誼廳」、「永續柑仔店」以及「城市研究室」三大主題區,透過共同工作室形式,活潑輕鬆地呈現精采的社造案例。開展首日邀請到採集人共作室創辦人陳科廷,從農業及生態背景出發,分享坪林北勢溪流域的地方知識學,和其他志同道合夥伴成為團體,關心環境保護、地方產業,新一代的社造青年,以自身行動力轉動社區。

採集人共作室創辦人陳科廷,從農業及生態背景出發,分享坪林北勢溪流域的地方知識學

「從鄰到一」新北社造展即日起至10月20日於新北市政府一樓大廳展出,期間有近30場的案例分享會、15場手作及體驗課程,相關活動免費體驗,現場開放報名,歡迎把握機會參與,更多活動資訊可至新北市文化局官網社造博覽會專區(https://reurl.cc/VMQLEQ)或新北市社區營造輔導中心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community.newtaipeicity/)查詢。

「從鄰到一」新北社造展即日起至10月20日於新北市政府一樓大廳展出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008 15:17:39)臺灣推動社區營造已進入第三十年,透過不同世代的共同參與及協力合作,關心自己居住的土地,打造優質的社區文化並永續經營。新北市攜手臺灣社區營造學會,10月12日至10月20日在市府大樓共同辦理「2024FAPCE 亞太社造論壇暨學術研討會」及「從鄰到一」新北社造展。從國際論壇、社造分享會、手作課程等方面,讓民眾親身感受地方文化的活力。

呼應「社造30」,市府團隊規劃「從鄰到一」新北社造展,象徵從零到一、從鄰里擴大到地區,結合學會、信義房屋將市府一樓大廳打造成共同工作室(Co-working space),展現合作、連結、創造新意的精神,期間邀請多位社造人分享自身經歷、視角和生命故事。腦麻博士陳銘哲推動行無礙的走讀之旅,希望藉由自身科技專業與身體力行的反覆測試,產出友善路線,幫助更多需要無障礙服務的輪椅族、高齡長輩、親子家庭。浮游藝術共創工作室的黃俊齡,則介紹他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畢業的青年們,以田野採集、舞蹈、音樂、戲劇等元素,帶領觀眾在戶外以浪漫詩意的方式,重新認識浮洲在地文化。

腦麻博士陳銘哲與姊姊運用多樣化攝影器材,紀錄走讀所見,邀輪椅族探索新北各個角落。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表示,為了推動社會、環境、經濟等領域的永續,新北市將社區營造視為整體性的工作,因此跨局處成立「工作圈」,集結資源一起推動永續經濟、環境安全、努力深化在地社群連結,促進跨世代的對話與合作,實踐SDGs第17項指標不落下任何一個人的夥伴關係。欣逢社造在臺推動滿30周年,10月12、13日特邀請長期推動社造的單位,以及來自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從事社造與地方創生的專家學者,進行世代對話與全球社群公共治理議題探討。

北漂青年黃俊齡提出社造《浮游共生計畫》,將藝術融入街頭巷尾,追求社區居民與環境共生共融。

社造30「從鄰到一」10月12日起至10月20日在新北市政府一樓大廳登場,有精采的新北社造團隊經驗分享、沉浸式虛擬面試體驗,及布藝鑰匙圈、淡海風種子香包、幸福平安符、部落植萃手染等手作課程,更多活動資訊歡迎至新北市文化局-社區營造-成果展現-社造博覽會查詢(https://reurl.cc/VMQLEQ),或關注新北市社區營造輔導中心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community.newtaipeicity/)。

社造30「從鄰到一」10月12日起至10月20日在新北市政府一樓大廳登場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下稱文化局)補(獎)助辦理社區營造活動計畫,經審計部新北市審計處查核發現,申請案件數呈逐年下降趨勢,經函請研謀改善,已輔導發掘在地需求,鼓勵市民參與計畫提案,申請案件數已增加,且為近5年新高,有效促進市民參與社區營造活動。

審計處指出,文化局為喚醒市民對所居住社區的認識與關心,並凝聚共同意識,配合文化部社區營造三期及村落文化發展計畫(105至110年)暨社區營造及村落文化發展計畫(111至116年),持續補(獎)助辦理轄內社區營造活動,協助社區活化及永續經營,分為「一般性」、「基礎型」、「成長型」、「平台型」與「青年社造」等5 種類別,鼓勵市民參與社區公共事務,培養公民意識以促進在地認同,為社區創造出更多的活力與文化特色。

然而,審計處於111年9月查核發現,108至110年度申請補(獎)助辦理社區營造活動案件數,由108年度之62件逐年下降至110年度之54件,且111年度截至8月底亦僅42件,推動社區營造量能有待提升,審計處遂於111年11月函請文化局研謀改善。

審計處表示,經追蹤改善情形,文化局已持續加強輔導發掘在地需求,鼓勵市民踴躍參與計畫提案,並輔以獎助方式鼓勵青年積極參與社區營造活動,112年度申請補(獎)助辦理社區營造活動已增為63件,為近5年新高,且較111年度之42件增加21件,增幅達5成,有效促進市民參與社區營造活動。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123 11:40:28)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勇於突破創新,結合串流媒體,連續4年推出《新北動社造》電子雜誌,用最活潑的互動影音圖文,紀錄最感動人心的社造故事,讀者可不受時空限制,閱讀新北各地的社造人事物。最新一集《新北動社造》已經出刊,內容包括青年創新、多元平權等議題,也透過再度回訪,追蹤社造青年目前的發展。

這一集《新北動社造》收錄貢寮簡珮瑜守護里山環境提出的水牛文化保存行動;樹林青農邱昌宏以食農教育及農事體驗,促進北大特區新舊居民間的交流;鶯歌林威翰以人本交通串聯文史導覽,打造兼顧生態與人文的宜居環境;關注東南亞移工的One-Forty透過教育幫助移工找回自信;南洋台灣姊妹會串連新住民社群網絡,幫助婚姻移民女性自立自強;同時也追蹤曾受訪青年這些年來的努力成果,展現他們返鄉關懷在地的成長與蛻變。文史工作者以鶯歌走讀活動穿街走巷,帶領民眾體會人行道路對環境的重要性
文史工作者以鶯歌走讀活動穿街走巷,帶領民眾體會人行道路對環境的重要性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表示,為鼓勵全齡化的社造,透過落實在地行動的過程,提供不同世代間的對話機會,凝聚地方共識,不同過往的社造年度成果多以紙本圖文紀錄出版,搭配閱聽習慣的改變,特別連續4年推出動社造系列,走訪山海城鄉,納入42篇報導、13支影片,紀錄每個社造人努力活出理想的故事,透過創新及改變,讓更多人感同身受,進而一起加入社造行動。

歡迎至新北市文化局網站瀏覽更多《新北動社造》多采多姿,感動人心的故事(https://gov.tw/Lv3)。
坪林青年-推動社區營造聚焦於河川保育及社區的永續發展,希望坪林的好山好水被珍惜。
坪林青年-推動社區營造聚焦於河川保育及社區的永續發展,希望坪林的好山好水被珍惜。非營利組織One-Forty為移工開辦教育課程,希望化解語言及文化隔閡產生的誤解衝突。
非營利組織One-Forty為移工開辦教育課程,希望化解語言及文化隔閡產生的誤解衝突。貢寮依然可以見到傳統牛耕,充滿農村風情的動人畫面
貢寮依然可以見到傳統牛耕,充滿農村風情的動人畫面貢寮社區推出各種共學活動,讓嚮往農村生活的社會大眾有機會參與體驗。
貢寮社區推出各種共學活動,讓嚮往農村生活的社會大眾有機會參與體驗。

【新北市訊】「水返腳街道博物館」是一間蒐藏多年汐止在地記憶的老屋,在新北社造青年廖珮璇和「返腳咖工作室」夥伴的努力下,從空間整理、設計到改造,並定時舉辦展覽、工作坊、導覽與讀書會等活動,參加的成員從7歲到80歲都有,歲數差距超過一甲子,讓老中青不同世代暢談相同的話題,使老屋搖身一變為共學基地。

110年以「水返腳街道博物館」計畫獲得新北市文化局一般性補助的廖珮璇,起初參加由在地青年組成的「返腳咖工作室」,自106年開始投入社造工作,陸續獲得新北市及文化部經費補助,進行刊物、街道博物館和策展。後續也接受青山國中小及至善汐止Wawa森林兒少社區聚點的邀約,展開合作,號召更多的汐止年輕夥伴加入共學。

廖珮璇表示,自己正職是做社區規劃,經常到許多地方,工作一段時間後,萌生了想把這份信念帶回從小養育自己的這塊土地。因此從踏查和共學開始,重新認識這塊土地,一起做些好玩的事情,不管是刊物、展覽或是共學活動,都是號召大家一起認識汐止的媒介,透過行動找回生活感,也不必事事都往台北跑。

廖珮璇進一步表示,106至109年是返腳咖行動能量最高的時候,由於成員同時都有正職在身,因此110年起步伐開始漸緩。不過當時團隊已經整理好「水返腳街道博物館」,加上還有一群在行動過程結識的各路汐止人,因此心想絕不能讓能量就此中斷,於是決定透過簡單的小計畫,延續大家對汐止的關心,進而挑選關於河、都市計畫、博物館為主題的共學,讓不同特質、各年齡層的夥伴都能夠持續參與。廖珮璇心滿意足的說,感到最開心就是邀請到移居汐止的都市計畫技師、以及在汐止深耕已久的生態工作者擔任講師,透過實際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分享最真實的經驗,覺得非常有感也非常溫暖。

新北市文化局表示,新北市111年社區營造一般性補助計畫第2梯次徵件,自即日起至7月5日止,只要年滿20歲就有提案資格,歡迎沒有經驗但有志從事社造工作的民眾踴躍提案,小試身手一下。補助金額最高新臺幣5萬元。詳情請至新北市文化局網站社造專區 https://www.culture.ntpc.gov.tw/ 或「新北市社區營造中心」臉書粉絲專頁查詢。






新北市社區發展營造現況概述
一、面對變局勇於改變
二、把過去累積變成現今的力量
三、從民眾感受出發的文化生活圈議題
四、從多元到豐富
五、以社區營造作為轉動文化政策的核心工程

工作概況及簡史

新北市外來人口居多,可說是典型臺灣移民社會的縮影,外來人口或為求學、或為就業,無心亦無空閒參與社區公共事務,尤以人口聚集較多的都市為甚,相對的是民眾對公共事務漠視的結果,導致對社區缺乏認同感,及社區事務推動相當困難。為了因應這種狀況,92年成立了「社區營造中心」,不僅使其成為社區面對政府的特定窗口,也進一步成為政府與社區的溝通介面與平臺,透過深耕、有系統的方式營造社區,無論是公民意識的再教育、社區自主提案的輔導、或是計畫的執行、人才的培訓工作,都給予最大協助。93年至今持續以深化及廣化方式,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整合,一方面將過去曾接受過補助的社區納入營造對象,一方面也進行資源的串聯整合,使社造中心成為資源整合平臺,提供社區全面的服務及輔導。

施政重點:

(一) 扎根青年種子,打造以社區營造的為基礎的公民意識。
(二) 持續培養社區影像資源,強化社區與藝文活動,來塑造民眾的在地認同。
(三) 結合藝文館舍、社區大學與各級學校,活化社區資源,打造區域文化生活,從解決社區問題提升到公共議題參與。
(四) 推動新北市行政社造化,期待透過人才培力與營造點補助機制鼓勵社區間文化交流,發展社區特色,輔導社區自主營造能力。

未來展望

「社區營造」為促發社區居民自主、自發的關懷生活環境、發掘社區文化,是一種由下而上的全面性活動,以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為目標。本市推動社區營造有三個階段性任務:首先透過補助營造點各項活動,增進社區民眾的認同感,並辦理社區人才培訓,協助社區工作推廣。其次建立普遍、進階性的補助辦法,並安排社區觀摩、座談會及社區營造成果展,增加社區間交流的機會,使各社區能激發創意、開展視野,並促成彼此的連結互助。最後當社區居民自主意識產生後,社區組織開始自發性的推動社區工作,行政部門的工作重點便應逐漸由輔導轉為支援協助,以達永續性的社區營造。

接下來之工作目標將以行政社造化為主要推動方向,深化跨局處資源整合,推動社造培力制度之系統化,以生活圈的概念,開啟與鄰近縣市社造之議題連結,推動市府跨局處社區營造。此外,也以活動社造化之精神擴大社區參與之層面,將活動由外部招標規劃切割為部份內部規劃與執行,並強化社區參與執行在地文化慶典等大型活動之能力與產業經營之能力,藉以加強社區內部自我成長學習與培力機制。




「新新厝邊生活-2021新北社造成果展」

新北市社區營造成果展今年受到疫情影響,從實體活動改為網路及社區小旅行,並以「新新厝邊生活」為主題,策劃10場線上活動及2場體驗小旅行,並讓民眾上傳屬於自己的「新新生活點子」,就有機會獲得社區在地特色小禮。

今年受疫情影響,2021新北社造成果展虛實整合系列活動,邀請超過10組社區營造團隊共同策劃10場線上活動,跨域串聯山海城的社區社群,彼此交流與對話。另以山、海、城社區小旅行,展現新北在地生活魅力,讓民眾更能認識彼此的生活,也看見擁有包容、多元、共好精神的New Taipei Lifestyle。

首次參與社造成果展的「遊境感知所」團隊代表葉俞君表示,籌備階段走進其他團隊場域,交換彼此的社區日常是最有趣的部分,這個過程就像帶著旅行限定的旺盛好奇心,挖掘意想不到的驚喜。

逾70歲的泰山大科社區資深新北社造人阿員姊則說,這次線上教學對她而言是全新體驗,因為過往都是面對面直接教學,首次改由網路途徑,她每天都在想怎麼做線上教學的細節,盼能達到與現場一樣的教學效果。

10場線上體驗包含汐止金龍市場導覽、中和新住民的東南亞料理教學、新店暗坑文化秘辛分享、三芝型染日曆教學等,而平溪菁桐團隊則將礦工阿嬤的故事導入Gather Town,帶大家玩實境解謎。

2場在地體驗鎖定新莊、北海岸等區域,分別為「夜幕降臨,新莊時間靜止:散步清朝河港、夜訪地藏庵、深入都會叢林的人與水岸」,與「北海岸的真空練習:跟著潮汐呼吸、沙洲中耙文蛤、三芝型染年曆」。2條路線都由多個鄰近社區共同設計規劃,強調共創與實驗精神。




2020新北社造 「趣味厝邊」生活指南

 

「社區總體營造」自199312月提出以來,歷經20餘年的推動,不僅僅是一項地方文化基礎建設,也是提供公民參與最重要的基礎建設,讓民眾透過社造營造來營造社區,進而參與公共議題,解決地方問題。


2020年新北市政府文化局以「趣味厝邊」為主題繼續透過社區營造,鼓勵市民朋友揪團進行社造提案,挖掘地方特色,共同打造理想家園;本次邀集今年獲補助的營造點及青年社造、社會局、農業局、經發局,再加上貢寮區公所及林口區公所,總共35組社造團隊共襄盛舉體驗新北社區35種超級好玩的生活方式,一起來上山下海、在城裡巷間玩耍,體會傳統及穿越未來的趣味生活。

 

跨世代交流 社造心法


35個社區單位在111日齊聚空軍三重一村傳授社造心法,依照區域發展特色,規劃山、海、城3種特色生活型態,帶來各自的在地故事、生活智慧或技藝傳承。包含林口地區子弟戲的文化記憶、從古地契看新店開發史、新住民與原住民的舞蹈交流、三重大拜拜辦桌文化、泰山產業的文化史,及礦業文化的產業紀錄及生命史等。現場也舉辦親子體驗手作活動、介紹地方知識的說故事工作坊等的「厝邊學堂」,等著大家一起來同樂。

 

各顯神通!山海城大會師


為了讓更多人感受新北社造的活力與趣味,空軍三重一村18號眷舍,加碼推出為期2週的限時展覽「限時解密!山海城秘笈展」,在展場取得生活任務卡,走進新北的「海的廚房」、「山的書房」與「城的飯廳」,找到幫主人公一家人解決問題的辦法,也在這裡獲取更多新北生活智慧,任務卡更可以拿回家,組合成獨一無二的任務秘笈,回家後可參考任務秘笈帶來的靈感,在生活中實踐,創造屬於自己的新北趣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