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臺科大文化底蘊USR計畫三度慶祝世界遺產日 以MR科技融合街區遊戲,讓民眾跟著官員走進清代的國境之門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17 09:16:06) 南臺科大教育部的「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團隊,自詡經營的五條港場域為世界遺產,因此從2023年開始推出「港井出發吧!」活動,以數位科技重現遺產場景,響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訂定的4月18日「世界遺產日」,藉此提升大眾對重要文化古蹟與遺址的認識,並倡導五條港文化遺產保存的重要性。計畫團隊日前借助MR擴增實境科技並導入闖關遊戲,在清代接官亭與風神廟的歷史場域,引領民眾穿越時空來到250年前跟著清代官員登岸踏入國境之門,了解當時接官亭官員們送往迎來的情景。
MR體驗透過手機對準接官亭前的圖板(右圖),出現吉祥物小井兒,跟著小井兒移動到接官亭,便能穿越時空與登岸的官員相遇(左圖)。
今年的「港井出發吧3:迎官接影」一樣是由多樂系謝承勳老師的人培室學生團隊,繼去年「港井出發吧! 2:尋街歷巷MR體驗遊戲」的研發經驗下,改善重現南勢港(北勢港)港道貨運情景畫面氛圍不夠擬真問題,經一整年的研發加強貼近現場景物,以及場景的美術再現,此次推出的「迎官接影」讓民眾能融入清代官員角色中,不再是「港井出發吧! 1與2」,只能當旁觀的觀賞者。此外,為讓活動能更符合世界遺產日的認識文化資產進而保存文化的宗旨,文化底蘊團隊首次將MR科技結合以1777年蔣元樞古地圖為主軸的穿越旅圖街區遊戲,讓民眾跟著官員從南河港登岸穿越接官亭來到風神廟稍作休息後,還能透過穿越旅圖街區遊戲強化接官亭歷史場域的文化認識,獲得參與民眾的好評連連。
民眾開心體驗穿越旅圖闖關遊戲的情景。
本次「迎官接影」活動的亮點除了MR科技與闖關遊戲外,計畫團隊對於活動氛圍的營造以及精緻的美術設計,都是讓活動成功的主因。民眾前來先參與認識世界遺產日介紹後,隨即抽取本次活動的詩人、工匠、旅人、畫師的扮演角色,拿著遊戲DM便開始以該角色踏上穿越時空的旅程。活動進行中還得以自己扮演的角色,在接官亭周遭的歷史場景尋找該角色相關的實物景象,最後闖關成功才能與自己扮演角色的人形立牌合影,讓每人都留下難忘的文化穿越之旅。
親子學員闖關情景。
南臺科大黃能富校長表示,文化底蘊團隊選定的「接官亭」為清代官員來臺登陸的重要地標,被譽為臺灣的「國境之門」,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活動吸引親子與年輕族群報名參與,上架日即秒殺完售,還有許多民眾留言敲碗希望再開名額。對於活動的回饋民眾表示MR互動體驗與知識闖關的環節,讓接觸歷史不再遙遠,而是能親身探索體驗。期許計畫團隊未來能在數字與AI科技下再現更多歷史文化場景,並拓展更多年齡層與族群來參與文化活動,共同保存文化,落實南臺科大文化永續的社會責任。
民眾闖關前,先於神農街博物館服務中心聽取認識世界遺產日的介紹情景。
民眾闖關成功後與自己扮演角色的人形立牌合影。
南臺科大文化底蘊USR計畫點亮神農街 元宵燈展圓滿落幕 十五萬人次共賞璀璨花燈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310 14:25:04)
閉幕式大合照,展現閉幕式盛況,學生與貴賓齊聚一堂,共同見證花燈展的完美落幕,象徵社群的共同參與。
南臺科大教育部的「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團隊,經營神農街元宵花燈展有成,今年粗估吸引十五萬以上的人潮來此朝聖,感受全台最有年味氛圍的燈展。
日前舉辦閉幕式,在200位參與燈展自主學習課程學生的見證下,揮灑彩帶與高空煙火中與燈展的花燈再見,並啟動路燈模式,讓盞盞花燈轉換成路燈,繼續在神農街閃耀。

「超級比一比」活動,捕捉民眾對比老屋今昔的瞬間,生動呈現神農街25年來的歲月變遷,吸引眾人的目光。
細數蛇年燈展,民眾來神農街除了賞花燈感受濃濃年味外,也熱情的參與燈展推出的相關活動,其中猜燈謎活動早在一週內獎品就兌換一空,店家紛紛貼上「燈謎獎品發放完畢」字樣,許多遲來的民眾只好嘆息晚來一步。
今年新推出的超級比一比活動,讓民眾拿著25年前老屋的照片,站在現今老屋前比比看,25年來神農街與老屋變化情景,頗受民眾的喜愛。拍下燈展最美場景兌換金華府的愛心祈福卡,寫上滿滿對今年期許與祝福,許多民眾掛在金華府的許願架上,祈願獲得金華府神明的祝福。
因應神農街住民感受到國際遊客造訪的頻率有越來越多的趨勢,蛇年首次推出外國人畫花燈的活動,獲得國際遊客支持,有來自德國、英國、加拿大、艾沙尼亞、芬蘭與馬來西亞等國的遊客參與,除了讓遠道而來的外國朋友認識燈展外,也讓傳統年味多了國際的氛圍。

外國遊客彩繪花燈,展示國際遊客的創作成果,強調燈展的國際化特色,突顯文化交流的火花。
閉幕式沿襲開幕以燈展第八年的數字8為主題,在南臺科大通識中心蔡蕙如主任、台南市文化協會鄭道聰創會會長以及中西區公所蔡佳甫區長的致辭勉勵下展開,隨即進行「圈圈無限大永續神農街燈展」活動,讓在場學生以螢光條與星星扣環組成雙環後,再由與會貴賓幫學生將雙環打開成8字,獲得貴們無限的祝福,學生再以彩帶回送祝福給貴賓。最後在無限的祝福下,送走燈展的花燈,迎來未來十個多月繼續綻放光芒的路燈。

學生彩帶回禮,呈現學生以彩帶向貴賓致意的溫馨畫面,傳達彼此間的祝福與感謝,讓人感受現場的熱情。
南臺科大黃能富校長表示,文化底蘊USR計畫團隊創造了神農街路燈的傳奇,讓老街在燈展後仍繼續的亮燈,贏得台南最美夜景的稱號。期待團隊能如今年燈展主題無限大,永續300歲老街的燈展,落實南臺科大的社會責任與永續老街文化的承諾。

彩帶交織的完美句點,著重呈現學生回禮彩帶的情景,使人能夠更深的感受到,蛇年神農街元宵花燈展,那完美的結束畫面。
南臺科大文化底蘊USR團隊攜手鹽水鎮南宮 蜂炮文化體驗小旅行秒殺爆滿!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221 16:24:00) 南臺科大教育部「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鹽水團隊,日前與鹽水鎮南宮攜手合作舉辦「蛇年蜂炮小旅行─鹽水蜂炮文化體驗之旅」。在鹽水區公所的支持下,活動資訊於公所官網釋出後,報名情況超乎預期,瞬間秒殺爆滿,獲得各地遊客熱烈支持與喜愛,給予鹽水團隊莫大的肯定與鼓舞。
鹽水團隊每年規劃的蜂迷小旅行,其中與鹽水鎮南宮攜手合作的「鹽水蜂炮文化體驗之旅」,一直是熱門活動之一。今年為將蜂炮文化推廣至全台,首度採取網路報名方式,讓有興趣深入了解蜂炮文化的民眾,能更進一步認識其文化底蘊與意義。
令人驚喜的是,不僅外地民眾爭相報名,連鹽水在地居民也加入搶名額的行列,可見這項備受國際推崇的蜂炮文化,極需推廣讓民眾認識與學習。
鹽水蜂炮的歷史,可追溯至清朝光緒年間,當時鹽水地區爆發瘟疫,居民向關聖帝君祈求庇佑,迎請神轎遶境,沿途燃放爆竹驅逐瘟神,瘟疫因此消除。此後,燃放鞭炮的習俗便流傳下來,演變成今日元宵節的重頭戲。
2025年鹽水蜂炮文化體驗課程,鹽水區公所陳文琪區長到場支持,在開場致詞後,由文化底蘊鹽水團隊邱瀅儒老師介紹活動意義與小旅行內容,接著由鎮南宮陳嘉隆總幹事解說蜂炮由來,以及參加鹽水蜂炮慶典的注意事項,並讓學員親自體驗穿著蜂炮衣的正確配備。
透過蜂炮架介紹蜂炮施放前的製作程序,包含炮城的整理、清潔、曝曬、組裝、架設、蜂炮裝填、淨香爐除穢等重要儀式,以及架設炮台的傳統禁忌,並教育宣導蜂炮施放的安全觀念,使參與學員對蜂炮有全面而完整的認識與了解。
在炮城組裝體驗部分,鹽水團隊首次分組進行,分為成年組與親子組。成年組由鎮南宮陳嘉隆總幹事與第二、三代管理人楊竣雄、楊佳軒父子共同指導學員,學習如何在砲架上綁上蜂炮,並讓學員親手將蜂炮綁在鎮南宮預計施放的炮架上,使學員們充滿臨場感,小心翼翼地虔誠綁上蜂炮。
親子組則考量孩童身高因素,特別使用計畫團隊為鹽水地區國小學生研發的「認識傳統竹砲架」課程,以縮小比例的竹砲架,讓親子組孩童能輕鬆綁上蜂炮。親子組指導講師則由鎮南宮第四代、國小四年級的楊昀達同學擔任,在年齡相仿的楊昀達同學指導下,親子組孩童皆充滿信心完成任務。
南臺科大黃能富校長表示,文化底蘊鹽水團隊舉辦蜂炮文化體驗小旅行已有多年的經驗,致力於鹽水蜂炮的文化傳播,不遺餘力,值得嘉許。
今年首度分為成年組與親子組,並安排作為蜂炮繞境開路先鋒的鎮南宮,由第二代至第四代管理人親自指導民眾,彰顯蜂炮文化的傳承,也展現南臺科大學社會實踐的量能與落實文化永續理念的行動力。
資料來源:Southern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www.stust.edu.tw/
鹽水蜂炮文化體驗之旅活動大合照

鹽水區公所陳文琪區長致辭並介紹活動

鎮南宮陳嘉隆總幹事解說蜂炮衣的正確穿法

鎮南宮第二代管理人楊竣雄先生教導學員認識蜂炮

鎮南宮管理人第四代楊昀達同學(左二),指導親子組綁蜂炮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