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7

USR【崑山科技大學】開江.破竹-台江地方創生與文化再現計畫

 

崑大創媒學院USR計畫實踐走讀台江 「大道公生」共踏百年文化路徑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17 13:59:32)  為落實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崑山科大創意媒體學院今年起執行USR計畫「開江.破竹—台江地方創生與文化再現計畫」,以教育深耕與文化推廣為核心,保存並再現台江文化記憶,3月30日由創媒學院院長邱國峻親自率領校內師生前往台南市安南區,參與第十八屆「大道公生」遊學行路,促進對台江文化的了解。

該次USR計畫「開江.破竹—台江地方創生與文化再現計畫」由創媒學院執行,計畫為期三年,依序由空間設計系、視訊傳播設計系、視覺傳達設計系為主要實踐單位。當日「大道公生」遊學行路活動便有空設系與視傳系師生參與,全體參與者於海尾朝皇宮集合,台南市副市長葉澤山親臨主持啟程儀式,本屆活動以「台江十六寮朝聖之路」為主題,從海尾朝皇宮出發,行經十六寮拓墾古道、百年上學路,踏查沿途村廟、老樹、老茨與古厝聚落等文化路徑。徒步行程搭配部分車程延伸,最終回到朝皇宮,參加傳統「卜平安龜」祈福儀式,向大道公乞求一整年平安順利。

「大道公生」作為台江地區長期推動的文化教育活動,特別強調本土教育從小扎根,鼓勵在地學校、社團、家庭以班級或社區為單位參與,其中以國小中高年級以上學童為主要參與對象,參與者完成全程遊學後,將獲頒「台江本土教育學習證書」,鼓勵青年與學童認識文化、回應土地。崑大師生在當日也攜手安慶國小孩童共同撿拾家鄉植物,進行自然觀察,並以植物敲染手作體驗,促成跨校共學交流,實踐在地素材的文化應用。

本次活動除了創媒學院師生外,也特別邀請到機械工程系的國際生,透過親身走訪與文化互動,感受台灣地方文化的深度與溫度。活動中,一同參與廟埕儀式與祈福活動,展現文化交流的活力,也讓USR計畫走向多元共融與實踐國際視野。

創媒學院院長邱國峻表示,USR計畫「開江.破竹」致力推廣在地文化,此次「大道公生」遊學行路活動與計畫之核心目標相契合,雙方皆以文化走讀、信仰理解、世代共學與地方連結為實踐重點。活動透過實地踏查、跨齡共學、紀錄與創作等多元形式,不僅深化學生對台江地方文化的理解,也展現計畫中推動「文化再現」、「在地參與」、「世代連結」的行動策略。藉由實踐場域的共學與合作,期望在社會溝通中提升公眾對台江歷史的認識與認同,共同實踐地方文化的永續發展。

Kun Shan University:https://www.ksu.edu.tw/focusNews/detail/15194


創媒學院執行USR計畫,帶領師生參與 「大道公生」了解台江文化,全體合影

創媒學院院長邱國峻(左4)與師生於代天府合照

崑大師生攜手安慶國小孩童進行植物敲染體驗

視傳系曾薰誼老師撿拾植物

學童撿拾及觀察植物



USR【南臺科技大學】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


南臺科大文化底蘊USR計畫三度慶祝世界遺產日 以MR科技融合街區遊戲,讓民眾跟著官員走進清代的國境之門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17 09:16:06)  南臺科大教育部的「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團隊,自詡經營的五條港場域為世界遺產,因此從2023年開始推出「港井出發吧!」活動,以數位科技重現遺產場景,響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訂定的4月18日「世界遺產日」,藉此提升大眾對重要文化古蹟與遺址的認識,並倡導五條港文化遺產保存的重要性。計畫團隊日前借助MR擴增實境科技並導入闖關遊戲,在清代接官亭與風神廟的歷史場域,引領民眾穿越時空來到250年前跟著清代官員登岸踏入國境之門,了解當時接官亭官員們送往迎來的情景。

MR體驗透過手機對準接官亭前的圖板(右圖),出現吉祥物小井兒,跟著小井兒移動到接官亭,便能穿越時空與登岸的官員相遇(左圖)。

今年的「港井出發吧3:迎官接影」一樣是由多樂系謝承勳老師的人培室學生團隊,繼去年「港井出發吧! 2:尋街歷巷MR體驗遊戲」的研發經驗下,改善重現南勢港(北勢港)港道貨運情景畫面氛圍不夠擬真問題,經一整年的研發加強貼近現場景物,以及場景的美術再現,此次推出的「迎官接影」讓民眾能融入清代官員角色中,不再是「港井出發吧! 1與2」,只能當旁觀的觀賞者。此外,為讓活動能更符合世界遺產日的認識文化資產進而保存文化的宗旨,文化底蘊團隊首次將MR科技結合以1777年蔣元樞古地圖為主軸的穿越旅圖街區遊戲,讓民眾跟著官員從南河港登岸穿越接官亭來到風神廟稍作休息後,還能透過穿越旅圖街區遊戲強化接官亭歷史場域的文化認識,獲得參與民眾的好評連連。

民眾開心體驗穿越旅圖闖關遊戲的情景。

本次「迎官接影」活動的亮點除了MR科技與闖關遊戲外,計畫團隊對於活動氛圍的營造以及精緻的美術設計,都是讓活動成功的主因。民眾前來先參與認識世界遺產日介紹後,隨即抽取本次活動的詩人、工匠、旅人、畫師的扮演角色,拿著遊戲DM便開始以該角色踏上穿越時空的旅程。活動進行中還得以自己扮演的角色,在接官亭周遭的歷史場景尋找該角色相關的實物景象,最後闖關成功才能與自己扮演角色的人形立牌合影,讓每人都留下難忘的文化穿越之旅。

親子學員闖關情景。

南臺科大黃能富校長表示,文化底蘊團隊選定的「接官亭」為清代官員來臺登陸的重要地標,被譽為臺灣的「國境之門」,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活動吸引親子與年輕族群報名參與,上架日即秒殺完售,還有許多民眾留言敲碗希望再開名額。對於活動的回饋民眾表示MR互動體驗與知識闖關的環節,讓接觸歷史不再遙遠,而是能親身探索體驗。期許計畫團隊未來能在數字與AI科技下再現更多歷史文化場景,並拓展更多年齡層與族群來參與文化活動,共同保存文化,落實南臺科大文化永續的社會責任。

民眾闖關前,先於神農街博物館服務中心聽取認識世界遺產日的介紹情景。

民眾闖關成功後與自己扮演角色的人形立牌合影。


南臺科大文化底蘊USR計畫點亮神農街 元宵燈展圓滿落幕 十五萬人次共賞璀璨花燈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310 14:25:04) 


閉幕式大合照,展現閉幕式盛況,學生與貴賓齊聚一堂,共同見證花燈展的完美落幕,象徵社群的共同參與。

南臺科大教育部的「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團隊,經營神農街元宵花燈展有成,今年粗估吸引十五萬以上的人潮來此朝聖,感受全台最有年味氛圍的燈展。

日前舉辦閉幕式,在200位參與燈展自主學習課程學生的見證下,揮灑彩帶與高空煙火中與燈展的花燈再見,並啟動路燈模式,讓盞盞花燈轉換成路燈,繼續在神農街閃耀。


「超級比一比」活動,捕捉民眾對比老屋今昔的瞬間,生動呈現神農街25年來的歲月變遷,吸引眾人的目光。

細數蛇年燈展,民眾來神農街除了賞花燈感受濃濃年味外,也熱情的參與燈展推出的相關活動,其中猜燈謎活動早在一週內獎品就兌換一空,店家紛紛貼上「燈謎獎品發放完畢」字樣,許多遲來的民眾只好嘆息晚來一步。

今年新推出的超級比一比活動,讓民眾拿著25年前老屋的照片,站在現今老屋前比比看,25年來神農街與老屋變化情景,頗受民眾的喜愛。拍下燈展最美場景兌換金華府的愛心祈福卡,寫上滿滿對今年期許與祝福,許多民眾掛在金華府的許願架上,祈願獲得金華府神明的祝福。

因應神農街住民感受到國際遊客造訪的頻率有越來越多的趨勢,蛇年首次推出外國人畫花燈的活動,獲得國際遊客支持,有來自德國、英國、加拿大、艾沙尼亞、芬蘭與馬來西亞等國的遊客參與,除了讓遠道而來的外國朋友認識燈展外,也讓傳統年味多了國際的氛圍。


外國遊客彩繪花燈,展示國際遊客的創作成果,強調燈展的國際化特色,突顯文化交流的火花。

閉幕式沿襲開幕以燈展第八年的數字8為主題,在南臺科大通識中心蔡蕙如主任、台南市文化協會鄭道聰創會會長以及中西區公所蔡佳甫區長的致辭勉勵下展開,隨即進行「圈圈無限大永續神農街燈展」活動,讓在場學生以螢光條與星星扣環組成雙環後,再由與會貴賓幫學生將雙環打開成8字,獲得貴們無限的祝福,學生再以彩帶回送祝福給貴賓。最後在無限的祝福下,送走燈展的花燈,迎來未來十個多月繼續綻放光芒的路燈。


學生彩帶回禮,呈現學生以彩帶向貴賓致意的溫馨畫面,傳達彼此間的祝福與感謝,讓人感受現場的熱情。

南臺科大黃能富校長表示,文化底蘊USR計畫團隊創造了神農街路燈的傳奇,讓老街在燈展後仍繼續的亮燈,贏得台南最美夜景的稱號。期待團隊能如今年燈展主題無限大,永續300歲老街的燈展,落實南臺科大的社會責任與永續老街文化的承諾。


彩帶交織的完美句點,著重呈現學生回禮彩帶的情景,使人能夠更深的感受到,蛇年神農街元宵花燈展,那完美的結束畫面。


南臺科大文化底蘊USR團隊攜手鹽水鎮南宮 蜂炮文化體驗小旅行秒殺爆滿!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221 16:24:00)  南臺科大教育部「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鹽水團隊,日前與鹽水鎮南宮攜手合作舉辦「蛇年蜂炮小旅行─鹽水蜂炮文化體驗之旅」。在鹽水區公所的支持下,活動資訊於公所官網釋出後,報名情況超乎預期,瞬間秒殺爆滿,獲得各地遊客熱烈支持與喜愛,給予鹽水團隊莫大的肯定與鼓舞。

鹽水團隊每年規劃的蜂迷小旅行,其中與鹽水鎮南宮攜手合作的「鹽水蜂炮文化體驗之旅」,一直是熱門活動之一。今年為將蜂炮文化推廣至全台,首度採取網路報名方式,讓有興趣深入了解蜂炮文化的民眾,能更進一步認識其文化底蘊與意義。

令人驚喜的是,不僅外地民眾爭相報名,連鹽水在地居民也加入搶名額的行列,可見這項備受國際推崇的蜂炮文化,極需推廣讓民眾認識與學習。

鹽水蜂炮的歷史,可追溯至清朝光緒年間,當時鹽水地區爆發瘟疫,居民向關聖帝君祈求庇佑,迎請神轎遶境,沿途燃放爆竹驅逐瘟神,瘟疫因此消除。此後,燃放鞭炮的習俗便流傳下來,演變成今日元宵節的重頭戲。

2025年鹽水蜂炮文化體驗課程,鹽水區公所陳文琪區長到場支持,在開場致詞後,由文化底蘊鹽水團隊邱瀅儒老師介紹活動意義與小旅行內容,接著由鎮南宮陳嘉隆總幹事解說蜂炮由來,以及參加鹽水蜂炮慶典的注意事項,並讓學員親自體驗穿著蜂炮衣的正確配備。

透過蜂炮架介紹蜂炮施放前的製作程序,包含炮城的整理、清潔、曝曬、組裝、架設、蜂炮裝填、淨香爐除穢等重要儀式,以及架設炮台的傳統禁忌,並教育宣導蜂炮施放的安全觀念,使參與學員對蜂炮有全面而完整的認識與了解。

在炮城組裝體驗部分,鹽水團隊首次分組進行,分為成年組與親子組。成年組由鎮南宮陳嘉隆總幹事與第二、三代管理人楊竣雄、楊佳軒父子共同指導學員,學習如何在砲架上綁上蜂炮,並讓學員親手將蜂炮綁在鎮南宮預計施放的炮架上,使學員們充滿臨場感,小心翼翼地虔誠綁上蜂炮。

親子組則考量孩童身高因素,特別使用計畫團隊為鹽水地區國小學生研發的「認識傳統竹砲架」課程,以縮小比例的竹砲架,讓親子組孩童能輕鬆綁上蜂炮。親子組指導講師則由鎮南宮第四代、國小四年級的楊昀達同學擔任,在年齡相仿的楊昀達同學指導下,親子組孩童皆充滿信心完成任務。

南臺科大黃能富校長表示,文化底蘊鹽水團隊舉辦蜂炮文化體驗小旅行已有多年的經驗,致力於鹽水蜂炮的文化傳播,不遺餘力,值得嘉許。

今年首度分為成年組與親子組,並安排作為蜂炮繞境開路先鋒的鎮南宮,由第二代至第四代管理人親自指導民眾,彰顯蜂炮文化的傳承,也展現南臺科大學社會實踐的量能與落實文化永續理念的行動力。

資料來源:Southern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www.stust.edu.tw/


鹽水蜂炮文化體驗之旅活動大合照


鹽水區公所陳文琪區長致辭並介紹活動


鎮南宮陳嘉隆總幹事解說蜂炮衣的正確穿法


鎮南宮第二代管理人楊竣雄先生教導學員認識蜂炮


鎮南宮管理人第四代楊昀達同學(左二),指導親子組綁蜂炮的情景



2025-04-16

2025 台中市人本環境設計學生競圖

 

首屆「台中人本環境學生競圖」揭曉 120件參賽作品展現創意實力

首屆「2025台中市人本環境設計學生競圖」評審結果揭曉!此次競圖以「給學童一條安全的通學路徑」為主題,共吸引全國13所大專院校、提交120件創意設計參賽。經過兩階段激烈評選,最終選出21件優秀作品,其中首獎由朝陽科技大學景觀及都市設計系作品《綠鏈拼接流》奪得;台中市政府建設局指出,所有獲獎作品將於4月25日「2025台中市道路人本環境政策發展論壇」頒發獎狀與獎金,歡迎所有關心友善人行環境議題的民眾共同見證。

建設局長陳大田表示,台中市政府首創「全國大專院校人本環境設計學生競圖」,共吸引全國13所相關科系的大專院校學生熱烈參與,提交120件針對學童與社區民眾步行環境優化的設計方案。

參賽作品不僅展現創新設計思維,更呈現與在地居民、學校及社群互動的參與過程,充分展現青年投入人本環境建設的熱情與潛力。經過評審團嚴謹且公正的評選程序,共選出21件優秀作品,總獎金高達10萬5,600元。



陳局長進一步說明,首獎作品「綠鏈拼接流」以忠孝國小周邊為設計基地,提出綠意導向的步行系統與彩色街道路口設計,強調生活場域的串聯,打造兼具美感與實用性的友善步行環境。


貳獎作品「休克復甦計畫」,是透過居仁國中、台中女中等學校街道節點改善診斷與設計手法,展現對都市機能復甦的設計想像。


參獎作品「知行風鈴」,透過與里長、立人國中校長、師生舉辦兩次工作坊,以「吃在北平、穿在天津、行在捷運、花開風鈴」為發想,創造一個在地參與之人本環境。


建設局表示,「給學童一條安全的通學路徑」是市府施政重點,為持續打造安全友善的通學環境,市府建設團隊整合校園周邊公共設施、優化樹穴設計、調整車道並配合校園圍牆退縮,建置寬敞順暢的人行道,並針對路口擴大人行空間、縮短與調整行穿線,設置安全停等區域,以提升通行安全。

此外,也積極運用再生材料提升道路強度,降低工程對環境的衝擊,同時改善鋪面透水性並增植綠化,打造低碳、循環、永續的道路系統。市府更將校園人行環境延伸至公園、綠帶、兒童遊戲場及社區活動中心,從「點」到「線」擴展至「面」,全方位建構安全優質的行人路網,實踐「行人友善之都」的政策目標。

建設局指出,此次競圖評選由市府代表、學界專家及景觀總顧問團隊共同組成6人評審團,感謝評審委員的專業投入,也感謝各大專院校與學生熱情參與,為人本環境設計注入豐沛創意與動能。

得獎作品將於4月25日舉行的「2025年台中市道路人本環境政策發展論壇」中公開頒發獎狀與獎金,並於會場展示所有獲獎設計,展現青年對人本環境的實踐力與貢獻,論壇報名期間至4月17日 ( https://forms.gle/2ZvSj84oi5WWAdg97 ),歡迎對道路人本發展與友善行人議題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與。

更多活動與得獎資訊,請上「2025台中市人本環境設計學生競圖」網站( https://a20241142.wixstudio.com/my-site-5 ),或上「建設大台中」Facebook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cgovconstruction/ )查詢掌握第一手消息。


總獎金高達10.5萬元! 全國首創「2025台中市人本環境設計學生競圖」開跑

台中市長盧秀燕重視人本交通與教育發展,致力打造友善宜居的城市環境。為鼓勵大專院校學生參與城市規劃與創意設計,由建設局舉辦全國首創的「2025台中市人本環境設計學生競圖」,以「人本環境」為主題並設置20個獎項,總獎金高達10.5萬元,自即日起至明年3月27日開放投稿。

建設局長陳大田表示,歡迎全國大專院校學生踴躍參與,透過創新設計為台中未來發展注入更多想像與活力,共同打造宜居城市新典範。

陳局長說明,此次「2025台中市人本環境設計學生競圖」以「通學廊道Plus」為主題,強調「給學童一條安全的通學路徑」,展現市府對行人安全與交通優化的重視。市府積極優化通學廊道,包括整合校園周邊公共設施、優化樹穴環境、調整車道及配合學校圍牆退縮,建設寬敞順暢的人行道,並藉由擴大路口人行道、縮短及調整行穿線、設置安全學童通學路徑,全面提升路口通行安全。

此外,市府以低碳循環道路為目標,增植綠化、提升通行環境,並將校園周邊人行道延伸至公園、綠帶、兒童遊戲場及社區活動中心等公共空間,從「點」到「線」再到「面」全方位打造安全優質的行人路網。透過串聯城市各公共空間,台中市致力於落實「富市台中,行人安全」的政策目標,為市民提供更友善的交通環境。

建設局表示,此次舉辦「2025台中市人本環境設計學生競圖」比賽,期望啟發新世代對都市人行環境的關懷與創想,打造安全、舒適及有趣的步行城市。此次競圖設有20個獎項,總獎金達10.5萬元,得獎作品將由市府媒合具人本環境規劃經驗的專業團隊協力實現,提供青年參與實務工作的機會。

活動自即日起至明年3月27日開放投稿,詳情請至「2025台中市人本環境設計學生競圖」網站 ( https://a20241142.wixstudio.com/my-site-5 ) 查詢,誠邀全國大專院校學生踴躍參與,挑戰傳統思維,激發創意,為「通學廊道」開創更多可能性。




⊙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崑山科技大學】

*主題網頁【建築攝取網】學門網>人文社會




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 http://usr.moe.gov.tw

崑山科技大學 http://www.ksu.edu.tw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16 14:18:17)  為落實深耕型大學社會責任(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實踐計畫,崑山科技大學於3月29日舉辦「『味你而來』烹飪的魔法—醜食材再利用DIY活動」,由學務長楊泰和親自帶領在職專班二年級學生,走出教室與亞洲餐旅學校合作,於南區明德里活動中心共同推動社區參與,提升民眾對食物浪費議題的關注,倡導永續生活的理念。

此次活動結合企管碩士二年級課程「永續發展與社會實踐專題」,特別設計以食材再利用為核心的實作課程。活動中,崑山科大研究生暨亞洲餐旅學校主任吳家銓說明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第2項:「確保糧食安全、消除飢餓並促進永續農業」的精神,並透過教學影片與專業經驗,指導社區民眾如何辨識與利用賣相不佳、邊角剩料或滯銷過剩的蔬果食材,加工轉化為可口料理,延長食材生命週期。

實作活動由亞洲餐旅學校實習主任楊美娟帶領學生支援現場器材準備與DIY教學,依據不同食材設立鬆餅區、果醬區、泡菜區及地瓜餅區,採輪動方式與民眾互動操作。

例如:將口感不佳的鬆軟餅乾製作成鬆餅、外觀不良的番茄與西洋梨變成果醬,以及形狀不完美的紅蘿蔔、白蘿蔔與甘藷再製成泡菜與地瓜餅,最後由參與里民展示成果並彼此品嚐、交流心得,寓教於樂,為活動劃下溫馨句點。

明德里里長陳瑞華表示,透過學校與社區的緊密合作,不僅讓里民學會如何運用手邊的食材製作美味料理,更深化環保意識,實踐SDGs永續發展的核心價值,進一步提升社區凝聚力,將永續生活的觀念落實於日常之中。

台南市議員蔡淑惠的秘書,亦為當地里民的蔡淑珠女士也指出,此次活動讓大家學會如何在家處理過剩或不完美的食材,珍惜每一份食物,進而養成不浪費的生活習慣,同時藉由社區互助,妥善分享多餘資源,幫助有需要的家庭,共創共享社會。

此次活動亦獲得雅樂軒酒店趙博恩總經理及「只是咖啡店」的熱情贊助,提供蔬果食材、餐點與禮品。

現場除了當地社區居民熱烈參與,並邀請大成國中陳惠文校長、南區校長家長會長協進會邱明東幕僚長及永康社區大學葉政忠主任等貴賓蒞臨,一同共襄盛舉。

學務長楊泰和特別感謝所有協辦與支持單位,表示崑山科大持續致力於培育具永續思維的綠領人才,透過專業知識鏈結企業資源、深入社區,攜手推動環保減碳。

他也勉勵學生們未來能在各行各業中發揮影響力,善盡企業與個人社會責任,為地球永續貢獻心力。

Kun Shan University:https://www.ksu.edu.tw/focusNews/detail/15192


楊泰和學務長(二排右6)帶領企管所學生鏈結亞洲餐旅等外部單位在社區推動永續生活


楊泰和學務長(左4)及台南市大成國中陳惠文校長(左3)於現場觀摩料理方式


社區居民親手實作及體驗


社區居民親手實作及體驗


本次活動主題為「味你而來」將賣相不佳的食材再利用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324 14:21:53)  為強化大學社會責任(USR)實踐,崑山科技大學深耕型USR計畫「以技術為體、生活為用的循環經濟路徑—建構社區的永續韌性」於3月21日舉辦「淨零永續教師培訓工作坊–ESG永續專案管理」,透過專業培訓,提升教師在ESG(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領域的專案管理能力。

本次活動由計畫主持人崑大學務長暨企管系副教授楊泰和主持,特別邀請臺灣產業永續發展國際交流協會林明毅理事長擔任專題講師,透過專業培訓,提升教師對ESG趨勢、報告撰寫與利害關係人溝通的認識,為未來學校USR計畫推動奠定基礎。該次工作坊以ESG永續專案管理為核心,課程內容涵蓋全球ESG發展趨勢、永續報告書撰寫準則(GRI、TCFD、SASB)、ESG報告書撰寫流程、利害關係人議合策略、大議題分析等,透過案例剖析與實戰演練,幫助教師掌握ESG專案管理與報告製作的關鍵技巧。

上午課程聚焦於ESG發展趨勢與商業意涵,讓與會者快速掌握永續發展在企業與教育領域的重要性,並進一步探討國際永續報告標準,以提升教師在指導學生永續專案時的專業知能。下午課程則著重於利害關係人議合與大議題分析,透過實際演練,使參與者能夠將所學應用於未來的ESG計畫推動中,最後並進行永續報告書撰寫重點、架構製作與成果發表,讓學員即學即用,落實知識轉移。

楊泰和學務長表示,校方長期致力於USR計畫推動,並透過系列培訓課程培育具備永續思維的教師團隊。此外,大學肩負社會責任,應積極培養具有ESG素養的師資,並向下紮根影響學生,進一步促進學校與社區及產業的鏈結,帶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此次活動不僅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也將為學校未來的USR計畫深化提供強大助力,實現「培育綠領人才、促成永續發展」的核心目標。

Kun Shan University:https://www.ksu.edu.tw/focusNews/detail/15121


崑大深耕型USR計畫舉行淨零永續教師培訓工作坊,全體合影


臺灣產業永續發展國際交流協會林明毅理事長(右)與學員討論議題


參與學員非常投入


計畫主持人崑大學務長暨企管系副教授楊泰和致詞


永康工業區的綠色需求和永續發展

崑山科技大學 萌芽




鹽水溪幸福岸環境關懷與展演規劃

崑山科技大學 種子




官田烏金社區合作社建構農村永續發展的社會實踐

崑山科技大學 種子





年度
學校名稱
計畫名稱
計畫類別
議題類別
106
崑山科技大學
種子
在地關懷





2025-04-15

⊙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南華大學】

*主題網頁【建築攝取網】學門網>人文社會



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 http://usr.moe.gov.tw


南華大學 http://www.nhu.edu.tw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15 14:39:03)  源自於義大利的國際慢食運動在台灣發揚光大,位於嘉義的南華大學自2023年底在雲林開始推動慢食工作坊後,成功獲得義大利國際慢食組織的認證,並以「廚神」、「油神」及「糖神」在雲林為主題,讓雲嘉地區的小農擁有乾淨、公平和優質的地球市集,也讓社會大眾在活動中吸收更多永續慢食的知識。該校於4月13日與佛光山雲林講堂攜手合作舉辦「蔬果神在雲林」系列活動,不僅成功推廣慢食,也展現實踐在地影響力的能量。

南華大學USR 計畫舉辦「蔬果神在雲林」系列活動,現場貴賓雲集。左4為雲林縣副縣長謝淑亞、左5為南華大學校長高俊雄、左6為佛光山雲林講堂住持慧得法師。


「蔬果神在雲林」系列活動聚焦推廣源自義大利的國際慢食理念,現場活動包含有「慢食地球市集」與「慢食健康論壇」,特別邀集30多位在地小農展出特色農產,並邀請醫師、作家與專家分享從飲食到心靈療癒的健康觀念。活動中亦展示該校USR計畫產學合作之成果,如「療癒蘆筍鳳梨酥」等創意料理,強調低碳、永續與地方創生的核心精神,成功吸引產官學各界蒞臨共襄盛舉。

南華大學高俊雄校長(左)與崙禾社會企業股份有限公司陳梧桐董事長(右)簽署產學合作備忘錄,攜手推動地方創生。

南華大學校長高俊雄表示,此次在佛光山雲林講堂寬敞的場地舉辦活動,要特別感謝雲林講堂住持慧得法師號召50多位義工協助,並且也邀請相當多的信眾及民眾參與,讓雲林地區的蔬果展現低碳的價值。雲林縣副縣長謝淑亞、文化觀光處處長陳璧君及多位議員與南華大學多位一級主管齊聚在雲林,見證雲林特有的慢食精神及永續旅遊的潛力,尤其是30多位小農帶來在地的黑米、黑豆、咖啡、蜂蜜、蛋捲、生菜、檸檬及蘆筍等,讓消費者讚不絕口。

南華大學USR 計畫舉辦「蔬果神在雲林」系列活動,雲林縣副縣長謝淑亞(左)出席盛會,對在地小農發展與永續飲食推廣給予高度支持。

兼任USR計畫辦公室執行長的葉月嬌副校長指出,本次論壇與台灣生物科技暨健康產業協會合作,探討「飲食」是決定身心靈健康的最關鍵因素。因此,「慢食健康論壇」特別邀請南投基督教醫院家醫科醫師孫宏禹為民眾介紹正確飲食的觀念,從好油、好醣、高膳食纖維及高蛋白食物,到用餐順序及抗發炎飲食等,讓大家增長健康知識,獲益良多。健康管理大師鄭博文教授,以自己在雲林科技大學任教30多年的經驗,送給大家「三千萬」的健康祝福,並強調健康檢查及飲食管理的重要性。

「崙禾社企董事長陳梧桐(左1)介紹與南華大學旅遊管理學系梁毅宗老師(左2)共同研發的『療癒蘆筍鳳梨酥』,展現產學合作推動地方農產創新的成果。

經常在不同國家旅遊的作家林少雯,從環境蔬食角度分享心靈療癒的飲食,就是慢食旅遊的概念。現場觀眾反應熱絡,尤其是對癌症健康管理特別感興趣。會場觀眾之一也是虎尾最知名的布袋戲歌手西卿,更在活動最後受邀即時演唱「苦海女神龍」,現場歡聲雷動,熱鬧不已。

南華大學USR 計畫舉辦「蔬果神在雲林」系列活動,邀集30多位在地小農展示特色農產,實踐慢食理念,廣受民眾喜愛與支持。

該校旅遊管理學系助理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梁毅宗老師與嘉義溪口崙禾社會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梧桐,共同研發的「療育蘆筍鳳梨酥」,讓高纖的蘆筍融入鳳梨餡,增加抗氧化能力之外,也讓口感及風味更佳。陳梧桐董事長表示,協助在地農民復育蘆筍,不僅能活化社區,也能增加農民收入,此次除了與南華大學合作研發產品,也很歡喜能進一步簽署產學合作,勢必可以為地方創生注入新的力量。

本次活動該校也特別將通識課程移至雲林講堂,讓大學生與小農一同交流創意料理的成果,大家皆收穫滿滿,滿載而歸。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09 11:50:43)  南華大學科技學院執行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持續深化在地連結與環境行動實踐,日前該計畫團隊前往嘉義縣新港鄉頂菜園農村博物館參訪交流,理事長陳明惠與共好生活勞動合作社理事主席馮雅蕾共同介紹「地球花園計畫」的緣起與實踐,並分享在地扎根推動社區綠化、可食地景與共耕共食文化的經驗,為USR計畫注入地方智慧與行動啟發。


南華大學科技學院執行USR計畫舉辦「地球花園計畫講座」,陳柏青院長致詞。

頂菜園農村博物館理事長陳明惠指出,頂菜園長年透過文化導覽與食農體驗傳承農村價值,而地球花園計畫則進一步融合永續生活、自造空間與社區參與,「這不只是園藝,是一種生活方式的改造與社群關係的再生。」馮雅蕾理事主席也表示,地球花園就像一塊土地的許願池,願每一位參與者都能在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永續實踐與人際連結。


南華大學科技學院執行USR計畫舉辦「地球花園計畫講座」,邀請共好生活勞動合作社馮雅蕾理事主席進行專題演講。

為將地球花園的理念推廣至校園與年輕世代,南華大學科技學院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於3月27日下午舉辦「地球花園計畫講座」,邀請共好生活勞動合作社理事主席馮雅蕾主講,吸引眾多師生參加,一起認識如何從生活出發、從土地連結,在日常中實踐永續與共好的可能。


南華大學科技學院執行USR計畫,至頂菜園農村博物館參訪交流,將合作推廣地球花園理念。

此講座內容以「人合・食豐・物享」為主軸,分享「都市共耕綠點」的實踐故事,理事主席馮雅蕾以親身參與的社區行動經驗切入,深入淺出地介紹地球花園計畫的發展歷程,包含永續住居-小屋森活的打造、生態農食-農學伴自耕自食以及社區共作與勞動互助的溫暖連結。她也於演講中提到,地球花園不是為了種植物,而是為了種出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土地的連結。希望透過行動,讓每個人都能重新找回與環境、與社群的關係,讓生活更踏實,也更美好。


南華大學科技學院執行USR計畫,陳柏青院長(左2)率團隊至頂菜園農村博物館參訪交流,並與理事長陳明惠(中)合影。

南華大學科技學院USR計畫主持人陳柏青院長在活動中表示,地球花園不只是一項環保計畫,更是一種價值教育,希望透過課程與實作經驗,讓學生學會關心環境,也學會與他人合作、共享資源,從生活中實踐永續發展的理念。

參與本次活動的學生與教師也紛紛表示收穫良多。來自圖書資訊處葉怡嫺組員分享說,此場講座讓她第一次思考到,一個社區花園可以影響這麼多層面,不只是種菜,還能凝聚人心。希望未來學校也能有這樣的空間,讓教職員生一起動手做。講座最後更開放交流與提問,師生們踴躍討論如何將「地球花園」理念延伸到校園或社區場域,展現南華大學USR推動地方創生與永續教育的熱情與行動力。


南華大學科技學院陳柏青院長致贈感謝狀予共好生活勞動合作社馮雅蕾理事主席。

本次活動由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指導,南華大學科技學院USR計畫「推動在地社區農業碳中和」主辦,並由南華大學永續中心協辦。未來,計畫團隊將持續舉辦類似的講座、工作坊與場域實作,讓「地球花園」的種子在南華發芽,在社區茁壯,為環境與社會共創永續未來。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107 10:36:30)  深耕在地、邁向國際的南華大學,於1月2日接獲教育部來文,獲教育部推動第四期(114年-116年)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補助核定,每年將獲得1,625萬元經費補助,足見該校落實大學社會責任不遺於力且深獲肯定。教育部自2017年開始推行「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計劃」,至今已成為各大學發展特色的重要推手。


南華大學執行USR計畫有成,再獲教育部第四期USR 計畫三年經費將近5000萬。圖為榮獲「亞太永續行動獎─銅獎」,高俊雄校長(右)接受表揚。


南華大學校長高俊雄校長表示,長期以來,學校以發展生命教育及環境永續為辦學特色,以智慧創新導入三好校園理念,共創實踐身心靈健康的基地!過去八年組成跨域團隊,以慢食、慢活、慢遊為基礎,不僅協助台灣四個城鎮申請國際慢城,更讓台灣慢城聯盟走向義大利及韓國。同時,也協助雲林良品獲得國際慢食社群認證,且獲得教育部超過7,000萬元的補助,是國內執行永續發展類國際合作型計劃的模範生。USR團隊教師每年透過大學社會責任計劃而協助在地產業及社區發展的產學合作案,每年也將近2,000萬元。不僅強調精進教學的人才培育,更與社區和國際夥伴共同經營場域,成功將經驗拓展至泰國、尼泊爾、菲律賓及馬來西亞等新南向國家。


南華大學執行USR計畫有成,再獲教育部第四期USR 計畫三年經費將近5000萬。圖為「雲水書坊-行動圖書館」,融入最新科技AR繪本及VR 虛擬實境圖書館。

南華大學副校長兼USR總辦執行長葉月嬌指出,執行高教深耕初期就開始鼓勵教師發揮專長並組成跨院系團隊,全校共有13個跨領域學分學程,其中「慢城學」課程經過6年的USR計劃配合下,擴展國際慢城學習-營造永續宜居城鄉生活,畢業校友遍及各地實踐永續城鎮精神。

其中於自然生物科技學系畢業的王雅玲,更與其他三位優秀年輕人組成「大林好」地方創生團體,不僅獲得總統賴清德的鼓勵,也成為慢城點亮地方特色的重要人物。南華大學不僅在地方推動永續農業旅遊和推廣慢食,科技學院院長陳柏青也帶領永續綠色科技碩士學程教師推動在地社區農業碳中和,今(114)年再度獲得經費補助,不僅在校園內推動碳中和,更協助農民及企業循著碳盤查、減量及抵換等策略,培育永續發展專業人才,也獲得2023年「遠見」大學社會責任獎「綠色校園組-楷模獎」,預計在2027年導入PAS2060。


南華大學執行USR計畫有成,再獲教育部第四期USR 計畫三年經費將近5000萬。圖為辦理那瑪夏及國際原鄉永續發展計畫教師社群演講。

南華大學副校長兼任圖資處長賴淑玲說,南華大學擁有佛光山文教基金會支持的「雲水書坊-行動圖書館」,過去三年在USR Hub計劃的支持下,結合幼兒教育教學系、民族音樂學系及產品與室內設計學系師生共同合作,不僅足跡遍及嘉義偏鄉幼兒園,開發適合幼兒多元感官學習及創意的教材,更融入最新科技AR繪本及VR虛擬實境圖書館。

此次能獲得USR計畫補助300萬,是鼓勵幼兒教育在少子女化下的轉型。南華大學2025年新的開始,秉持星雲大師辦學之精神,把科技結合人文的愛,傳送至每個地方,是善盡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身心靈健康基地的典範。


南華大學再獲教育部第四期USR 計畫三年經費將近5000萬。圖為23位泰國大學生來臺交流,參與社區場域實踐計畫,並與南華師生合影。


南華大學執行USR計畫有成,再獲教育部第四期USR 計畫三年經費將近5000萬,致力培育五力人才。


嘉義縣六腳鄉文化聚落共榮發展計畫

南華大學 種子




建構人文療育健康快樂嘉義城鎮計畫以大林鎮和溪口鄉為主

南華大學 種子




大林慢城營造趣

南華大學 萌芽






年度
學校名稱
計畫名稱
計畫類別
議題類別
106
南華大學
萌芽
在地關懷


南華大學USR計畫










偏鄉數位培力推動計畫 數位機會中心

 

偏鄉數位培力推動計畫    https://itaiwan.moe.gov.tw/

教育部配合⾏政院縮減數位落差政策,第⼀期(94-96年)為「縮減數位落差」,第⼆期(97- 100年)為「創造數位機會」,第三期(101-104年)為「深耕數位關懷」,第四期(105-108年)為「普及數位應⽤」,教育部執⾏「偏鄉數位應⽤推動計畫」,第五期(109-112年)為「邁向數位平權」,教育部執⾏「偏鄉數位應⽤精進計畫」,第六期(113-116年)為「數位共融及培力計畫」,教育部執⾏「偏鄉數位培⼒推動計畫」,積極協助提供偏遠地區⺠眾數位應⽤與數位服務。


城鄉交流平臺-數位機會中心 | Facebook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15 16:32:24)  教育部為推動數位平權,提升偏鄉數位應用能力,4月15日至16日在嘉義長榮文苑舉辦「114年數位機會中心交流會議」,共同探討透過數位培力縮減數位落差,促進科技普及應用,並交流互動激盪創新思維,強化數位發展策略。

教育處處長李美華表示,嘉義縣長期致力推廣數位學習與應用,透過數位機會中心計畫,積極打造友善的數位環境,讓偏鄉居民也能享有與城市相同的數位資源。

會議由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主辦、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承辦,嘉義縣政府及嘉義文化科技創新基地協辦,邀集全國辦理DOC計畫人員、各縣市政府教育局(處)代表、教育部相關業務人員、輔導團隊計畫主持人及專案人員、學者專家等。

數位發展不只是技術問題,更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關鍵。縣府持續深化數位培力,透過跨單位合作與資源整合,真正落實於民眾日常生活,此次交流是一個極佳的平台,來自全國的DOC夥伴分享經驗,為數位共融願景努力。

交流會議更安排了專題演講、實務案例分享及現場展示,期望與會者能夠吸收新知、創造合作機會,並在未來的推動計畫中發揮更大影響力,邁向智慧社會的新未來。

114年教育部數位機會中心交流會議 激盪創新思維

114年教育部數位機會中心交流會議 激盪創新思維

114年教育部數位機會中心交流會議 激盪創新思維

114年教育部數位機會中心交流會議 激盪創新思維


臺東縣關山數位機會中心正式揭牌啟用 縮減偏鄉數位落差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318 14:23:02)臺東縣關山數位機會中心正式揭牌啟用 縮減偏鄉數位落差

臺東縣關山數位機會中心正式揭牌啟用 縮減偏鄉數位落差

臺東縣關山數位機會中心(關山DOC)於113年1月完成教室建置,並於今(18)日上午十時正式揭牌亮相,臺東縣長饒慶鈴表示,關山DOC正式啟動,成為在地數位學習的重要服務據點,標誌著社區邁向數位化社會的重要一步,期許未來透過數位的多元應用與發展,服務更廣泛及多元的在地族群,讓數位科技的益處觸手可及,讓每一個人都享有與數位親近、善用並且學習的機會,充分發揮數位技術在生活、教育中的優勢。

臺東縣政府教育處長蔡美瑤表示,臺東縣地理位置狹長,偏鄉民眾較難取得數位學習資源,而數位機會中心的成立是教育部積極推動數位學習的一環,目的就在於縮減偏鄉數位落差,提升社區民眾的數位素養。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數位技術已成為現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關山DOC的啟用將為在地民眾提供與時俱進的數位學習機會,拓展他們的視野,培養更多數位專業技能,有助於提升個人競爭力。

教育處指出,關山DOC設立於關山鎮電光社區,DOC教室內設有桌上型電腦、平板電腦、VR眼鏡、雷雕機及無線網路等多樣數位設備,每週於固定時間開放民眾免費學習使用;除此之外,DOC開設了許多多元豐富且貼合民眾所需的數位學習課程,包括基礎操作課程、網路資訊安全概念及人才數位培訓等,提供民眾更多方便、實用的數位學習資源,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數位社會。DOC不僅止於教室內服務,每週也會安排行動諮詢服務,將數位觸角延伸至不同的村里或鄉鎮,民眾只需要帶著手機到距離最近的服務據點,DOC專案人員即可協助民眾解決生活上所遇到的數位問題,同時還可以學習到如何判別網路假消息、如何利用健保或健身APP管理自身健康等,還有許多相關於數位生活上的應用,都能透過行動諮詢服務,解決使用上的疑慮。

教育處進一步說到,教育部配合⾏政院縮減數位落差政策,積極協助提供偏遠地區⺠眾數位應⽤與數位服務,自民國94年(第一期計畫)開始,迄今邁入第六期(113年-116年)「偏鄉數位培⼒推動計畫」,以導入數位生態系、提升民眾資訊素養以及地方環境、人文特色、經濟產業的數位轉型為目標,讓遍佈全國112鄉鎮數位機會中心聚點,提供數位服務,共享數位創新福祉。DOC除了數位課程與行動諮詢的服務外,另以主流自媒體產生的數位內容,為地方人文與特色做到典藏的價值,360環景教材錄製、Podcast地方特輯、AI導入社區服務等,都是凝聚人、文、地、景、產的一大步,更是關山DOC未來欲落實的每一步。臺東縣關山數位機會中心正式揭牌啟用 縮減偏鄉數位落差

臺東縣關山數位機會中心正式揭牌啟用 縮減偏鄉數位落差臺東縣關山數位機會中心正式揭牌啟用 縮減偏鄉數位落差
臺東縣關山數位機會中心正式揭牌啟用 縮減偏鄉數位落差臺東縣關山數位機會中心正式揭牌啟用 縮減偏鄉數位落差
臺東縣關山數位機會中心正式揭牌啟用 縮減偏鄉數位落差臺東縣關山數位機會中心正式揭牌啟用 縮減偏鄉數位落差
臺東縣關山數位機會中心正式揭牌啟用 縮減偏鄉數位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