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交通安心行 https://www.dot.gov.taipei/pedestriansafety/
臺北市政府交通局 https://www.dot.gov.taipei/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 https://nco.gov.taipei/
北市兒童交通安全顯著成效 近三年12歲以下兒童交通事故零死亡
根據交通部「道安總動員」平台資料顯示,臺北市近三年(111至113年)12歲以下兒童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為零、受傷人數平均約442人、每10萬人口約169人,為六都中最低。為形塑友善安全的交通環境,臺北市自112年推動「臺北交通安心行計畫」,其中「臺北交通安心行計畫-學校專案」針對全市280所高中職以下學校,規劃串聯學童上、下學動線,並將學校導護崗位納入整體改善評估,跨機關合作推動學校周邊行人環境改善工程,致力提供學生上放學安全通行環境。針對本市147所國小已於113年10月全數優先完成會勘,預計於114年底前完成工程改善。
同時在交通安全教育方面,教育局積極推動兒童交通安全觀念,113年辦理幼童專用車安全教育研習及教保人員交通安全研習,研習參與率達82%;並且辦理國小學生上下學交通安全維護研習,以學校業務承辦人員為對象,參與學校覆蓋率達89%,顯示學校對兒童交通安全教育的高度重視,持續跨局處共同建立交通安全友善環境。
114年除將持續透過「臺北交通安心行計畫」,以工程、宣導、執法、監理等面向跨局處合作外,將推廣「我看得見您 您看得見我」交通安全運動,強調行人與駕駛者的互相確認與禮讓觀念,落實「行人看見車輛並示意通過,車輛看見行人並停車讓行」的交通文化,打造更加安全友善的步行環境。
Friendly Environment Taiwan:【臺北市】交通部「行人安全環境總健檢及行動改善方案」輔導會議(第1站)
Friendly Environment Taiwan:校園周邊暨行車安全道路改善計畫【臺北市】
Friendly Environment Taiwan:臺北交通安心行
Friendly Environment Taiwan:【臺北市】鄰里交通環境改善計畫
113-08-30。北市道安會報 蔣萬安要求臺北隊:上緊發條、捍衛市民安全
113-02-20。行人安全友善環境再升級!北市新工處完成5條主要幹道機車停車彎新設工程
為了落實人本交通理念,建構臺北市行人安全友善環境,臺北市政府自112年起,依內政部之「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標準」有關人行道之機車停車需求相關規定,啟動「機車退出騎樓、人行道2.0」政策,並將機車退出人行道列為首要目標,市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則配合市府政策,於112年度施作完成民權東西路、中山南北路、敦化南路、仁愛路和羅斯福路等5條主要幹道,北投國中、福安國中、瑠公國中、長安國中、敦化國小等5所學校和聯合醫院和平院區周邊之挖設機車停車彎工程,總計完成挖設414處機車停車彎、施作面積約3,964平方公尺,工程經費達3,364萬元。新工處維護科科長羅馨宜表示,內政部之「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標準」有關人行道之機車停車需求相關規定,近年修正為「人行道原則不劃設機車停車格,有機車停車需求者,應優先採停車彎型式設置。」,故臺北市政府依該修正規範將原劃設於人行道上的機車停車格改挖設至與路面齊平,新設停車格與既有人行道間再以設置路緣石方式進行屏障,讓機車直接改經由道路駛入停車,而無須再駛上人行道,如此可避免機車在人行道上與行人的動線交織,確保行人通行安全順暢,也可避免人行道磚面遭機車輾壓而造成鬆動破損等問題。而在車流量大及最外側車道較窄之路段,則視現場條件設計為斜向停車格,以增加機車停放及行駛之方便性及安全性。
羅馨宜說明,為達成蔣萬安市長要求112年底前完成本市5大主要幹道全面執行機車退出人行道之政策,新工處首先於112年度趕辦完成該等工程之設計工作後,接續於112年下半年動員人力機具、全數投入挖設機車停車彎工程,並於112年底全數施作完成,執行成果也受到了許多民眾的認同。113年新工處將依交通局所提需求,持續辦理本市主要幹道挖設機車停車彎工程,期藉由逐步移除人行道上的機慢車停放區,恢復人行道原有功能,以提供行人更安全舒適與友善的步行環境!
新工處共管科科長洪維聰說明,新工處今(112)年針對臺北市醫院及學校周邊已畫有標線型人行道的路段優先改善調整,除了常見的實體人行道,為加速推動及改善安全友善的行人空間,也擇定適當地點推動增設實體人車區隔設施,藉由緣石、護欄、回復式導桿及車阻等能有效區隔人車之設施,以經濟且快速方式完成保護行人的基本設施,加速建設安全友善行人環境。
另外,新工處維護科科長羅馨宜表示,為了提升人行安全,市府今年選定七大重要幹道,將原本人行道上的機車停車格改為機車停車彎,機車可以直接從車道進入停車彎停放,不必再騎上人行道找車位,區隔行人與機車動線,讓行人行的安心,機車也停的放心。
洪維聰最後表示,隨著大數據時代來臨,新工處也持續不斷的在進步,道路與人行道普查作業,今年開始採用智慧環景檢測車,以空間資訊技術結合了相關圖資,整合成一套「視覺化管理平台」,未來讓道路及設施物管理更人性化、直覺化,也導入PCI(鋪面狀況指標)檢測、成效式契約等創新作為,讓道路養護的經費花在刀口上,也讓臺北市的道路邁向智慧化、精準化管理,持續提供市民朋友安全、人本、智慧、韌性、永續的道路及人行道。
Friendly Environment Taiwan:行人交通安全設施條例
Friendly Environment Taiwan: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內政部〕
Friendly Environment Taiwan:人本道路資訊網
Friendly Environment Taiwan:2023馬路好行評選
Friendly Environment Taiwan:2020馬路好行評選
Friendly Environment Taiwan:【內政部】無障礙道路考評計畫
FORMOSARACE:校園周邊暨行車安全道路改善計畫
Friendly Environment Taiwan:國家道路交通安全綱要計畫
Friendly Environment Taiwan:中央道路交通安全會報
Friendly Environment Taiwan:交通部道路交通安全督導委員會
Friendly Environment Taiwan:行人優先交通安全行動綱領
Friendly Environment Taiwan:交通部「行人安全環境總健檢及行動改善方案」
Friendly Environment Taiwan:院會議案【行政院】交通部「行人交通安全政策綱領(2023-2027)」報告(112年8月17日)
Friendly Environment Taiwan:部會報告【立法院】台灣適合步行嗎?從弱勢角度看公共通行權公聽會(106年3月30日)
Friendly Environment Taiwan:院會議案【行政院】交通部「無障礙交通環境推動成果」報告(104年5月7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